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血清间接胆红素和心肌酶谱的改变,观察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组)290例,抽血测血清IBil及心肌酶谱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心肌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儿的心肌酶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应常规做心肌酶谱检查;早期应注意对心肌的保护性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心肌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死亡模型加以验证。方法 收集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病例数据为建模组,建立死亡风险模型,以2016年1月至12月的病例数据为验证组,用于验证死亡模型。选取入住ICU后首次11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6的实验室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cutoff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预后有影响的实验室指标,并对其进行β值原始赋分,同时β值取整后行简化赋分,建立风险模型并验证,并对不同总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 血ALT、AST、CKMB、Cr、UA、BUN,血清Ca2+、K+、Na+的AUC均>0.60。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 AST、K+、BUN指标升高与预测死亡直接相关。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07,以简化赋分为3分为界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5.2%。结论 AST、K、BUN的简化赋分对预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价值,总评分≥3分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痰湿内阻型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英达-35、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加用苍附导痰丸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性激素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痰湿内阻型可降低血清性激素指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引导体验式学习在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患者注射技能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80例糖尿病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的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42例采用引导体验式学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1 d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实操规范率及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错误方法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常见的错误操作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体验式学习可以提高首次使用胰岛素笔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技能,减少自我注射胰岛素时错误操作事件,有利于患者理解和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能相关知识,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同时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5.
凝血酶原时间ISI/INR系统测定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ISI/INR系统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方法 对上海市12家医院在用的仪器和匹配的胛试剂,对日常使用的正常血浆平均凝血酶原时间(MNPT)作调研实测,将结果进行分析;调查试剂的仪器特定(specific)国际敏感度指数(ISI)值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手工法ISI定标值之间的差异;用2种已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异常参比血浆代替WHO的ISI系统作质控并行比较。结果 12家中有4家日常使用的平均正常凝血酶原时间(MNPT)明显偏离实测值,分别为0.8、0.9、1.0和1.8S。用WHO CRM149R参比,用手工法标定的凝血活酶和109mmol枸橼酸钠抗凝的不同胛值血标本,在Sysmex1500型、C.2000型仪器上测定试剂的仪器特定ISI,其结果比手工法分别减少4.1%和4.7%,但采用HEPES-枸橼酸钠抗凝剂标本时,2种型号仪器的特定ISI比手工法分别减少16.7%及7.7%。用已知INR异常参比血浆,国产品与进口品对照的结果良好。结论 受调研12家中,有4家血凝分析仪器调研时实测的MNPT明显偏离日常使用值。有几家医院试剂的仪器特定ISI值也存在问题,建议纠正。用已知INR异常参比血浆代替WHO手工法标定凝血活酶ISI法作质控,使用简便,又不需MNPT参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比较均为低出生体质量的晚期早产与足月小于胎龄(SGA)儿童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3岁儿童,其中50例为晚期早产儿童,50例为足月SGA儿童,对其进行体格测量及盖赛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晚期早产和足月SGA儿童的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相近,但3岁时晚期早产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头围明显优于足月S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发育评估显示,晚期早产儿童的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均高于足月SGA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为低出生体质量,晚期早产儿童的长期生长和发育状况优于足月SGA儿童。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关系。方法采集足月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不含溶血标本),用偶氮咖啡因比色法测定胆红素。生后2~7 d采集股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胆红素。比较不同脐血胆红素范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的比例。结果500例新生儿中181例(36.20%)发生病理性黄疸,发生病理性黄疸脐血胆红素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病理性黄疸的脐血胆红素浓度(P0.01)。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上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增加(P0.01),需干预治疗病例增多(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极大价值。若脐血胆红素检测大于36μmol/L,建议早期干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探讨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的方法。这些护理体会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携带与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0年8月足月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20例及正常对照组新生儿10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体重、G6PD缺乏、总胆红素水平、患儿与母体ABO或Rh血型不合以及母体年龄、吸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系统不合、G6PD水平、性别因素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母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则不是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患儿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HBsAg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G6PD缺乏症型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P〈0.01),而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儿组新生儿溶血病及其他类型黄疸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不是新生儿黄疸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却加大G6PD缺乏患儿患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并与G6PD缺乏症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