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内蒙古锡盟地区蒙古族人群VWA、FGA、PENTAE三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得相应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采用多重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方法对263名蒙古族个体进行了研究。结果:VWA、FGA、PENTAE三个位点分别检出9;10、22个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杂合度(H)分别为0.8l15、0.8487、0.9146,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0.7825、0.8298、0.9064。结合:上述三个位点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系统。同时揭示了蒙古族人群三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布,为人类群体遗传研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62.
骨与关节创伤(trauma)是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观察骨折,并指导临床治疗的最简便有效而常用的方法.在髋关节的外伤中,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占其关节损伤的首位,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74%[1],股骨颈骨折为关节内骨折,血运循环差,常常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遗严重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可行性,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陕西省细菌性痢疾进行预测,为制定细菌性痢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4-2012年陕西省细菌性痢疾月报告发病率的时间序列,以2013年1-12月的月发病率作为验证数据,建立ARIMA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陕西省2004-2012年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即含有长期递减趋势又含有以年为周期的季节效应,拟合的相对最佳模型为ARIMA(0,1,1)×(1,1,0)12。残差分析统计量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jung-Box Q=21.994,P=0.143),提示残差为白噪声。2013年1-12月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0.75%,最大40.37%,最小4.94%。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陕西省细菌性痢疾的发病趋势,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化有待原始数据的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64.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碘摄取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08例实性肺结节患者(112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双能CT增强扫描。分别计算结节全体积强化程度及碘摄取参数,包括总碘摄取量、总碘浓度、重要区碘摄取量、重要区碘浓度、标准化总碘浓度和标准化重要区碘浓度。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112个实性肺结节中恶性结节(n=51)的全体积强化程度及碘摄取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n=61)(P值均<0.05)。总碘摄取量及重要区碘摄取量的诊断准确度和敏感度最高,但剔除参数依赖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仅重要区碘浓度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OR=1.36)。结论:双能CT成像技术的碘摄取参数在鉴别诊断良、恶性结节方面较CT增强值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 PET/CT用于各种肿瘤性疾病、感染、炎症性疾病诊治中,均涉及适应证、医务人员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包括病史采集、患者准备和检查注意事项、放射性药物制备、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报告、质量控制和显像过程中的辐射安全问题。本指南旨在为临床顺利开展68Ga-FAPI PET/CT检查,并在诊断报告中合理解释及标准化描述68Ga-FAPI PET/CT所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 目的:观察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植皮封闭儿童车祸伤创面后长期疗效情况。方法:车祸后下肢皮肤软组织坏死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坏死皮肤软组织一期予以清除并植入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3周后植入大张自体刃厚皮片。对照组30例,坏死皮肤软组织一期予以清除,创面换药,肉芽红润后予以植入大张自体刃厚皮片。创面完全封闭后出院。术后1月、3月、6月、1年、以后每年1次,最长随访至5年,观察创面愈合后外形、色泽、弹性。B超测量真皮厚度、硬度计测定硬度。结果:早期随访:治疗组术区较饱满、瘢痕轻、瘢痕无破溃及水泡;对照组术区瘢痕较重,有破溃及水泡。5年随访:治疗组术区色泽接近正常皮肤、局部较饱满、光滑、柔软、瘢痕轻且平整、弹性好,B超测量其真皮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超过正常皮肤组(P<0.05),真皮回声接近正常真皮,硬度接近正常皮肤;对照组术区凹陷、瘢痕重、质硬、弹性差,其真皮厚度及硬度均超过治疗组及正常皮肤(P<0.05),B超显示真皮回声明显杂乱,增强。结论: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植皮封闭儿童车祸伤创面长期随访,局部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刃厚植皮,明显改善了愈合后皮肤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余雪  邱琳 《广西医学》2005,27(12):2016-2017
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0)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D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SIS)作为组织工程皮肤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将猪第二代角朊细胞接种于SIS上,接种后第11、13、15、17天通过直接染色、石蜡组织切片、HE染色、抗层粘连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角朊细胞在SIS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猪角朊细胞接种在SIS上11d形态良好,部分区域形成2~3层细胞组成的复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角朊细胞与SIS之间的细胞外基质中抗层粘连蛋白呈连续阳性表达.13、15、17 d细胞复层结构增多,细胞之间连接紧密,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有张力微丝,细胞间有桥粒连接,角朊细胞与SIS之间可见基底膜形成.结论 在猪角朊细胞体外培养中,SIS是良好的细胞黏附支架.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滇北球花报春的化学成分及其镇痛活性,为报春花属植物开发创造条件。方法:滇北球花报春85%乙醇回流提取物经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利用TLC,NMR等方法确定相应化学结构;采用乙酸扭体法、热板法对总提物、各溶剂萃取部位和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镇痛活性研究。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二羟基查尔酮(1),5-羟基黄酮(2),3'-羟基黄酮(3),槲皮素3-O-(2,6-二-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片叶苔素C(5),樱草苷(6),棕榈酸(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镇痛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2,3,7均能抑制乙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但不能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结论:滇北球花报春提取物富含黄酮类及酚性成分,部分黄酮类成分具有镇痛活性,其镇痛效果接近或优于阳性药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陕西省黑热病流行病学和时空聚集特征及疫情长期流行的动态趋势,为疫情监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1953年7月—2016年12月黑热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黑热病的三间分布,并应用SaTScan 9.04和ArcGIS 10.2软件进行时空聚类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陕西省1953年7月—2016年12月累计报告黑热病发病41 990例,年均发病率为2.25/10万;死亡210例,年均死亡率为0.01/10万;总病死率为0.50%。陕西省黑热病在1950年代发病数、死亡数和病死率均较高,1960年代以后大幅下降,到2004年疫情有小幅回升,部分地区出现小的暴发点。黑热病发病高峰以夏秋季7—9月为主,占总发病数的36.98%;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93:1;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8.10%和34.18%。黑热病病例主要分布在陕西省10个地级市92个县(区);时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黑热病共探测到5个聚集区域,聚集中心分别为靖边县、勉县、武功县、蓝田县和澄城县;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950年代关中地区有多处黑热病高-高聚集区,1960-1990年代以陕北地区为主,2000年代在汉中市出现高-高聚集区,2010年代高-高聚集区为宜川县和韩城市等地貌特点为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地带。结论陕西省黑热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局部有所回升,应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控制黑热病重新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