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赵军  刘金波  张芳  赵玮  魏小刚 《河北医药》2009,31(15):1895-1897
目的评价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对显性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旁道定位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用体表心电图初步预测31例显性WPW综合征患者旁道位置,再用DTI的加速度方式检查患者的心肌收缩顺序,并将心电图预测旁道位置及DTI所观察到的心室壁提前收缩部位分别与射频消融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的"靶点"比较。结果DTI定位总准确率为80.7%,左侧显性旁道准确率84.2%(16/19),右侧为75.0%(9/12),两侧定位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定位完全符合率只有51.6%;正常组心室激动顺序为间隔心底段、游离壁及心尖部。结论DTI的加速度方式可用于检测心室正常或异常的除极过程,能对显性WPW综合征的旁道进行较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52.
目的采用多重巢式PCR(multi—nest PCR)方法,以TEL-AML1融合基因为靶分子,研究TEL-AML1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方法以20例TEL-AML1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初诊的融合基因阴性的52名患儿为对照,研究两组患儿初诊临床特征并比较TEL-AML1阳性和阴性患儿的无事故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所有结果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TEL-AML1阳性患儿多伴随白细胞〈25×10^9/L、年龄在1至9岁之间、B系淋巴细胞表型等临床特征;TEL-AML1阳性患儿的5年EFS为91%,对照组为8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EL-AML1融合基因携带者多伴随提示预后良好的临床特征;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3.
论逻辑教学中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逻辑教学是加强学生临床思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探因思维训练、推理思维训练、基本思维规律训练将有效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4.
赵玮 《抗感染药学》2021,18(5):695-697
目的:分析急性咽峡炎患儿咽拭子标本细菌培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诊疗的急性咽峡炎患儿168例资料,统计其咽拭子标本中病原菌培养、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类型和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对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168例急性咽峡炎患儿咽拭子标本中,其中65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其阳性检出率为38.69%;65例患儿标本中分离出65株致病菌,其中病原菌TOP 4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肺炎链球菌14例和化脓性链球菌10例;流感嗜血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氨基糖苷类、红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氯霉素则均无耐药,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其对氯霉素、万古霉素则均无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菌素、氯霉素、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噁唑、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其对青霉素、红霉索存在广泛耐药;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急性咽峡炎患儿感染病原体以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为主,采集咽拭子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明确感染的病原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55.
赵云渠  周晶华  钱素泉  赵玮 《临床医学》2002,22(4):M002-M002
患者男,32岁,因慢性咳嗽10余年加重伴气喘3天,于2001年3月15日住院,住院号34256。患者近10余年来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发病与受凉有关,近2年来明显气喘。3天前因受凉病情再次加重,气喘不能平卧,并咳大量黄色粘痰。体检:呼气性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口唇紫绀,体温38.8℃,呼吸26次/分,脉搏96次/分。球结膜充血水肿,桶状胸,叩诊过清音,两肺均可闻干湿罗音。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心音弱,心律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讨伴有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及其它临床特点,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的表达;同时在FAB分型基础之上进行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分型。结果显示:④儿童B系ALL中TEL—AML1^+占18.5%(22/119),主要以L2亚型为主,糖原(PAS)染色阳性率和积分值均数分别为65%和121,均高于TEL—AML1^-组(P〈0.05);②与儿童B系ALLTEL—AML1^-组相比,TEL—AML1^+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幼稚细胞数目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③TEL/AML1^+组中,普通淋巴细胞表型295.5%(21/22);与TEL/AML1^-组比较,CD13表达率增高(59.1%,13/22),CD20表达率减低(22.7%,5/22)(P〈0.05);CD10及HLA—DR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值)增高,分别为92.80及53.61(P〈0.05)。结论:儿童伴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在儿童ALL中较常见,且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特点,该特点可作为儿童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辅助检测。  相似文献   
57.
自有科学的口腔医学开展以来,口腔医学工作对于咬合的认识,就十分重视。耠学,即咬合的知识,就是咬合的解部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它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可提高医疗水平。笔从事口腔修复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深感耠学理论在口腔修复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口腔修复水平,我们必须重视he学理论的教学与应用,以期达到下述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58.
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能与细胞的多种蛋白结合,调节多种细胞基因的转录活性,影响宿主细胞凋亡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还影响HCV感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在HCV感染的病理发生和慢性化以及宿主细胞的恶性转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心包胸膜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43岁.3天前因出现胸锁关节酸痛不适,来院就诊.胸部X线检查发现左侧心膈角处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膈面光整,心脏大小正常.初步诊断为: 左下肺占位病变(图1).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入科.查体: T36.5℃ ,P72次/min,R18次/min,BP16/10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锁关节处压痛( ),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扫描: 左侧前下纵隔心膈角处见一卵圆形囊性肿块,约4.4cm×2.5cm,壁薄,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约为17Hu(图2),诊断为心包胸膜囊肿.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时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患儿的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定量检测35例患儿(包括标危20例,中危15例)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和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比较MRD阴性与MRD阳性患儿的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及临床特点,分析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MRD水平与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初诊时TEL-AML1表达水平为1.63×104拷贝/104拷贝ABL(中位数)。诱导缓解结束时,16例(10例标危、6例中危)患儿未达到分子缓解,MRD水平分别为0.84-282.93拷贝/104拷贝ABL。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特点及MRD水平缺乏相关性。MRD水平与泼尼松实验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数显著相关。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109/L的患儿,MRD水平还与白细胞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显著相关。MRD阴性患儿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RD阳性者。结论:对于TEL-AML1+儿童ALL,45.71%未能在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获得分子缓解,说明了后续治疗的重要性。泼尼松实验治疗的效果预示了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的MRD水平。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和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的MRD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