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降压和对尿酸的影响。方法 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按是否合用其他降压药物分成I组(n=32),和Ⅱ组(n=30),I组为未服用降压药或原服用其他降压药物经2周清洗期,Ⅱ组为原单独或联合服用包括氨氯地平、福辛普利、雷米普利和/或氢氯噻嗪,但至少服用氯氯噻嗪12.5mg-25mg,治疗2周血压控制仍不理想,两组均每日晨间口服氯沙坦50mg,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2、4、6、8周血压、血尿酸和24小时尿尿酸变化。结果 1、I组和Ⅱ组在2周内的降压有效率分别达71.9%和76.7%。2、单独或联合氯沙坦治疗后3天血尿酸显降低(P<0.01),24小时尿尿酸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2、4、8周血尿酸仍低于治疗前,24小时尿尿酸高于治疗前(P<0.01,P<0.05)。3、治疗前后血尿酸和24小时尿尿酸改变幅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不相关。结论 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有效降压的同时能促进尿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对尿酸的影响不依赖于血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本文对331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评价老年PCI患者术后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PCI术后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331例。老年组(≥65岁)211例,平均年龄74.0±5.1岁;对照组(〈65岁)120例,平均年龄55.4±5.8岁。观察两组间的血管缝合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共331例,缝合成功310例,总成功率93.7%。其中老年组211例,缝合成功194例(占91.9%);对照组120例,缝合成功116例(占96.7%),两组间的缝合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并发症两组间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PCI患者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是安全的,并能有效预防出血并发症,建议在老年PCI病人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联合运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105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年龄≥70岁为古稀组(45例),年龄〈70岁为非古稀对照组(60例),两组均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联合运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9~12个月,平均9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进行靶血管再通治疗)及严重出血、轻度上消化道出血、皮疹及瘀斑、轻度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古稀组发生5例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2例,靶血管再通3例);非古稀对照组发生6例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3例,靶血管再通3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其他副反应包括轻度上消化道出血、皮疹及瘀斑、轻度白细胞减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冠脉支架术后长期联合运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和对照组相比在减少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样有效,且出血等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4.
脑电图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早期诊断价值林凤山,邱朝晖,李秀荣,常继红,郑静华,王凤仁,董淑春,李红,王彦,叶莉莉CNSL多在患白血病后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通过腰穿检查而确诊之,其为白血病治疗增加困难.为早期发现CNSL,对确诊的白...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DBS治疗PD发音障碍的效应.方法 19名PD患者,在服药和未服药状态下,开和关闭DBS,记录声音文件.用扰动和非线性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t检验显示:植入双侧、左侧和右侧DBS的PD受试者在服药和未服药状态下,分析数值指标在DBS开和关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提示STN DBS对PD患者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发音障碍都没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9p2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汉族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Taqman探针技术分析了271例急性心梗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病例与118例对照9p21上位点rsl333049的多态性。结果rs1333049的基因型在CHD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28),等位基因在CHD病例组和对照组问的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4)oCC基因型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32.84%VS19.49%,χ2=7.13,P=0.008),而等位基因C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56.64%VS47.88%,χ2=5.08,P=0.024)。调整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仍然提示CC基因型是CHD的危险基因型(OR及95%CI:2.22(1.14-4.34).结论9p2l位点I'S1333049的多态性与汉族人CHD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比较三种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那屈肝素和达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单中心设计,76例入选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1mg/kg)、那屈肝素组(0.01ml/kg)和达肝素组(120IU/kg),每12h皮下注射一次,至少使用48h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所有手术在末次注射低分子量肝素(LMWH)后8h以内完成,术中不追加LMwH或普通肝素(UFH),监测三组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抗Xa因子活性,同时观察30d终点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和靶血管再次重建和严重出血事件,结果三组病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平均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手术结束时APTT≥45s的病例数在依诺肝素组、那屈肝素组和达肝素组分别为24例(96.0%)、23例(95.8%)和26例(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抗Xa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达到抗Xa因子≥0.5IU/L的比例不同,在依诺肝素组、那屈肝素组和达肝素组分别为:术前23例(92.0%)、21例(87.5%)和17例(63.O%)(P=0.018),手术结束时22例(88.0%)、19例(79.2%)和15例(55.6%)(P=0.022).30d随访三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依诺肝素组发生1例因急性左心衰导致死亡,1例术后血小板<10×1012/L,另有1例输血200mJ;那屈肝素组发生1例靶电管再次重建;达肝素组1例术中支架后急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结论依诺肝索、那屈肝素和达肝索在ACS患者心导管室应用中均安全有效,术前皮下注射LMWH 4次且手术在末次注射的8h内完成,不需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人手术中静脉追加LMWH或UFH.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75岁和<75岁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AMI)的治疗及近期预后.方法急性心肌梗死128例,分成两个不同年龄组,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并发症.观察一个月,观察终点为死亡或再梗.结果≥75岁58例,<75岁70例,≥75岁患者近期死亡率明显升高(P<0.01),AMI后左心衰发生率较高(P<0.01).接受溶栓(34.5%比62.9%,P<0.01)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搭桥术(17.2%比37.1%,P<0.05)明显减少.结论给予老年人适当的血运重建治疗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0.
老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浓度变化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夹心酶联免疫反应法(ELISA法)测定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14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0例,比较各组间IL-18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但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IL-18水平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高IL-18水平意味着病情向不利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