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6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751篇
内科学   478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2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1466篇
预防医学   563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649篇
  7篇
中国医学   646篇
肿瘤学   27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9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颈部超声检查资料,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60例,未发生转移的有3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淋巴结纵横径比2者比例、点状钙化发生率、淋巴门结构消失发生率、囊性变发生率、淋巴结内部峰值血流速度增大发生率、阻力指数减低发生率高于无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超声检查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8.33%,特异度为72.97%,漏诊率为11.67%,误诊率为27.03%。结论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无创、价格低廉的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 A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B组采用指血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C组采用指血血糖监测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每组30例?观察治疗2周后各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天数?平均血糖漂移幅度?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检出率等指标?结果:①治疗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及B组治疗后的餐后2 h血糖水平较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间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 0.05);②A组和B组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③A组低血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P < 0.05)和C组(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血糖漂移幅度,提高低血糖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接诊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另选取体检中心的40例身体指标一切正常者为健康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以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间疗效差异,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组研究对象的血浆TIMP-1、MMP-9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Barthel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牋.05);而2组血浆TIMP-1、MMP-9水平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浆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血浆TIMP-1和MMP-9水平与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754和-0.072, P <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调节血浆 TIMP-1、MMP-9水平、改善神经损伤、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血浆TIMP-1、MMP-9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及病情发展动态相关,因此二者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及病情发展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4.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活化的炎性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或炎症应答期主动释放的一种串珠样纤维网状物质,由染色质DNA和多种胞内蛋白成分组成,可通过缠绕致病菌限制其扩散,同时通过各种抗菌蛋白杀伤致病菌,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除吞噬和脱颗粒作用外的第三种杀菌机制。近年研究显示,NETs也参与抗寄生虫免疫过程。本文就NETs在抗寄生虫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研究以及相关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患者男性,40岁。不醒人事约3h送入我院急诊科。体检:深昏迷,抽搐,各种反射消失,双侧瞳孔缩小,均约1.5mm,对光反应消失,流涎,口角及上衣上有白色粉末结晶物,考虑为药物中毒,但药物性质不清楚。即用温水进行彻底洗胃,并用硫酸镁30g导泻,用速尿60mg静注。洗胃后患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随之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并用肾上腺素3mg静注,尼可刹米0.75n气管内滴入,30min后恢复心跳,心电图为窦性心律。继续应用呼吸兴奋剂及升压药,正压给氧。3h后恢复自主呼吸,为防止再次呼吸停止仍留置气管插管。收入…  相似文献   
146.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DNA微阵列的高通量、高效性,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DNA直接测序法为对照,通过PCR-SSCP和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465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结果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枝杆菌菌株,特异性100%.465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经16S rRNA PCR-SSCP初步菌种鉴定,256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应用DNA微阵列分析,显示与分枝杆菌属探针M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探针a杂交阳性,两种鉴定方法结果一致;209株PCR-SSCP初步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株,经芯片分析,68株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和脓肿亚种,46株为胞内分枝杆菌,34株为堪萨斯、瘰疬、胃和猿猴分枝杆菌复合群,31株为偶然分枝杆菌,16株为戈登分枝杆菌,3株为鸟分枝杆菌,2株为海和溃疡分枝杆菌复合群,1株为土分枝杆菌,1株为迪氏分枝杆菌,1株为草分枝杆菌;另6株只与探针M杂交,经测序显示5株为胞内分枝杆菌,但其基因序列与标准菌株不完全相同,1株为新金色分枝杆菌,芯片上无鉴定该菌种的探针.结论 用DNA微阵列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提高分枝杆菌病的正确诊断率,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7.
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将中国自2000年至今针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进行的知识、态度、习惯、行为(KABP)方面的调查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所有的调查涉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内容皆不同,所调查的人群对艾滋病存在很多的误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安全行为存在矛盾。今后在MSM人群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有针对性的、统一的宣传教育内容、标准的调查问卷,以方便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利用,而且在人群知识知晓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总结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07年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老年患者(老年组)43例,男性16例,女性27例;随访时间1个月~15年,存活35例.43例患者中,7例血小板持续(30~50)×109/L,出血不显著,未予以治疗;36例首选泼尼松治疗,敏感型25例(69.4%),以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健康存活;脾切除或栓塞4例,3例血小板恢复正常;对于泼尼松治疗不敏感者分别使用免疫抑制剂,其中硫唑嘌呤21例,环孢A23例,长春新碱3例及环磷酰胺9例,硫唑嘌呤、环孢A疗效优于长春新碱及环磷酰胺.进展为难治性ITP5例,难治率为13.9%;进展为未定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GUS)和淋巴瘤各1例.死亡8例,死于外伤感染引发的心肺功能衰竭4例,肿瘤3例,脑出血1例.结论 老年IT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致命性出血的风险低,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与非老年组近似,治疗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9.
1.一般资料:男性2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28~50岁。均无家族史,部分病人有肺炎、溃疡病、泌尿系感染等病史。2.临床表现:均系隐袭发病,以走路不稳起病3例,构音不清2例,震颤、行动不灵1例。2例(28岁与32岁)仅有轻度小  相似文献   
15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老年人和吸烟重要的致命疾病。近十多年来,对COPD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气道炎症特点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受到国内外从事呼吸病学的重视。世界上一些国家已分别制订了COPD的诊治方案,以推动对COPD的研究和提高COPD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