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军事儿科学(military pediatrics)是指研究在军事活动条件下如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防治损伤与疾病的医学科学[1-2].既是儿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军事医学的一个特殊学科领域.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军事活动及灾害条件下的儿童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军医大学,开展军事儿科学教学能使我军未来的医务人员增强在战争及灾害条件下救治少年儿童的能力,但以往的教学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实际工作中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本文就在中国军医大学开展军事儿科学教学可能的教学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七氟醚对机体免疫因子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醚是一种高效能、非易燃的吸入麻醉剂.由于它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效能高.因而麻醉诱导和苏醒迅速.近来对七氟醚的抗炎效应、缓解应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免疫效应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此综述简要阐述了七氟醚对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机制.七氟醚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精细、复杂,且呈现出多样性,因而尚需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在治疗机械通气新生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疗效。 方法对应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37例采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治疗,美洛培南治疗方法和剂量为20~30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临床疗效评价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痊愈和显效作为有效统计。 结果除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耐药外,其余22例革兰阴性细菌均为敏感,达95.7%。在治疗结束时,痊愈19例,显效7例,进步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3%。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美罗培南适用于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在治疗机械通气新生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对应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37例采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治疗,美洛培南治疗方法和剂量为20~30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临床疗效评价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痊愈和显效作为有效统计。结果除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耐药外,其余22例革兰阴性细菌均为敏感,达95·7%。在治疗结束时,痊愈19例,显效7例,进步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罗培南适用于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途径在新生鼠败血症中的作用,为临床寻求以NF-κB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10 d新生大鼠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模型。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方法检测败血症新生鼠肺脏NF-κB的表达情况和应用吡咯-硫氨基甲酸酯(PDTC)后肺脏NF-κB活性变化情况。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鼠的肺脏NF-κB活性于注菌后1 h开始增强,3 h达高峰。PDTC对肺脏NF-κB活化有抑制作用,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结论新生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时肺脏NF-κB有明显激活,且存在一高峰期。抗氧化剂PUTC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鼠肺脏NF-κB活化有所抑制,且存在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 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S的相关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治疗成功率和脱机成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预后良好率,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PV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等为次要结局指标。计数资料选取OR及其95%C I表示,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 I表示。结果①13篇RCT文献进入M eta分析。13篇文献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均提及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均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12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2篇文献提及未对研究者实施盲法。漏斗图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②M eta分析结果显示,NIPPV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39(95%C I:0.23~0.56),P〈0.000 01。NIPPV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15(95%C I:0.08~0.31),P〈0.000 01。③NIPPV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30(95%C I:0.13~0.68),P=0.004。NIPPV组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显著减少,WMD=-0.48(95%C I:-0.58~-0.37),P〈0.000 01。NIPPV组ROP发生率低于NCPAP组,OR=0.36(95%C I:0.15~0.87),P=0.02。NIPPV组和NCPAP组BPD(OR=0.59,95%C I:0.29~1.16)、IVH和PVL的发生率(OR=0.54,95%C I:0.24~1.20)以及住院时间(WMD=-2.97,95%C I:-11.26~5.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患儿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拔管后脱机成功率,并可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和减少ROP的发生率。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NIPPV可显著降低BPD、IVH和PVL的发生率。有关NIPPV对NRDS的远期疗效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并称“三高症”,是小康社会派生出来的“富贵病”,由其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目前,心脑血管病占我国城市人口死亡因素构成原因的41%,在死亡因素中名列第1位。  相似文献   
18.
汶川5.12地震之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救援队赴重灾区之一的德阳实施救援,并依托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展开工作。本文对医院救治伤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地震灾区伤情变化规律,为今后地震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和HIE新生儿进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脑组织显像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足月新生儿11例为健康对照组.男7例,女4例;出生体质量(3 350±620)g;胎龄(37.9±1.3)周.HIE新生儿8例.男5例,女3例;出生体质量(3 180±390)g;胎龄(37.1±2.4)周.二组性别和胎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检查时间为出生3~21d,日龄(8.7±3.9)d.二组新生儿在静脉注射0.1 mCi/kg 18F-FDG 30min后进行PET脑显像观察.结果 健康足月新生儿脑18F-FDG PET显像皮层计数普遍较低,丘脑计数较高,整体脑组织结构与成人脑有一定差异,不如成人脑PET清晰.HIE新生儿脑组织存在明显18F-FDG代谢异常,尤其是在脑室周围和皮层下白质出现计数增高,并出现双侧明显不对称现象.结论 新生儿脑18F-FDG PET显像有自身特点,在HIE新生儿,脑组织存在明显18F-FDG代谢异常,18F-FDG PET可作为判断新生儿脑组织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早期诊断措施.方法 对24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1月1日 - 2010年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新生儿真菌感染24例,占NICU 同期收治新生儿0.66%(24/3 635).210例同时做血培养和(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送检率5.8%(210/3 635);(1,3)-β-D葡聚糖阳性24例,阳性率11.4%(24/210);血培养阳性8例,阳性率3.8%(8/210),(1,3)-β-D葡聚糖阳性率显著高于血培养阳性率(P < 0.05).病原菌中念珠菌5例(光滑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1例,克柔念珠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2例,毛霉菌1例,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2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新生儿均联合应用三代头孢菌素7 d以上(100.0%),早产儿20例(83.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9例(79.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7例(70.8%).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长期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以早产儿为主,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动态观察更容易早期发现异常.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检测(1,3)-β-D葡聚糖含量,有利于NICU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