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由于外伤、过度使用或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损伤的肌腱修复后可能会出现粘连、僵硬、收缩性差等问题,影响肌腱的功能,因此,对受损肌腱的早期诊断及修复后随访有重要意义[1]。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技术是肌肉骨骼系统的常规检查方法,尤其是高频超声探头的应用,使浅表组织结构得到了较好的评估,评价肌腱结构及功能的常用方法[2]。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最近迅猛发展的超声技术,其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组织的弹性进行评估[3],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4]。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检查,现对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血管壁中NF-κB、IκBα表达和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粥样硬化组(AS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采用免疫内皮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的方法复制家免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经升主动脉高频超声证实,然后Met组给予二甲双胍150 mg·kg-1·d-1喂养8周,至第16周实验结束时抽血检测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家兔主动脉中NF-κB p65亚基及其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 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组血清〖JP2〗hs-CRP显著增高(1.27±0.43 vs 3.96±0.63,P<0.01),主动脉血管壁中胞核NF-κB p65亚基表达增强(P<0.01)、〖JP〗胞浆IκBα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AS组比较,Met组血清hs-CRP明显降低(2.79±0.40 vs 3.96±0.63,P<0.05),胞核NF-κB p65亚基表达减弱(P<0.05)、胞浆IκBα表达增强(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中IκB的降解和NF-κB的活化,并降低血清中hs-CRP,提示二甲双胍具有抗炎症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3.
髂静脉血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型中属于中央型,是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血栓的总称.髂静脉合并股静脉血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最为常见,而单纯性髂静脉血栓极为少见,多因外伤或肿瘤压迫等原因造成.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急性髂静脉血栓患者30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AS)兔模型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只兔分为2组:10只为AS组,以高脂饮食饲养12周建立AS模型;10只为正常组,以普通饲料饲养.成模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等指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检测后间隔、前侧壁、前壁和下壁中段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Sm)和舒张期峰值速度(Em);检测并计算二尖瓣环后间隔、前侧壁、前壁和下壁4个位点收缩期峰值速度的平均值(Sa)作为QTVI整体收缩功能指标,舒张期峰值速度的平均值(Ea)和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与Ea的比值(E/Ea)作为QTVI整体舒张功能指标.结果:①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EF[(66.6±4.5)∶(68.2±5.7)%]、FS[(33.6±3.2)∶(34.9±4.3)%]及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0.9±0.1)∶(0.9±0.1)m/s]在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QTVI指标显示AS组整体心功能降低,表现为Sa[(4.3±1.0)∶(6.1±0.6)cm/s]和Ea[(3.8±1.4)∶(6.8±0.7)cm/s]降低,E/Ea升高(0.17±0.08:0.09±0.02).③QTVI指标显示AS组局部心肌功能下降,表现为前壁[(2.3±1.7)∶(4.9±2.1)cm/s]和下壁[(3.7±1.6)∶(5.5±1.1)cm/s]中段心肌Em降低,下壁中段心肌Sm降低[(3.0±0.6)∶(4.3±0.5)cm/s].结论:QTVI是评价AS兔模型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25.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对许多疾病具有早发现早治疗的优势.近年来,国内外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各种类型的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神经病变、神经卡压性疾病、莫顿神经瘤、视神经炎、特发性颅内高压、偏头痛患者视神经病变以及尺神经滑脱、慢性腰腿疼痛、麻风患者的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应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 TEE)研究左室流出道(LVOT)形态,探讨连续方程法低估主动脉瓣口面积的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中心50例患者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 TTE)及3DTEE资料,在远段(主动脉瓣环,A1)、中段(主动脉瓣环以下5 mm,A2)、近段(主动脉瓣环以下10 mm,A3)三个平面测量LVOT直径并计算LVOT横截面积(CSA)。比较2D TTE圆形面积公式(2D TTEcircular)、3D TEE椭圆形面积公式(3D TEEelliptical)与3D TEE几何学方法(3D TEEplanimetry)计算的CSA与搏出量(SV)。 结果3D TEE显示多数患者LVOT呈漏斗形(76%),CSA在A1平面最小,呈圆形,在A2及A3平面增大,呈椭圆形。在A1平面,CSAcircular、CSAelliptical、CSAplanimetry分别为(3.7±0.9)cm2、(3.9±0.8)cm2、(3.9±1.0)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5,P=0.45);在A2及A3平面,CSAcircular分别为(3.4 ±0.8)cm2、(3.5±0.9)cm2,显著小于CSAplanimetry的(4.0±1.0)cm2、(5.0±1.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5、22.098,P=0.001、<0.001)。A1平面,SVcircular及SVelliptical、SVplanimetr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9,P=0.56);A2及A3平面,SVcircular分别为(64±18)ml、(67±19)ml,显著小于SVplanimetry的(76±23)ml、(95±33)ml(F=5.168、15.638,P=0.004、<0.001)。 结论LVOT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最小横截面积位于瓣环水平;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LVOT直径或CSA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左室每搏量,避免低估主动脉瓣口面积,提高判断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7.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表现。方法:采用10MHz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观察。结果: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乳腺导管不规则扩张呈局限性内有中强回声团,迭加CDFI,仅2例有点状血流信号,1例有条状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可以显示扩张的导管及导管内瘤体的特征,CDFI检测肿块内多数无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28.
病例1,男,1岁5个月.主因四肢力弱10个月,运动发育迟缓5个月人院(临床以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收住院).10个月前家长发现其四肢无力,能独坐,1岁时扶助下可站立,现1岁5个月不能独站、走,智力发育正常.自幼体弱,易感冒,家族中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手术病例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计算超声诊断准确率及瘘管走行、瘘口显示率。结果43例患者包括右冠状动脉瘘21例,左冠状动脉瘘19例及双冠状动脉瘘3例。经胸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8.4%。瘘管走行的总显示率为68.2%,其中肺动脉瘘瘘管多细小,其瘘管走行显示率为21.4%,瘘至其他心腔的瘘管走行显示率为92.6%。瘘口的总显示率为86.8%,其中单发瘘口的显示率为96.6%,多发瘘口的显示率为75.0%。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超声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起始段增宽、瘘管走行迂曲扩张并瘘入心腔或大血管、瘘口处异常血流信号等。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但对细小瘘管及多发瘘口仍应建议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婴儿前8周表现为胸锁乳突肌瘤样增大的颈部纤维瘤的不同超声表现。方法 对有胸锁乳突肌肿块或肌性斜颈的47例患儿在12周之前做超声检查,回顾总结其超声特征表现(肿块或弥漫性肌肉增大及其回声特征),记录病史和随访资料。结果 超声分析显示,24例婴儿仅在胸锁乳突肌中有单一肿块(其中20例表现为回声增强,4例表现为混合性回声);7例为胸锁乳突肌肿块同时伴有梭形肌肉肿大(均表现为低回声);16例仅有肌肉肿大(其中12例为混合性回声,4例为低回声)。少见的几种超声表现包括:(1)胸锁乳突肌单一肿块在长轴上分裂为两个组成部分;(2)弥漫性肿大肌肉表现为强回声和低回声相间的条纹状改变。40例病人随访4个月,29例病人随访6个月,临床表现均有好转。结论 颈部纤维瘤样增生在超声波上表现为回声增强团块或胸锁乳突肌弥漫性肥大的混合回声和低回声。其超声表现的差异并不妨碍正确诊断,因为这种差异仅表现在肌肉中,而周围软组织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