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探讨即凝血栓制备家兔肺栓塞模型的可行性和特性。方法:栓塞组自颈静脉注入自体小血凝块建立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结果:栓塞组肺组织出现点、片状出血,肺动脉内可见血栓。结论:①用即凝自体血栓制备家兔急性肺栓塞模型方便、简易、实用性强。②肺内血栓机化最早从栓塞后5 d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6月呼吸内科68例住院患者,观察组(NIPPV)33例患者,对照组(非NIPPV组)35例。观察33例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pH值,PaO2,PaCO2),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同未使用NIPPV治疗的35例COPD相似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例NIPPV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NIPPV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5年6月呼吸内科68例住院患者,观察组(NIPPV)33例患者,对照组(非NIPPV组)35例。观察33例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pH值,PaO2,PaCO2),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同未使用NIPPV治疗的35例COPD相似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例NIPPV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NIPPV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了解肺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资料完善的156例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将156例肺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组,其中Ⅰ~Ⅱ期96例,Ⅲ~Ⅳ期6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肺癌患者分为感染组69例和非感染组87例,对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FIB、D-D浓度在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APTT、Plt水平在Ⅰ~Ⅱ期高于Ⅲ~Ⅳ期(P<0.05),PT水平在不同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水平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T水平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lt计数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FIB、D-D浓度在感染组大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CT、IL-6水平在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CT、IL-6水平在非感染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IL-6水平与D-D浓度均呈较强正相关(r=0.798、0.787;r=0.798、0.562),与FIB浓度呈负相关(r=-0.335、-0.390;r=-0.344、-0.317).结论肺癌患者随临床分期增加其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体内炎性因子和凝血指标相关,随炎症反应加剧,凝血功能紊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闫宇娇  邵润霞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178-3180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4(NT4)及其受体酷氨酸激酶受体B(TrkB)与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取Wistar健康雄性大鼠30只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两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天各处死5只,取出肺组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来比较造模的程度,用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及对照组中NT4及TrkB的含量.结果:模型组造模后第7、14、28天NT4及TrkB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均随肺纤维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二者呈正相关(P<0.001);对照组在对应时间段二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T4及其受体TrkB在肺纤维化大鼠中表达增加,可能与肺上皮细胞增生及TrkB/NT4轴的信号传导被扰乱等因素有关,说明NT4及其受体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情况下置入气道支架解除恶性肿瘤引起中心气道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机械通气下,将纤维支气管镜和气管插管并行进入气道,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经气管插管置入金属气道支架。结果 11例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心气道狭窄在机械通气下置入金属气道支架11枚,狭窄解除、呼吸机撤离、操作顺利,缺氧症状缓解。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气道压和气道狭窄均改善明显,与支架置入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与支架置入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将支架推送器经气管插管置入气道支架治疗中心气道狭窄是可行的、安全的,且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疗效,以及对COPD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联合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噻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血清瘦素、白介素8(IL-8)及白三烯B4(LTB4)含量变化。同时观察COPD患者血清瘦素与IL-8及LTB4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缓解期患者各38例,健康对照者3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采用双抗加心ELISA法测定IL-8和LTB4含量。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瘦素、IL-8和LTB4含量明显高于急性加重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清瘦素、IL-8和LTB4含量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清IL-8和LTB4含量均与瘦素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参与了COPD炎症过程,而与IL-8和LTB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邵润霞  张铁栓  刘荣西  夏熙郑 《临床荟萃》2000,15(24):1112-1113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加。通过对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9年12月间住院的 783例COPD患者中并发真菌感染的 16 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以探讨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为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所有在我院住院的 783例COPD患者中合并真菌感染的病例共 16 3例 ,男性14 6例 ,女性 17例 ,年龄 6 0~ 92岁 ,平均 6 7.4岁。住院时间 12~ 87天 ,平均 34.2天。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联合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别统计钳检、刷检及支气管灌洗(简称灌洗)三种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确诊的336例肺癌患者镜下分为四型:增生型、浸润型、外压型、正常型;钳检、刷检、灌洗阳性率分别为82.09%,73.51%及59.82%,联合三种取材方法其阳性率达90.69%.结论 纤支镜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取材方法时镜下不同类型肺癌的诊断不同;联合运用多种取材方法可明显提高肺癌镜下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