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6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转归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 (FC)的转归及预后。方法 对 168例FC随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8例FC患儿首发中有 72 .62 % ( 12 2 / 168例 )在 3岁以下 ;男多于女 ;2 6.19% ( 12 2 / 168例 )患儿有惊厥家族史 ;复发率为3 0 .95 % ( 5 2 / 168例 ) ,FC的复发与初发年龄、体温、FC类型及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 ;癫痫发生率为 2 .3 8% ( 4 / 168例 ) ;智力低下为 1.19% ( 2 / 168例 )。结论 FC的远期预后良好 ,若无特殊情况下不需药物预防 ,但对FC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的转归及预后。方法:对168例FC随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8例FC患儿首发中有72.62%(122/168例)在3岁以下;男多于女;26.19%(122/168例)患儿有惊厥家族史;复发率为30.95%(52/168例),FC的复发与初发年龄、体温、FC类型及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癫痫发生率为2.38%(4/168例);智力低下为1.19%(2/168例)。结论:FC的远期预后良好,若无特殊情况不需药物预防,但对FC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X抗体(HBxAb)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BxAg和HBxAb与上述疾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大肠埃希菌合成重组HBxAg,用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的HBxAb分别包被反应板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171例乙型肝炎、70例肝硬化和38例肝癌)血清中HBxAg和HBxAb。结果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HBxAg和HBxAb阳性率分别为8.8%、18.6%、7.9%和10.5%、47.1%、34.2%,HBxAg在肝硬化患者中检出率较高(P〈0.025);与乙型肝炎组比较,HBxAb阳性率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均有显著增高(P〈0.005)。结论HBxAg在肝硬化患者检出率较高,而HBxAb则在乙型肝炎后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检出率较高,提示HBxAg和HBxAb可能参与肝组织的免疫病理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单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探讨: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进行了单采血小板输注。结果显示:18/21例外周血小板浓度有明显提高;1例虽外周血小板计数未提高,但临床出血现象得到改善;2例长期大量输注单采血小板,后期无效,经测其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11/21例临床有各种出血表现的患儿,8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控制。表明输注单采血小板能明显提高外周血小板浓度,防止和纠正出血,对协助肿瘤化疗和放射治疗有积极意义;但应避免反 相似文献
17.
18.
用新型免疫吸附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特异性DNA免疫吸附剂制备方法及用血浆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DNA免疫吸附剂是以碳化树脂为载体,将小牛胸腺DNA与蓝四唑阳离子络合后同火棉胶混合固定于载体表面而制成。6例SLE女性患者,年龄22~43岁,免疫复合物高于正常值,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关节疼痛5例,水肿3例,皮肤损伤2例。用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5例关节疼痛全部缓解,3例水肿中2例减轻,2例皮肤损伤中1例好转。DNA抗体平均减少了37.5%。BUN平均减少40.6%。而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变化不明显。此方法是较理想的血液净化形式,为难治性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治疗在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完整切除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10~2013-12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48例,以术前介入治疗+手术12例作为试验组,直接手术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完整切除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 试验组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完整切除肿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为(1976.67±273.34)ml。对照组33例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肿瘤18例),1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术中出血量为(2597.22±801.24)ml。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肿瘤完整切除率比对照组的高(P<0.05)。两组手术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治疗可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完整切除率,对手术死亡率则不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