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1991—2007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描述3558例ICVD(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各种发病危险因素,随机选取同一时期(1991-2007年)的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ICVD相关危险因素按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CVD家族史、糖尿病、酗酒、心房纤颤、心肌梗塞。结论 ICVD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ICVD类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以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8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86.5%(1369/158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1087/1266,85.9%)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98/317,62.5%)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居多(1286/1583,81.2%),而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14/1583,13.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65/1286,51.7%)。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佛山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3.
该研究根据医院医疗设备调配中心现有运营模式(手工模式和信息化模式经验,结合行业成熟运行经验,提出了自助调配模式和自动化调配模式,并对4种不同运营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重点介绍无人值守自动化调配模式,该模式极大简化了中间环节,有效提升了调配中心设备调配时效性,提高了调配效率,降低了人力等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4.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及肥胖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近年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也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纳入血浆Hcy.在研究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诸因素后,发现收缩期高血压与脑血栓形成有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5.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COPD患者和20例志愿者行8层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电影扫描(cine)方式,层厚5 mm,扫描时间0.5 s/层,注射对比剂后延时5 s,总扫描时间为45 s,测量感兴趣区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和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COPD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较志愿者曲线平坦,峰值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流量[(24.77±11.49)ml·min-1·100 g-1]、血容量[(2.48±1.02)ml/100 g]及表面通透性[(2.75±1.13)ml·min-1·100 g-1]明显低于志愿者[血流量(290.14±107.59)ml·min-1·100 g-1、血容量(16.51±5.98)ml/100 g、表面通透性(8.80±3.03)ml·min-1·100 g-1];平均通过时间[(10.58±4.85)s]高于志愿者[(4.50±1.71)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层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推行双导师制,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的医学七年制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日渐增多,而在普通院校的医学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尤其是双导师制的却不多见。但事实上,双导师制教育,不仅能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强化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而且也能增强他们上岗后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机结合,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制冰冻人血浆醛固酮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用于血浆醛固酮的量值溯源、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能力验证、相关试剂和方法的评估及验证等,促进血浆醛固酮检测标准化进程,实现结果互认。方法 收集无肉眼可见溶血、乳糜和黄疸的混合血浆材料,经过浓度配比、过滤、分装后,-70℃保存。参照JJG 1006-1994和JJF 1343-2012文件要求用常规测量方法评价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6家通过JCTLM认可和/或CNAS认可的实验室采用醛固酮ID-LC/MS/MS候选参考测量方法联合定值。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定值结果用“认定值±不确定度”表示。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EP14-A3文件要求评价互通性。结果 研制了2个浓度水平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P>0.05),瓶间变异均<4%。-70℃以下条件可稳定半年;冰袋运输可稳定5d;复融后室温条件下可稳定4 h, 2~8℃条件下可稳定168h。2个浓度水平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分别为56.9±4.3和147±12pg/mL,k=2。标准物质在ID-LC/MS/MS法和2个常规方法间与临床血浆样本具有良好的互通性。结论 研...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肝移植受体CT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方法:对20例肝移植受体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影像的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均无不满意评价。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的CT值平均增加值分别达到(245±21)Hu、(120±18)Hu、(100±15)Hu,其中肝动脉、肝静脉显示满意率均为100%,门静脉显示满意率为85%。结论:应用预扫描、智能造影剂跟踪技术,精确测算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三期增强扫描的延时时间,在靶血管造影剂处于峰值段扫描,获得清晰、不失真的3D血管影像。  相似文献   
109.
现代医学模式,人们健康观念和社会疾病谱的三大转变,扩大了医务人员与社会的联系,同时也扩大了医学服务范围,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要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其中,过硬的心理学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心理学教育和自我调适必须得到重视,它对医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在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着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2002~2005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规律,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方法]对2002-2005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5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9.37/10万-35.4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已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冬春季节为高发月;5-14岁为高发人群;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为高发区。[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