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7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196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40篇 |
综合类 | 271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患者 男,40岁,工人。一年来出现左侧同向偏盲,走路时左肩部常与他人相撞。入院前12天晚,于性交中突发头痛,右侧为著,呈持续性跳痛,呕吐一次。4天后发觉左上肢力弱、发麻。查体脑膜刺激征(一),左侧同向性偏盲,眼底(一),左手握力较右手减弱,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征(一)。头痛发作后4天行腰穿压力255mmH_2O,细胞数5400个/mm~3,有新鲜RBC。CT示右侧脑室颞角深处有2.5×4cm大小椭圆形、 相似文献
83.
60例颅内囊性动脉瘤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0例颅内囊性动脉瘤病理分析赵继宗王忠诚孙异临王硕高鲜红赵通印曲宝清一、材料与方法本组60例颅内动脉瘤标本均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1991年至1996年6月手术所获,经光镜检查,27例同时采用电镜检查。二、结果60例中多数动脉瘤内皮细胞损伤,45例可... 相似文献
84.
烟雾病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73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均表现为颈内动脉分叉部狭窄或闭塞,脑底部出现烟雾状血管团。年龄5~57岁,平均25.3岁。其中缺血发作28例,出血45例。两组年龄无大差异。2例出血前曾有缺血发作;12例发病前有明显的感染史。5例作颅内外血管吻合术;1例颅内网膜移植;15例颞浅动脉脑贴敷。结果表明上述治疗与保守治疗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5.
背景:异丙酚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从而保护脑缺血神经元耐受缺血性损伤。但是,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研究。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为缺血组(9只)、异丙酚组(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5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1.5mL/h,持续30min。每组取5只大鼠于再灌注24h取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缺血组和异丙酚组各取4只大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凋亡率和坏死率。②基因芯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7.01&;#177;0.79)%和(12.80&;#177;0.92)%]较缺血组[(10.89&;#177;0.80)%和(16.67&;#177;1.04)%]明显降低(P&;lt;0.01)。与缺血组比较,异丙酚组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D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结论:异丙酚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AF1,D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6.
87.
八例脑血管造影后动脉瘤破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赖于脑血管造影。在造影后短时间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很少见。我院从1985年1月到1990年4月收治353例动脉瘤病人中,术前脑血管造影后有8例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该书为医生毕业后培训系统的一部分,自1974年开始出版《神经外科进展和技术标准》系列丛书。这部系列丛书旨在介绍神经外科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每卷第一部分由各领域的专家编写。在每卷的第二部分,包含了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提供的标准手术过程的详细描述以及神经外科领域 相似文献
89.
微创神经外科学的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17(11):14-15
在中国工程院前不久举办的“微创外科新概念研讨会”上,专家提出“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的升华”。神经外科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进入微创时代。微创神经外科学包括哪些技术,有什么特点,发展前景如何?请看: 相似文献
90.
颅内动脉瘤术前确诊对于其手术治疗非常重要。目前CT,MRI的普遍应用,对颅内肿瘤的定位多无困难,但少数不典型颅内动脉瘤术前仍有误诊。我们报道6例的术前误诊情况并对其原因及诊断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