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0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196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40篇 |
综合类 | 271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本文报告了1982年至1995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处理的435例脑动脉瘤,72例术中破裂,占16.6%。术后7例死亡,手术死亡率为9.7%,手术致残率为47.2%。本组将动脉瘤术中破裂分为三组,即分离动脉瘤前,分离动脉瘤以及置动脉瘤夹时。本文讨论了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衰老的一些特征性变化,方法;对取自不同年龄组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病人的脑皮层标本进行了电镜检查,结果:在老年组,神经元固缩,核糖体解聚,胞浆内出现大量脂滴及脂褐素颗粒,染色质凝聚,胶质细胞胞体及突起肿胀,胞浆空化,突触减少,轴索内神经微丝溶解,结论:脑衰老的这些改变与早老性痴呆的改变相比只是量的改变而非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衰老的一些特征性变化。方法:对取自不同年龄组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病人的脑皮层标本进行了电镜检查。结果:在老年组,神经元固缩、核糖体解聚、胞浆内出现大量脂滴及脂褐素颗粒、染色质凝聚。胶质细胞胞体及突起肿胀、胞浆空化、突触减少、轴索内神经微丝溶解。结论:脑衰老的这些改变与早老性痴呆的改变相比只是量的改变而非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在颅内动脉瘤瘤壁内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方法 对2例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和11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瘤壁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在瘤壁内表达的位置;1例正常脑动脉壁组织做对照。结果 2例未破裂和10例破裂动脉瘤壁组织HE染色,显示瘤壁仅由增厚的内膜和结缔组织外膜组成。纤维增厚的内膜有长梭形的成纤维细胞不规则排列。瘤壁全层有单核细胞浸润。1例破裂动脉瘤瘤壁仅存玻璃样变纤维结构,几乎不存在细胞成分。1例未破裂动脉瘤和8例破裂动脉瘤瘤壁有附属血栓,血栓呈机化表现。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正常动脉未见杂交信号。2例未破裂和10例破裂动脉瘤瘤壁内有杂交阳性细胞,多为成纤维细胞,颗粒沉积于细胞质。单核细胞胞质少,阳性颗粒不明显。杂交阳性信号间断分布在动脉瘤瘤壁内膜,多出现于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聚集处。1例破裂动脉瘤瘤壁仅存玻璃样纤维结构,几乎不存在细胞,未见杂交信号。动脉瘤附壁血栓内MCP-1 mRNA表达细胞有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微血管的内皮细胞,表达部位在细胞质。结论 未破裂的和破裂的动脉瘤瘤壁的病理表现和MCP-1 mRNA的高表达,提示脑动脉瘤的发展是单核细胞为主的不断加强的慢性炎性过程。 相似文献
56.
微创神经外科学的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继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17(11):14-15
在中国工程院前不久举办的“微创外科新概念研讨会”上,专家提出“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的升华”。神经外科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进入微创时代。微创神经外科学包括哪些技术,有什么特点,发展前景如何?请看: 相似文献
57.
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后巨大脑血管畸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15例巨大动静脉畸形栓塞后手术全切除。男9例,女6例,年龄20~43岁(平均29.4岁)。无手术后死亡,仅2例术后肌力弱和偏盲。经随访肌力差1例已恢复。栓塞后再手术切除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作用如下:(1)应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栓塞供应动脉有助于手术时分离血管畸形;(2)术前应用IBCA栓塞大的血管畸形叮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3)栓塞后分期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可减少正常灌注压突破发生的危险,使原认为无法手术的动静脉畸形变为可以手术。 相似文献
58.
手术中的脑动脉瘤破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1982年至1995年6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处理的435例脑动脉瘤,72例术中破裂,占16.6%.术后7例死亡,手术死亡率为9.7%,手术致残率为47.2%.本组将动脉瘤术中破裂分为三组,即:分离动脉瘤前,分离动脉瘤以及放置动脉瘤夹时.本文讨论了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变化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细胞癌病人5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及uPAR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在低分化组,肿瘤较大组及合并肝硬化组显著升高(P<0.05),而在不同癌灶数目及包膜情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uPA水平只在合并肝硬化组升高(P<0.05),uPAR水平与以上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均与侵袭转移指标有关,在有淋巴转移,肝外脏器转移及门脉癌栓组较无转移及癌栓组升高(P<0.05)。结论 肝细胞癌病人存在凝血,纤溶激活状态。血浆 TF,uPA和uPAR升高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其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病情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0.
白细胞介素-1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T细胞上清中IL-12、IL-10、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表面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IL-12基因修饰使得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泌高水平IL-12及IFN-γ,但对IL-10因子的分泌无明显影响,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T细胞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增高、IL-10分泌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经IL-12基因修饰后的DC表型成熟,分泌IL-12及IFN-γ的能力增强,对IL-10因子的分泌无影响,能抑制T细胞分泌IL-10因子,优化抗原提呈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