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上腹胀痛伴便频,稀便半年余,加重20+天于2000年7月收入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查体心肺(-),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上腹压痛,可触及7cm×5cm肿块,质中、边界欠清、活动;肝脾未及,移浊(-),肠鸣音无亢进。CT示升结肠占位性病变,考虑为癌;钡剂下消化道造影示升结肠肝曲肿物伴肠套叠。术中见结肠肝曲8cm×6cm肿物,其下肠套叠,肝、脾、胃、胰(-)、腹水(-)、盆腔(-)、右结肠动脉旁可触及两枚1.1cm~0.9cm淋巴结,于2000年7月14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病理:大体示结肠长39cm,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ER/PR)、微血管密度(MVD)、癌基因(Neu)、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有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检测经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乳腺癌患者ER/PR、MVD、Neu、PCNA、MDR的表达,观察化疗后腋窝淋巴结(ALN)的情况;同期设未行化疗的乳腺癌40例作为对照.结果 化疗前后ER/PR及PCNA的阳性表达有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前后MVD计数有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化疗前后Neu、P-gp、GST-π阳性表达有部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 ALN转移观察组为40%(18/45),对照组为58%(23/40),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前PR与PCNA、P-gp间有显著负相关性,PCNA与P-gp间有显著相关性;化疗后P-gp与Neu、PCNA、GST-π有非常显著相关性;化疗前后ER与PR、Neu与P-gp、P-gp与GST-π间存在有非常显著相关性.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ER、PR的表达,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内分泌治疗与否应根据患者化疗前的受体表达情况来决定.新辅助化疗后MVD的计数及PCNA的表达的减少可能是乳腺癌术后复发减少的因素之一.新辅助化疗方案AC或TA治疗二个疗程后未见Neu表达的改变,也未见耐药性的改变,但可降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ER/PR、MVD、Neu、PCNA、P-gp及GST-π之间的关系部分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转移癌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转移癌极为少见,但尸检却证实其发病率较高,文献中对生前已诊断甲状腺转移癌者少有报告。现将1974~2000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甲状腺转移癌报告如下,并对其发病情况、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进行讨论。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5例,女5例;发病年龄16~74岁,平均50.8岁。病程由半个月至7年,平均1.3年,平均生存期2年。1.2 临床资料查及颈部肿物10例,声嘶伴呼吸困难4例,进食噎3例,咳嗽咯血2例,其它1例。以颈部肿物为首发症状而后发现原发肿瘤者4例。原发瘤来自食管、肺、肾、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别为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微血管密度 (MVD)及癌基因 (C erB 2 )在隐匿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病因及预后。方法设置观察组隐匿性乳腺癌 9例 ,对照组乳腺癌 10例 ;测定两组病例MVD及C erB 2的表达。结果 9例隐匿性乳腺癌中有 8例乳腺内找到原发癌灶 ,病理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 ,其MVD为 4 9.5± 11.7,C erB 2阳性 6例 ,占 75 % (6 /8) ;对照组MVD 37.6± 10 .8,C erB 2阳性 4例 ,占 5 0 % (5 / 10 )。观察组MVD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观察组C erB 2与对照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观察组术后 3年内复发 5例 ,对照组复发 4例 ,复发者C erB 2均阳性 ;且MVD高于未复发者 ,观察组 5 3.3± 10 .6 ,对照组 4 0 .7± 11.1,与未复发者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观察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推测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可能与MVD过度表达有关。复发者C erB 2均阳性 ,并伴有MVD的高表达 ,提示MVD及C erB 2表达与隐匿性乳腺预后有密切关系 ,过度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术生地颗粒治疗慢通过型便秘模型动物后肌间神经丛的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递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慢通过型便秘大鼠模型,使用白术生地颗粒进行实验干预,观察分析不透X线标记物胃肠通过时间,检查大便颗粒及重量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其近端结肠、远端结肠肌间神经丛的SP、VIP递质进行检测。结果干预组排便粒数较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明显增加。干预组大鼠不同节段肠肌间神经丛递质的表达,与自然恢复组比较,SP近端结肠增加,远端结肠无显著性差异;VIP近端结肠降低,远端结肠增加;与模型持续组比较,VIP近端结肠降低,远端结肠增加;近端结肠及远端结肠SP皆增加。结论白术生地颗粒可增加慢通过型便秘动物模型结肠黏膜下VIP、SP神经递质含量,对结肠蠕动有调节作用,对改善收缩波远端的肠段平滑肌舒张,近端肠段平滑肌维持收缩的协调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胃或肠肿瘤患者微血管密度 (MVD)、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VEGF)有否变化、变化后的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胃或肠肿瘤患者 59例为观察组 ,其中胃癌 2 8例 ,大肠癌 31例 ,分别检测同一患者化疗前病理检查标本及经动脉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中MVD、PCNA及VEGF的表达。同期设未行新辅助化疗的胃或肠肿瘤患者 50例为对照。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同一患者MVD、PCNA有降低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而VEGF阳性表达仅有部分增加 ,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新辅助化疗前VEGF与MVD、PCNA呈正相关 (r=0 .2 1 ,0 .1 9,P <0 .0 5)。新辅助化疗后VEGF与MVD、PCNA无相关性 (r=0 .31 ,0 .2 5 ,P >0 .0 5)。新辅助化疗后患者 3年内复发 1 3例 ,对照组 3年内复发 2 3例 ,两组病例统计学检验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复发者MVD、PCNA明显高于未复发者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手术前后MVD、PCNA及VEGF无变化。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MVD及PCNA的表达。新辅助化疗后MVD、PCNA减少是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的重要因素。同时提示新辅助化疗后单纯的VEGF表达对预后并无临床意义。经新辅助化疗后 ,MVD、PCNA变化不明显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ER/PR)、微血管密度(MVD)、癌基因(Neu)、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有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检测经新辅助化疗前后同一乳腺癌患者ER/PR、MVD、Neu、PCNA、MDR的表达,观察化疗后腋窝淋巴结(ALN)的情况;同期设未行化疗的乳腺癌40例作为对照。结果化疗前后ER/PR及PCNA的阳性表达有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O.05);化疗前后MVD计数有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化疗前后Neu、P—gP、GST-π阳性表达有部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ALN转移观察组为40%(18/45),对照组为58%(23/40),有统计学差异(P〈O.05)。新辅助化疗前PR与PCNA、P—gP间有显著负相关性,PCNA与P—gP间有显著相关性;化疗后P—gP与Neu、PCNA、GST-π有非常显著相关性;化疗前后ER与PR、Neu与P—gP、P—gP与GST-π间存在有非常显著相关性。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ER、PR的表达,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内分泌治疗与否应根据患者化疗前的受体表达情况来决定。新辅助化疗后MVD的计数及PCNA的表达的减少可能是乳腺癌术后复发减少的因素之一。新辅助化疗方案AC或TA治疗二个疗程后未见Neu表达的改变,也未见耐药性的改变,但可降低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ER/PR、MVD、Neu、PCNA、P—gP及GST-π之间的关系部分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