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350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6篇
综合类   626篇
预防医学   20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22篇
  4篇
中国医学   311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经会阴平面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会阴平面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1-10行经会阴平面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3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4mo-3年,局部复发2例,术后排便频率2-7次/d,平均为3次/d,远期效果仍在跟踪随访.结论:经会阴平面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是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外源性生长激素(GH)对荷瘤裸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轴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取48只荷瘤裸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氟尿嘧啶处理组(FU组)、GH处理组(GH组),FU+GH处理组(FU+GH组)。每组连续给药6 d,在给药结束后24,72 h分别处死每组6只动物,取血及移植瘤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GH,IGF-I,IGFBP-3含量和RT-PCR法检测移植瘤IGF-I,IGF-I受体(IGF-IR),IGFBP-3的mRNA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后24 h,GH组和FU+GH组血清GH,IGF-I,IGFBP-3含量较NS组与FU组明显升高(均P<0.05);给药结束后72 h,各组GH,IGF-I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GH组和FU+GH组IGFBP-3水平仍高于NS组和FU组(均P<0.05)。RT-PCR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后24 h,GH,FU,FU+GH组移植瘤组织IGF-I mRNA与IGF-IR mRNA的表达较NS组明显降低,而IGFBP-3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给药结束后72 h,IGF-I mRNA与IGF-IR mRNA表达各组间无差别,但GH组,FU组和FU+GH组IGFBP-3 mRNA表达量仍明显高于NS组。结论:短期应用外源性GH所致GH/IGF/IGFBP-3轴的变化对人结肠癌移植瘤生长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3.
背景: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已成为骨科、显微外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其在骨关节数字化模型建立、虚拟手术系统研发以及临床应用等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建立更为直观、立体,可供个体操作的三维组织瓣模型,可望提供更为精确、详实的解剖学数据,并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组织瓣模型进行虚拟解剖学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取新鲜捐献成人尸体标本2具,采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灌注术经腹主动脉灌注,灌注后对肢体行连续螺旋CT扫描。②健康成人志愿者6人,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将这两种方法采集的数据以Dicom 格式输入计算机,应用 Amira4.1 软件进行腓肠肌皮瓣和髂骨瓣的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观察并测量记录组织瓣的主要供血动脉类型,血管穿支数目,主支和穿支血管的外径、管蒂长度和分布情况,并与尸体标本解剖的组织瓣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数字化三维重建组织瓣模型测量数据与尸体标本组织瓣的解剖学数据基本相符。氧化铅灌注数据重建模型更能清楚地显示细小穿支血管及血管网分布,但由于灌注压影响,重建的血管外径大于正常血管外径范围,而CT血管造影数据重建的血管外径在正常血管外径范围内,且均偏小。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直观显示正常组织瓣的三维解剖形态,可丰富显微外科临床与解剖的教学手段,解决尸体解剖教学标本不足的问题,并为今后大体解剖学测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综合治疗中关节镜的作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对45例反复急性发作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诊治,利用刮匙除去紧密附着在负重面关节软骨上的尿酸盐结晶,对充血、增生的滑膜及其附着的尿酸盐结晶不予特殊处理;修整剥脱的关节软骨及受侵蚀的半月板;用大量冲洗液冲洗关节腔,最后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及罗哌卡因等复合药物。术后抗炎镇痛,合理饮食调节及降尿酸治疗。结果 45例患者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8例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痛风急性发作。17例患者有2~3次的急性发作,与饮食控制不良和未坚持降尿酸治疗或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有关。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起效快、微创、效果显著的方法,关节内对软骨、滑膜尽量少的干预及复合镇痛药物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疼痛。但关节镜微创治疗仅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尚需要合理饮食调节、降酸等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结合胃镜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27例,均行胃癌全切术,术前行胃MSCT检查和胃镜活检,术后行外科病理检查。结果 227例胃癌患者术前MSCT及胃镜活检的T分期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T分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66,P<0.05)。结论胃癌术前胃MSCT与胃镜检查能较好地对胃癌做出诊断并且能较准确评价胃癌的T分期,对胃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HCC破裂出血患者14例均首次行TAE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及碘化油,3周后根据病情分别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射频或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首次TAE术后活动性出血停止,生命体征转为平稳,治疗期间无1例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HCC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可作为HCC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8.
程序性坏死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坏死方式,研究表明,程序性坏死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有紧密的相关性。本文对程序性坏死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形成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9.
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又称纤维蛋白粘合剂(fibrin sealant,FS),别名纤维蛋白封闭剂或纤维蛋白组织胶粘剂。经过多年的发展,蛋白胶已演变成1个种类多样的家族,如胶原蛋白、白蛋白、弹性蛋白、合成多肽等蛋白胶,能适应各种类型手术的要求,在外科的很多领域用于止血、组织封闭和粘接以及药物和活性物质的缓释载体,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全部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0.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共28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8分,氟西汀剂量为20—60mg/d,平均剂量为34mg/d,疗程6周,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痊愈16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3例,无效1例,有效率95%。HAMD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为轻度或中度,大部分自行缓解。结论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