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5 1年瑞典LarsLeksell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概念 ,1967年第一台γ刀问世 ,随后用于治疗颅内病变。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 8%~12 % ,虽然显微外科手术提高了全切率及面听神经保留率 ,但伽玛刀安全无创、痛苦小 ,已成为可选用的方法。本中心 1993年底从瑞典引进伽玛刀 ,已治疗听神经瘤数百例 ,现对 7年来γ刀治疗病例疗效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5年以来γ刀治疗、资料完整的听神经瘤病例共 5 2例 ,男 2 8例 ,女 2 4例 ;手术残留的 2 5例 ,未手术 2 7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4 4 .6岁。肿瘤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定位伽玛刀治疗帕金森氏病靶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回顾总结100例伽玛刀治疗帕金森氏病例的头架固定、靶点选择、定位扫描及坐标计算。结果:得到用两种不同的MR定位扫描,靶点坐标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结论:两种方法均以AC、PC为标志,能精确地标定靶点并计算出其坐标,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疾病的MR定位提出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γ刀治疗听神经瘤中MR成像的应用及意义。方法:研究2000年1月—2001年3月35例听神经瘤γ刀治疗的病例,观察其定位效果,讨论和分析其定位扫描参数。结果:MRI可充分显示病灶、显示双侧听神经、显示听神经与病灶、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可清楚观察其立体轮廓、范围,测算准确位置。结论:MRI可作为γ刀治疗听神经瘤中首选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伽玛刀术后疗效并探讨磁共振(MRI)评价疗效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分析140份(52例)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伽玛刀术后磁共振复查资料的影像学表现(病灶大小变化、术后MRI强化、灶周水肿、坏死囊变)以评价疗效,并统计肿瘤局控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总有效率为84.3%,总显效率为54.3%,术后分时间段计算的显效率分别为30.0%、36.4%、50.0%、68.0%、69.2%和73.1%。病灶增大与术后MRI强化及坏死囊变存在关联。1年生存率达100%,而近期局控率低。[结论]磁共振对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伽玛刀术后的疗效评价具优越性,显示其疗效显著,显效率随时间而持续递增。在评价方法显效率明显优于有效率,远期追踪更科学。放射反应对疗效评价有一定影响。近期局控率不适合于此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恶度脑胶质瘤(Ⅰ—Ⅱ级枷玛刀术后疗效的评价以及MRI在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名低恶度脑胶质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术后应用MRI进行随访复查,对获得的140份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病灶大小变化评价术后各个阶段的疗效,并研究病灶术后强化反应的特征,及长期随访后的转归。同时,与相应的46份CT资料相对比,研究MRI在病灶情况显示中的优势。结果术后分时间段计算的显效率分别为30%,36.4%,50%,68%,69.2%和73.1%。病灶增大与MRI强化及坏死囊变存在关联。32.7%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出现放射性水肿。57.7%患者出现术后MRI强化,以花边状强化为特征,也可呈斑片状。80%患者在术后1年内首次出现MRI强化,随后部分病例的MRI强化可缩小或消失。强化出现与病灶增大及灶周水肿加重呈正相关。强化范围增大与病灶的坏死囊变呈正相关。MRI对病灶边界及病灶内强化及灶周水肿的显示较CT优越。结论伽玛刀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具有一定的疗效。MRI反映的放射治疗后变化有大小变化、MRI强化、坏死囊变、放射性水肿。MRI强化大多为放射反应性强化,与其它各因素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其花边状强化具特异性。在病灶情况显示及疗效评价上MR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伽玛刀治疗鼻咽癌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印辉  吴锡标 《广东医学》1998,19(3):180-18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放射性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3例鼻咽癌病人伽玛刀治疗后影像学变化(MRI)。平均随访26个月,其中13例为放疗后复发的病人。结果:本组病人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2.6%,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1例。在随访期间伽玛刀治疗未出现放射性并发症。结论:伽玛刀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鼻咽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1HMRS的改变在颅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用中的意义。方法:观察36例颅脑肿瘤的1HMRS变化,对NAA、Cho、Cr峰的积分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几乎所有颅脑肿瘤的NAA峰均下降,Cho/Cr下降;良恶性肿瘤之间、脑内外肿瘤之间的NAA峰值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其Cho、Cr峰值的比较及各代谢产物的峰值比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HMRS可无创性地活体分析及体现颅脑肿瘤的代谢状况,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病灶与周围脑组织无明显边界,使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对我中心行伽玛刀治疗并随访42例的脑胶质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伽玛刀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和方法学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2例病人随访时间7~25月,男 30例,女12例,年龄8~63岁(平均36.2岁)。其中14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星形细胞瘤Ⅲ~Ⅳ级4例;星形细胞瘤Ⅱ级2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Ⅱ级2例;混合性胶质细胞瘤1例;间变形胶质瘤1例)。其中8例手术后曾行普通放疗,6例化疗,手术后  相似文献   
19.
1951年瑞典Lars Leksell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概念,1967年第一台γ刀问世,随后用于治疗颅内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乳酸(Lac)等MRS变化规律。方法采用1 H-MRS对24例青年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24 h内新发病灶NAA、Lac、Cho等代谢物进行采集,以镜像区为对照观察各代谢物的变化,比较组间峰值的差异性。结果24例患者NAA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Lac升高、于1.33 ppm 处出现倒置双峰;Cho峰较为多变,总体以下降为主,并具不确定性。与镜像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AA、Lac是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Cho亦能补充相关代谢信息,MRS对梗死的早期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