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骨髓间充质不仅分泌多种因子,调节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近年来研究表明,其还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即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特定诱导条件下,MSC可以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检测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经DMSO/BHA联合诱导后所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单胺类受体基因的状况,以探讨体外诱导h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条件和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hMSCs,DMSO/BHA联合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RT-PCR检测5-HT2受体和多巴胺2受体(DRD2)mRNA.结果 分离纯化的hMSCs加入诱导剂后,hMSCs形成多极神经元的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SE蛋白表达阳性;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5-HT2受体的mRNA,而不表达DRD2的mRNA.结论 DMSO/BHA可诱导hMSCs表达5-HT2受体基因,但不表达DRD2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神经元后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DRD2)的表达,探讨体外分化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DMSO/BHA/FSK作为诱导剂来诱导分化;硝酸银染色法检测神经纤维丝,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SE、DR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分离纯化的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34、CD45表达阴性;间充质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志CD44强阳性表达;加入诱导剂后,MSCs形成多极神经元的形态。银染色法显示神经纤维丝阳性表达,RT-PCR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NSE、DRD2 mRNA,免疫组化显示NSE、DRD2蛋白表达阳性。结论:MSCs分化为神经元后可以表达神经受体DRD2。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胎鼠腭突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孕13d胎鼠双侧腭突进行体外培养,HE染色观察atRA对腭突融合的影响;免疫双标记分析atRA对腭突组织细胞凋亡及层粘连蛋白降解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腭突组织中Smad2磷酸化的变化。结果经72h培养,对照组双侧腭突完全融合;5μmol/L atRA实验组双侧腭突可接触但不能融合。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双侧腭突接触处层粘连蛋白降解,上皮细胞向口侧和鼻侧三角处迁移,并逐渐凋亡;atRA抑制层粘连蛋白降解,接缝处上皮组织完好,上皮细胞无凋亡发生,间质组织中可观察到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图片显示:在腭突融合过程中,Smad2磷酸化增强;相反,atRA实验组未检测到Smad2磷酸化。结论atRA抑制双侧腭突接缝处基底膜降解和上皮细胞向口、咽三角处迁移及凋亡,诱发腭间质组织细胞凋亡,进而抑制双侧腭突融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嵴上皮细胞中Smad2磷酸化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后的分化、迁移情况和损伤后功能的修复.方法:建立SD大鼠T10脊髓节段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o-echst33258标记后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观察迁移情况,并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移植细胞是否可以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时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脊髓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移植区脊髓内存活,并有GFAP和NSE阳性表达的移植细胞,移植细胞沿脊髓长轴发生迁移,10周时最多町向脊髓头尾两侧迁移7 mm.BBB评分结果显示,移植组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11.55±1.05)vs (5.93±0.80)]、10周后与对照组相比[(13.50±0.88) vs (8.07±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脊髓损伤的功能修复有促进作用,可能是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6.
鉴于目前尚缺乏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委员会,高血压委员会,外周血管疾病委员会组成的专家小组对与CRAO有关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提出了CRAO治疗和二级预防管理声明.早期...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建立八色流式细胞术(8c-FCM)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采用CD19/侧向角散色光(SSC)、CD45/10和CD34(或cTdT)联合设门,两管八色抗体组合检测B-ALL的MRD.将B-ALL细胞株Nalm-6细胞掺入正常人骨髓细胞中,使Nalm-6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为10.00%、1.00%、0.10%、0.01%和0.005%,采用已建立的8c-FCM,进行回收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评价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测抗体标记Nalm-6后保存不同时间的荧光强度变化,评价各荧光抗体的稳定性.检测并分析39份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包括对照者9例,初发或复发B-ALL患者9例,B-ALL化疗或骨髓移植(BMT)后缓解期病例21例,评价8c-FCM方法检测正常骨髓B淋巴系细胞群和B-ALL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以及对B-ALL的MRD 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与现用四色流式细胞术(4c-FCM)的可比性.结果 建立了以CD19、CD45、CD10为主的两管八色抗体组合检测MRD的方法;当掺入的细胞株占有核细胞比例≥0.10%时,变异系数(CV)<2.5%,平均回收率为95.81%;当获取106个细胞,Nalm-6细胞比例10.00% ~0.01%时,检测到的Nalm-6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比例与实测值呈线性相关(r=0.99,P<0.05),该法检测骨髓中Nalm-6细胞的灵敏度达到0.01%.Nalm-6细胞株标记抗体后随时间延长略有降低,但24h内平均荧光强度减低<10%.应用该方法检测骨髓中CD19阳性的B淋巴系细胞,对照组呈现4个连续发育阶段,可分为4期:Ⅰ期CD45low/CD10stro/CD20 -/CD38stro/CD34+或cTdT+,Ⅱ期CD45 +/CD10+/CD20-/CD38stro/CD34+或cTdT+,Ⅲ期CD45 +/CD10 +/CD20-/CD38stro/CD34 -或cTdT-,Ⅳ期CD45stro/CD10 -/CD20 +/CD38low/CD34 -或cTdT -.初发和复发B-ALL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抗原表达异常;8c-FCM检测B-ALL缓解组,有5例存在MRD,主要抗原表达与4c-FCM检测结果一致,5例MRD细胞的范围为0.02%~5.42%.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两管8c-FCM新方法检测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鉴别骨髓正常B淋巴系细胞群、B-ALL治疗缓解后骨髓造血重建的B系前体细胞与MRD细胞群;和4c-FCM比较,两管8c-FCM新方法的标本用量少,检测速度快,能够有效诊断B-ALL的MRD.  相似文献   
88.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来源仅限于胚胎,因此寻找一种新的:NSCs的来源对于神经科学领域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脐血中资源丰富。目的: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表达差异。地点与材料:研究地点为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材料为用肝素抗凝采血袋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三附属医院产科无菌收集健康产妇足月孕娠顺产或剖宫产的婴儿脐带血50~100mL,充分混匀后,置保温盒中带回实验室。设计与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nestin,NF-M及MAP2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nestin,NF-M和MAP2 mRNA的表达。结果:nestin,NF-M及MAP2 mRNA在培养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呈阳性;同未培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相比,nestin,NF-M及MAP2 mRNA在培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增强。结论:在直接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着神经(干)细胞;培养后,神经元样细胞增多,nestin,NF-M及MAP2 mR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9.
背景:研究发现不同组织和细胞表达的4.1蛋白种类和剪切形式差别很大,不同4.1蛋白的不同结构域和细胞定位与其功能有必然的联系。 目的:观察4.1蛋白家族中4.1R,4.1N,4.1G和4.1B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和细胞定位。 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4.1蛋白家族在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和在细胞中的定位。从细胞水平分析4.1蛋白家族中4.1R,4.1N,4.1G和4.1B的细胞内表达和定位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4.1蛋白家族mRNA和蛋白在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均有所表达。4.1R主要表达在神经细胞胞膜和胞浆中,特别是突起延伸或轴突延伸部位高表达。4.1G主要表达在神经细胞的胞浆中,尤其是突起部位。4.1N主要表达在突起胞浆和胞膜。4.1B主要表达在胞体部位的胞浆和胞膜中。结果提示,4.1R,4.1G,4.1N和4.1B蛋白在体外培养的皮质神经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在细胞内定位不同。 关键词:神经细胞;4.1蛋白;大脑皮质;大鼠;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及不同细胞因子对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1在郑州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分3组对其进行诱导分化: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②表皮生长因子组。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组。诱导后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培养及诱导前后的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增殖培养3d即可见细胞分裂像和克隆单位,细胞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生长能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和联合诱导组微管相关蛋白-2mRNA的表达高于表皮生长因子组,而表皮生长因子组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有较多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培养,并可向神经干细胞方向诱导。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干细胞向胶质细胞方向分化,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