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目的 探究冻干人纤维蛋白黏合剂通过泪道栓塞的方式对围绝经期雌兔干眼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72只经抗感染处理后剪除第三眼睑的雌兔,制作围绝经期雌兔干眼症模型,手术完成后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术后无处理组(A组)、PBS预防组(B组)、冻干人纤维蛋白预防组(C组)、造模后无处理组(造模时间:术后2个月,D组)、PBS治疗组(E组)、冻干人纤维蛋白治疗组(F组),并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周、4周及6周行Schimer实验(SIT)检查、角膜荧光素(fiuorescein,FL)染色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D、E、F三组不同时间点间的FL评分和SIT值有一定差别(F=27.346、10.608,P=0.000、0.001);三组间FL评分和SIT值有一定差别(F=7.579、6.786,P=0.002、0.007);三组的FL评分和SIT值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别(F=44.897、3.424,P=0.000、0.045).D组、E组、F组在处理2周、4周、6周后,F组FL评分和SIT值较D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3.654、4.504,P=0.022、0.017、0.013;t=4.573、5.759、7.231,P=0.032、0.019、0.008);E组、F组FL评分和SIT值在处理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6、4.124、5.324,P=0.032、0.026、0.017;t=1.969、3.122、4.324,P=0.038、0.023、0.009).A、B、C三组注射6周后上皮基底细胞(F=17.306,P=0.002)和炎症细胞密度(F=34.024,P=0.000)比较,D、E、F三组上皮基底细胞(F =3.749,P =0.042)和炎症细胞密度(F=8.806,P=0.005)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冻干人纤维蛋白黏合剂进行泪道栓塞对于干眼症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22.
目的研究大气颗粒物PM10对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24 只雄性6~8周龄BALB/c 小鼠,随机分为A、B组,每组12 只。空白对照组6 只不作处理。B组采用5 mg/ml PM10点眼,A组采用无菌PBS 点眼,3 次/d。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第1、4 和7天进行实验小鼠泪膜功能相关检查,包括采用酚红棉线法检查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及荧光素染色评分(FL)。根据分组于相应时间点收集其角膜组织,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组织结构变化。结果干预4 和7 d后,A组泪液分泌量、BUT、FL 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 >0.05),而B 组泪液分泌量减少、BUT、FL 较干预前恶化(P <0.05)。点眼7 d后,A 组上皮细胞为(5±1)层,B 组为(7±1)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电镜观察可见A 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呈指状突起,微绒毛数量多,排列整齐;而B 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减少、变短、排列紊乱。结论PM10会影响小鼠泪膜功能,小鼠泪液量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小鼠角膜上皮组织结构损坏。 相似文献
323.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吡非尼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4 只标准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3 组:正常组(NC 组)、模型组(M 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S组)。M组及S 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S 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NC 组及M 组大鼠予等量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1、3、5、7 天处死各组大鼠各2 只,取梗阻侧肾脏。HE 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α- 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C 组未显示肾纤维化,M 组显示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NC 组TGF-β、α-SMA 蛋白表达均较低,M 组TGF-β、α-SMA 蛋白及CTGF mRNA 表达较NC 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各物质表达量增高,但第7 天M 组及S 组上述物质表达量较第5 天减少,且M 组与S 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 组上述物质各时间点表达则较M 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非尼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GF-β和CTGF 的表达进而减少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24.
睑球粘连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是致盲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02年11月以来应用冷冻干燥羊膜联合板层角膜作为植入材料行睑球粘连手术3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5.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应用于眼科以来,其抗组织粘连、抗成纤维细胞增生、抗瘢痕形成作用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临床上国内、外学者利用MMC的抗瘢痕作用将其应用于青光眼、翼状胬肉、斜视、结膜穹窿重建、瘢痕性闭塞、泪道疾患等均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26.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PCEDs)是指角膜损伤后10~14d内,在接受了相应治疗后,角膜也未能迅速重新形成上皮并闭合而导致的一种角膜疾病。角膜上皮的破坏和基质层的损伤容易使眼部受到感染、发生基质溃疡、穿孔、瘢痕,甚至丧失视力。就目前而言,临床医生对PED的治疗仍然面临相当大的挑战。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配戴绷带隐形眼镜和使用人工泪液治疗,而新开发的药物则可以通过促进各类生长因子的生成使角膜重新形成上皮,进一步配合相应外科手术为角膜提供神经支配,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确诊PED后应尽早接受治疗,以避免继发性并发症。本文就PE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7.
目的:探究羊膜泪小管支架对手术阉割雄兔干眼症的影响。 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兔分组,其中A组行假阉割手术,B组假植入泪小管支架,C组植入泪小管支架。分别于植入前和植入后2、4、6wk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检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神经变化。 结果:A组角膜光滑、清晰,FL染色不明显; B组角膜粗糙,角膜上皮见点染色斑点; C组角膜较假手术组更为光滑、清晰,无明显点状染色。各组植入后2、4、6wk时FL染色评分和SⅠ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A组为相对直的神经丛,量多,清晰可见; B组角膜上皮细胞下神经可见弯曲,数量有所减少; C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相对直,与正常雄兔角膜上皮下神经相比,数量略有减少。 结论:羊膜泪小管支架可显著改善阉割去势雄兔干眼症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28.
近年来,关于干眼成像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对干眼相关指标评估测量,还可以对无法仅通过临床评估来测量的新参数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对干眼这种病因多样性的疾病进行结构和功能参数的深入分析。本文就干眼诊治过程中使用的泪膜干涉测量、光学相干断层造影、睑板腺成像、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热成像和光学质量评估以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9.
目的探讨无缝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e stem cells,BMMSCs)羊膜移植在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36只(72眼),制作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第7天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无缝线BMMSCs羊膜移植术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羊膜移植术。分别于术后1、2、3、7、14、28d观察眼压情况、角膜新生血管、角膜透明度、前房反应及泪液分泌情况,术后1周和1个月每组各处死3只兔,摘除眼球,12眼(两组各6眼)作病理切片检查,HE染色观察比较炎症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裂隙灯检查眼压、前房反应和并发症在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角膜新生血管和透明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h3/=5.692,tcr=6.316,tsr=9.197,P均〈0.05),HE显示两组角膜上皮数有显著性差异(t=7.287,P〈0.05),炎症细胞数也有显著性差异(t=9.178,P〈0.05)。结论无缝线BMMSCs羊膜移植应用于兔角膜新生血管中炎症反应小,泪液分泌影响少,角膜透明度高。 相似文献
330.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伴有睑球粘连的翼状胬肉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84眼)翼状胬肉伴有睑球粘连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2例(44眼)行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治疗;B组30例(40眼)行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加羊膜移植治疗.结果:B组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提高病人舒适程度,上皮修复快,复发率低,但两组视力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