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发作呼吸音的频谱特点,并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利用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等设备录取10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和8例发作期慢喘支患者的呼吸音,并对其进行快速付里转换(Fast-Fourier transform,FFT)频谱分析。结果;发作期哮喘和发作期慢喘支患者产生喘鸣音时的呼气频率「2组的最高峰处理率和曲线下面积4等份处频率(Q25%,Q50%和Q75%)分  相似文献   
32.
研究表明,低浓度(5~10mg/L)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主要炎症细胞。我们测定哮喘患者口服小剂量茶碱治疗前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变化,了解小剂量茶碱对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中度哮喘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46岁。哮喘的诊断均符合第2届全国哮喘会议所制订的标准〔2〕。进入试验时所有患者哮喘症状缓解,1个月内未…  相似文献   
33.
本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罕见深部真菌病。可广泛累及多器官,死亡率极高。1973年由DisaIvo 首次报告以来,国内外共报告20例,死亡17例。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司某,男,32岁,退伍战士,1978年曾在云南河口居住2年,1982年及1984年2次因痰中带血,摄胸片示左上肺大泡。1988年出现右颊部口腔粘膜溃疡,病理活检示结核可能,经抗痨治疗1年无效。1990年2月咳嗽、咳痰、咯血伴低热,张口与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胸片示两上肺大泡伴肺间质性炎症,行抗炎治疗无效。1990年8月因口腔溃疡加重入我院口腔科,因两肺病变而转入呼吸科。体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PBMC)内肺炎衣原体DNA在诊断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价值,并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持续感染作一研究。方法;采集13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和74名健康人静脉血标本,应用nPCR检测PBMC中肺炎衣原体DNA,以及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C、IgM和IgA抗体。结果:呼吸道感染组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5%比12.2%,P<0.01)。总计84.8%的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阳性者血清学检测IgC抗体阳性。呼吸道感染患者PBMC中肺炎衣原体nPCR检测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支气管哮喘(52.5%)、急性支气管炎(44.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9.4%)、支气管扩张症(33.3%)、肺炎(28.8%),但各病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肺炎衣原体可以隐藏在人体单核细胞中,因而造成肺炎衣原体的持续感染。因此,nPCR方法可检测肺炎衣原体携带者,从而明确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肺炎衣原体持续感染,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在模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条件下,阐明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1(BAG-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多糖(LPS)和地塞米松(Dex)作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AG-1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核蛋白中BAG-1与GR相互结合作用;相对荧光素酶法检测GR转录激活活性。结果:LPS和Dex作用后,细胞总蛋白中BAG-1L表达增加,BAG-1S表达无变化;核蛋白中只能检测到BAG-1L,表达量在LPS作用24h内逐渐增加;细胞核内BAG-1L与GR在LPS和Dex作用后存在着相互结合,同时GR转录激活活性逐渐降低,其变化与核蛋白中BAG-1L表达变化呈负相关。结论:LPS和Dex作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AG-1L表达增加,与GR结合后共同转核,并抑制GR活性。该机制可能是感染条件下糖皮质激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对75例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对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检查手段及术中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75例动脉瘤患者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其中急诊(1~3d内)41例,(4~14d)5例,延期手术(14d以后)29例。结果本组75例中,一次性夹闭成功69例,共78个动脉瘤,部分夹闭1例,单纯包裹加固3例,电凝收缩加肌片包裹加固2例。术后随访2个月~6年,良好59例,轻度残疾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延迟手术的疗效要好于早期手术,发病后4~14d内手术效果最差,手术时机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DSA仍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CTA是DSA非常有益的补充。手术时充分解剖侧裂,暴露相关的载瘤动脉和重要穿支血管,是保证完全顺利夹闭动脉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7.
目的:构建缺失激素结合区(LBD)的人糖皮质激素受体突变体表达载体,并研究其表达和功能。方法:运用RT-nested PCR扩增人糖皮质激素受体(CR)基因不含编码LBD的cDNA序列,将PCR产物定向克隆至pEGFP-N2质粒载体,测序筛选编码正确的重组质粒;荧光显微镜观察GR突变体重组质粒转染人巨噬细胞株U937后的表达情况;相对荧光素酶法检测转染后细胞GR转录激活活性。结果:扩增出长1601bp的cDNA序列,测序证实:克隆片段与Genebank该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重组质粒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核;转染组细胞GR转录激活活性增强。结论:成功构建缺失LBD的GR突变体表达载体,该突变体具有不依赖激素的GR转录激活活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及其与炎症细胞和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分别选择16例慢性持续期重度哮喘患者(哮喘组)、14例稳定期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和12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对其进行肺功能的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17、IL-6和IL-8的水平 .结果: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和IL-8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和0.71,P<0.05),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r=-0.65,P<0.05).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组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64,P<0.05),与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3、-0.58,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IL-6水平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持续期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增高的IL-17水平与其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且可能是通过IL-8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25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获成功的手术体会。方法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三叉神经入脑干区(REN)寻找责任血管,将三叉神经与血管进行充分的游离,血管与脑干间置入Teflon棉。结果2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症状全部消失,治愈率100%,无一例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熟悉桥脑小脑角显微解剖结构,掌握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对责任血管的正确辨认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