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目的估测扩张型心肌病肺动脉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多普勒超声检查2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及26名配对健康儿。肺动脉压用测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及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两种方法估测。结果26例患儿中21例有三尖瓣返流,肺动脉收缩压(PASP)3.2~10.4kPa(6.0±1.9kPa)(24~75mmHg,1kPa=7.5mmHg)。其中18例(86%)>4kPa;对照组14例有可测三尖瓣返流,PASP均<4kPa。患儿组AT缩短,AT与右室射血时间比值降低,也提示肺动脉压增高。PASP与患儿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心功能低下持续时间及有无心内超声自发显影有关。随诊显示心功能好转者的PASP较死亡或病情无改善者低,且后者肺动脉压继续增高。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多存在肺动脉高压,用多普勒超声估测的肺动脉压与患儿的病情及临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2.
邱枫  吴永梅 《新疆医学》2009,38(2):9-12
目的:熟悉胃镜下粘膜瓤离术(ESD)结合腹腔镜人工胃穿孔修补术的过程。方法:一只幼猪,全麻下,胃镜下进行胃、食管ESD术、人工胃穿孔,腹腔镜下进行修补。结果:通过练习熟悉胃镜下ESD术过程及相互间的配合。结论:胃镜下ESD难点在于内镜操作的精确控制,动物实验为向临床过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98例上消化道异物的无痛胃镜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8例异物中取出97例,取率为98.9%.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研究染色放大肠镜下大肠息肉样病变腺管开口的形态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使用0.5%美蓝对大肠息肉样病变部位进行染色,然后用放大电子结肠镜观察记录腺管开口的形态,进行活检电切后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53例患者,普通电子结肠镜检出息肉56枚,经美蓝染色放大后又发现0.2~0.4 cm大小的息肉29枚,共计息肉样病变85枚.染色放大结肠镜可明显提高息肉病变的栓出率(P<0.001).pit分型Ⅰ型11枚,Ⅱ型7枚,Ⅲs型4枚,ⅢL型18枚,Ⅳ型21枚,Ⅴ型10枚,混合型14枚;85枚息肉样病变的组织学结果,增生性息肉30枚,管状腺瘤29枚,腺癌5枚,慢性炎症5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3枚,绒毛状腺瘤2枚,炎性息肉1枚.PitⅠ-Ⅲs型中没有出现绒毛状腺瘤改变,相应的组织学改变为增生性息肉或管状腺瘤.pitⅢ L-Ⅴ型均有绒毛形成.结论 观察染色放大肠镜下病变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变化有助于判断大肠息肉样病变绒毛或乳头形成,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有一致性,且可明显提高息肉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5.
内镜直视下带膜支架置入联合氩气刀治疗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内镜直视下应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联合氩气刀对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例内镜直视下应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联合氩气刀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患者中,上段2例,置放成功2例,成功率100%;中段49例,置放成功49例,成功率100%;下段12例,置放成功12例,成功率100%.结论 内镜直视下应用带膜记忆合金支架联合氩气刀对晚期食管癌的姑息性治疗,不仅可防治食管气管瘘、再狭窄,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上段距门齿17 cm处支架置入成功,且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6.
治疗药物监测 (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 ,TDM )是在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化学基础上 ,结合现代分析技术 ,形成和发展的一门应用性边缘学科。TDM的理论基础是 :体液中药物 (总 )浓度与药效直接相关。其主要任务是用灵敏可靠的分析测定方法 ,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单位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 ,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 ,以药物动力学原理来探讨体液中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和毒性关系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实现效量个体化 ,拟定最佳给药方案。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需要监测药物浓度( 1 )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米格列醇片(降血糖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考察米格列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提取后,进行色谱分离,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上,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监测的离子为m/z 208.3→m/z 146.1 (米格列醇)和m/z 268.5→m/z 250.4(内标,伏格列波糖)。结果米格列醇的最低定量浓度为5.0 μg·L-1,线性范围为5~2 000 μg·L-1,精密度与准确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于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8.
HPLC测定胆汁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氧氟沙星的L-型异构体。体内试验结果表明,LVFX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该药在体内分布广泛,有研究证明其在胆道组织中具有较高的浓度,是胆道手术后预防感染的理想用药。虽然国内外已有关于左氧氟沙星胆汁浓度检测的报道,但对胆道残石病人胆汁药物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研究地高辛合用氨氯地平对大鼠肝脏组织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两药合用后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地高辛、氨氯地平、地高辛+氨氯地平组,每天给药1次,7d后处死。分别测定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5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和7-乙氧基香豆素脱烃酶的活性。结果灌胃给药7d,地高辛、氨氯地平及联合用药对红霉素N-脱甲基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的抑制作用未见增强。结论地高辛与氨氯地平合用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抑制作用未见增强。  相似文献   
160.
一个单位能否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与该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本单位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最佳切入点在哪里,应是单位领导和管理者十分感兴趣和求解的话题。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途径很多,其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作用大小有相当大的差别。很显然,最重要、最主要或对职工积极性激励作用最大的那个途径就是最佳切入点。然而,如何找出这些途径的主次作用和轻重之别呢?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对它们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分析,以探讨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途径,为单位领导和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