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患者实施该项手术。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分别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MacNab评分。术后第1天进行X线及CT检查。所有评分数据收集后使用SAS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48例患者(共54例,6例失访)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第1天(3.120±1.076),第1个月(2.620±0.874)、第3个月(2.320±0.726)、第12个月(1.920±0.686)VAS评分(F=142.481,P=0.000)和术后第1天(2.940±0.598),第1个月(3.060±0.697)、第3个月(3.210±0.683)、第12个月(3.440±0.501)MacNab评分(F=144.207,P=0.000)较术前(VAS=8.490±0.689,MacNab=1.270±0.449)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成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Anterior pedicle screw,APS)置入相关的径线和角度,为该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成人干燥尸体下颈椎(C3~C7)标本22具,分别用手工和CT测量椎弓根最窄处的高度、宽度及内外侧皮质厚度,椎弓根中轴线全长,轴线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在CT室资料库中抽取100例成人活体颈椎CT图像,用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除以上参数外,还测量进钉点位置的相关数据,计算置钉参数的95%CI。结果:22具标本的相关径线及角度,其手工测量值与CT测量值间无统计学差异。成人活体下颈椎CT图像测量结果通过95%CI的计算,可以得出:C3、C4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对侧 2~3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 6~7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 46°~ 48°,头倾角 C3:-11°~-12°,C4 -6°~-7°。C5 进钉点位于椎体正中矢状面受术椎弓根同侧旁 1~2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 7~8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 47°~49°,头倾角 1°~2°。C6、C7 进钉点位于受术椎弓根同侧,正中矢状面旁 4~5 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 7.5~8.5 mm,进钉角度为外倾角 C6:40°~42°,C7:36°~38°,头倾角 C6:6°~7°,C7:11°~13°。置钉长度选择 30、32、34 mm 较为适宜,螺钉直径可选择 3.5 mm 或 4.0 mm。结论:本实验证实了CT测量下颈椎APS置入技术相关参数的准确性,同时在国内首次利用大样本研究对该技术置钉参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的可行性及量化特征。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接受3.0 T飞利浦磁共振检查机DTI及DTT,测定L4、L5、S1神经根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双侧神经根及同侧上下神经根弥散数值的比较。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DTI及DTT均成功,DTT图可以清晰显示L4、L5、S1神经根。测量L4、L5、S1神经根FA及ADC的均值分别为0.395±0.146和(1.288±0.116) mm2/s,0.390±0.122和(1.297±0.087) mm2/s,0.387±0.117和(1.294±0.132) mm2/s。双侧神经根及同侧上下神经根弥散参数无差异(P >0.05)。结论:正常成人L4、L5、S1神经根DTI及DTT是可行的,能够显示神经根走行并进行量化分析,为研究神经根病变提供了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4.
骨保护素的克隆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人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观察其对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RT-PCR方法从人肝克隆OPG基因全长cDNA,利用穿梭质粒将OPG基因重组获得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OPG;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AdOPG感染兔BMSCs,以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BMSCs对OPG的表达.比色测定和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AdOPG感染BMSCs后5 d时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结果:克隆获得人OPG基因,测序与Gene bank一致,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OPG滴度达109 efu/ml,AdOPG感染BMSCs 5 d后ALP活性值为(21 024±507)IU,AdGFP对照组为(3 079±89)IU,空白对照组为(2 156±78)IU.结论:骨保护素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通气孔对推注压力及心率、动脉血压和血气的影响。方法:筛选8只山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分别行L2、L3、L4三个椎体椎弓根的穿刺,一组为对照组行单侧穿刺,另一组增加对侧(非注射侧)椎弓根钻孔以形成通气孔,两组均在注入骨水泥的同时测量推注压力、心率、平均颈动脉压、血气分析,结扎肺的主要血管后处死并行肺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有对侧通气孔的推注压力〔P=(365±30)mmHg〕要低于行单侧穿刺者〔P=(435±35)mmHg〕,对心率、平均颈动脉压和血气分析的影响要小于单侧穿刺者,两实验组的肺泡壁毛细血管内均存在较多的脂肪滴,但单侧穿刺组更多(P<0.05)。结论:对侧通气孔具有减压孔的作用,并能降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9月,对被诊断为脱出型和游离型LDH的48例患者采用PETD治疗。所有患者根据髓核脱出(NPP)的方向和远近分4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26例,Ⅳ型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65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0 mL;住院时间2~30 d,平均3.5 d。2例患者术后出现患侧肢体麻木加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椎间隙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术后总体满意度为87.5%;各型分别为Ⅰ型67.7%,Ⅱ型90.9%,Ⅲ型92.3%,Ⅳ型75.0%。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5~45 d(平均30 d)均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PETD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LDH安全且有效,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7.
田中  邓忠良 《重庆医学》2015,(6):810-812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OVID 和 Cochrane CENTRAL 外文数据库,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及评估,采用 RevMan5.2.6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7篇文献(共353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结果显示经皮穿刺较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失血量(RR=1.89,95%CI :1.55~2.29)和手术时间(RR=1.21,95%CI :1.12~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经皮穿刺组矫正矢状后凸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与传统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穿刺及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方法,但是经皮穿刺相对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创伤更小、失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骨活素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8~12月龄雌性新西兰大耳兔卵巢去势法10周得到Ⅰ型骨质疏松模型,再行桡骨骨折造模,从而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含1g/(kg·d)骨活素胶囊的生理盐水和淀粉糊5ml灌胃,在2、4、8周随机选取动物行影像学、血液生化指标、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骨活素干预的实验组动物较对照组骨痂、骨小梁形成增多增快,骨痂力学强度增强.结论:骨活素胶囊能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时间缩短,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39.
背景:甘草酸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肾、肠等器官,对骨骼肌的研究甚少。 目的:验证复方甘草酸苷对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血清学及组织形态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2/09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复方甘草酸苷组,每组8只。 方法:模型组动物制备右后肢骨骼肌缺血损伤模型,缺血4 h后再灌注24 h;复方甘草酸苷组动物缺血4 h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20 mg/kg,再灌注24 h;假手术组动物仅游离出股动脉不进行缺血,4 h后缝合切口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肌肉损伤后甘草酸苷对血浆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及丙二醛浓度,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及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假手术组的血浆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复方甘草酸苷组(P < 0.05),复方甘草酸苷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假手术组的骨骼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湿质量/干质量比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复方甘草酸苷组(P < 0.01),复方甘草酸苷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10倍镜下坏死肌纤维数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显著大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 < 0.05)。骨骼肌组织中P-选择素 mRNA 表达水平假手术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复方甘草酸苷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程昀  邓忠良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39-1240
自1869年Goujon[1]首先发现红骨髓具有成骨能力以来 ,骨髓移植 (BoneMarrowTransplantingBM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开始为大家所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来 ,骨髓移植在骨科中的应用逐渐广泛 ,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取得了较大进展。1自体红骨髓的成骨性能骨髓主要由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