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8岁。因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H)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术后 1个月入院。CT发现右肾占位约 10. 0cm×8. 0cm×8. 0cm,无血尿、无腰痛。在外院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未处理下腔静脉内瘤栓。右肾及肾静脉内瘤栓病理诊断均为RH。术后彩超及MRI均提示右肾静脉平面至第二肝门平面下腔静脉内占位性病变,腔静脉造影提示上述病变范围有充盈缺损。查体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正常。于 2004年 5月 20日在全麻下行下腔静脉探查术。术中见下腔静脉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游离并于右肾静脉残迹以下及第二肝门平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的三维成像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对正常控尿女性的膀胱、尿道进行CT的横截位连续扫描,在此基础上手工勾画尿道的轮廓,在个人电脑上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进行女性尿道三维成像的初步探索.结果 CT连续扫描显示,女性的尿道在增强影像上与周围组织可以区分开.经三维成像显示,女性尿道的平滑肌肉与膀胱的肌肉相连续,在中段较粗,对应于组织学上括约肌最丰富处;中外1/3处尿道有一个略向前的弯曲,与大体的病理观察、临床观察相吻合.结论 增强CT可以显示女性尿道;三维成像可以显示尿道的轮廓,这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女性膀胱颈梗阻(Female bladder neck obstruc-tion,FBNO)又称膀胱颈硬化症,Marion病等。其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缺乏统一认识,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老年者居多,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上,且多发生于已婚生育过的妇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控尿解剖形态机制,并与女性原位尿流改道临床应用相结合,以进一步指导女性原位尿流改道的研究和临床推广工作。方法(1)对20具成人女性尸体进行盆丛及其分支,主要是尿道支、阴部神经及其尿道支的解剖。(2)解剖出完整的尿道及周围的肌肉等进行病理学HE染色、肌肉染色、结缔组织染色、银染等。(3)对20例正常控尿女性的下尿路、盆底的MRI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截位扫描,观察控尿有关的组织形态及其变化。(4)结合上述基础研究的结果,总结、分析40例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患者的控尿情况、并发症等临床问题。结果(1)盆丛分支有直肠丛、阴道丛、膀胱尿道丛,阴道丛分支到膀胱颈、尿道,在阴道、膀胱颈两侧走行,约在尿道的5、7点进入尿道;膀胱尿道丛量较少,紧帖盆侧壁几乎与尿道上缘平行走向尿道,距膀胱尿道连接部外约0.5—0.7cm,约在10~11、1~2点处进入尿道。阴部神经尿道支主要由其终末支发出,在耻骨联合下缘正对处的11、2点位置进入尿道。(2)病理结果表明,横纹肌主要位于尿道远端2/3,与盆底肌肉并不相连,主要包饶尿道,部分肌肉在远端还同时包饶阴道。对完整下尿路的大块组织切片HE染色、肌肉染色、结缔组织染色、银染等显示:神经分布在尿道的肌肉之间,横纹肌分布于尿道中外2/3的尿道,内中1/3交界处与平滑肌混杂存在,在外1/3有横纹肌包饶阴道。(3)MRI可清楚显示与控尿有关的盆底肌肉;正常控尿女性膀胱颈子宫口位于齿尾线以上。(4)上述基础研究与40例临床应用相结合表明,女性控尿主要由横纹括约肌完成,此肌肉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术中注意该肌肉的保护,女性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控尿效果。结论女性控尿的主要因素是受阴部神经尿道支和盆丛分支?  相似文献   
16.
疑为肾输尿管结核者的诊断包括病原学和病变部位的诊断2个方面,前者依靠尿沉渣检查结核菌等确定,后者主要依靠各种影像学检查。然而,近年肾结核越来越不典型,即患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缺乏典型尿路刺激症状和结核导致的全身表现,缺乏无菌性脓尿等。传统的病原菌检查难以查出结核菌和缺乏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最终导致肾结核诊断难以确定。为此我们回顾总结了2003年5月~2008年5月36例不典型肾结核患者的综合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肠代膀胱术后梗阻,返流和感染是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文献报告回肠新膀胱术后梗阻和返流率较低[1],但尿培养阳性率高达36%[2],却很少发生尿路感染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因此,我们对回肠代膀胱术后可能存在的抗上尿路感染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资料和方法 1991年6月至1997年3月,我科共行回肠新膀胱术52例。选择其中20例作为回肠新膀胱术后组,平均年龄54(4~70)岁,平均术后时间24(6~54)个月。另设20例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sIgA及血IgA含量。收集受检者晨尿5ml…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肠代膀胱术远期疗效评价(附266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总结评价原位肠代膀胱术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1-2003年266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Hautmann回肠原位代膀胱术206例,Reddy原位结肠代膀胱术60例。131例患者在原标准术式基础上作了手术技术改进。总结手术改进前后患者控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获完整随访患者225例。回肠代膀胱术改进前后男性平均随访时间62(44-146)个月和38(4-67)个月;结肠原位代膀胱手术改进前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2(51-131)个月和34(5-67)个月。手术改进可提高男性术后夜间可控率(P〈0.05),女性改善不明显(P〉0.05),总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和19.6%。男性肿瘤尿道复发9例(4%),女性无复发。结论 原位尿流改道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技术改进可提高男性患者的夜间控尿率。  相似文献   
19.
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客观地评价回肠新膀胱术的远期疗效,对52例术后病人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肾功能、贮尿囊组织学变化及尿sIgA等进行随访研究。49例获随访3~66个月,平均随访35个月。日间可控率为94%,夜间为81%。平均最大膀胱容积为424.5ml,最大内压为2.70kPa(1kPa=10.20cmH2O),平均剩余尿24.8ml,最大尿流率为18.0ml/s。IVU示8例11条输尿管轻中度扩张,膀胱造影2例轻度返流,血肌酐、尿素氮保持正常,尿NAG2例升高。术后病人尿sIgA较高。随术后时间延长,贮尿囊绒毛及微绒毛逐渐萎缩,酸中毒发生率下降,尿内粘液减少。肿瘤尿道复发1例。认为回肠新膀胱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及其伴发疾病的同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安全性.方法 对205例BPH合并膀胱结石、腹股沟疝、尿道狭窄或膀胱肿瘤的患者在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时,同期行膀胱取石或碎石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尿道内切开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随访期间回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