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8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32例。全胃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8.2%,低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组的68.8%,但两组中同一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胃切除方式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切除方式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胃体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胸水中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住院的胸腔积液原因待查患者的基本信息,收集胸水标本,分为良性胸腔积液组(33例),恶性胸腔积液组(21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胸水标本中Klotho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01),且Klotho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尿素氮/肌酐、血清/胸水癌胚抗原(CE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Klotho蛋白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不受年龄及肾功能的影响,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记物,仍需要更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3.
1998年10月~2004年10月,我们共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368例,其中急性穿孔性阑尾炎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0万新发病例。近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很大程度获益于精心设计的综合治疗,新技术的开发,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长足进步,大大帮助了对危险性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疾病的监测。此外,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机理、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日益受到重视,如用砒霜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方案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为治疗白血病带来了新的希望。现总结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目前的化学治疗、分子靶向治疗、骨髓腔治疗、骨髓移植及免疫治疗等的进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采用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以减轻纤支镜检查的痛苦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60例接受丙泊酚静脉麻醉,男48例,女12例,平均(67±5.5)岁。按(1.5~2)mg/kg给药,静注速度2.0~3.0mg/10s,并以30~60μg/(kg·min)维持静滴,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镜检。结果:丙泊酚起效快,平均静注后(41.68±7.67)s,出现睫毛反射消失,停止注射药物后平均(5.32±1.99)min可出现呼之反应,完全清醒时间(11.03±2.85)min。丙泊酚组在检查前、检查中(给药后)、完全清醒时的血压改变呈下降趋势,平均比检查前收缩压下降(12±4.8)mmHg、舒张压下降(8士2.5)mmHg,但在停用丙泊酚3~5min后血压逐渐回升至正常水平。心电图监测也未见明显的心肌缺血和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丙泊酚用于纤支镜的检查和治疗时具有效果满意,患者完全无痛苦,利于纤支镜操作,安全性高,麻醉复苏快和完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碘化油在小肠梗阻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27例小肠梗阻患者通过经胃管注入碘化油30~50ml行胃肠道造影和单纯腹部x摄片对比,通过腹部x线摄片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手术时机,以及碘化油造影有无诊疗价值。结果A组85例中60例在6—24h内到达回盲部,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另10例虽造影剂已到达回盲部但症状体征加重而行手术治疗,痊愈;15例24h未到达回盲部行手术治疗,痊愈。B组42例中手术治疗15例,其中4例无明显梗阻。结论碘化油胃肠道造影在对小肠梗阻明确梗阻部位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小肠梗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为临床探索一种更简便安全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途径。方法 建立鼠后肢缺血动物模型 ,将取于自体的骨髓细胞制成悬液注射于缺血部位 ,4周后行动脉造影并取标本 ,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动脉造影显示大鼠缺血肢体侧支动脉明显增多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望成为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化疗,其中治疗组化疗前给予rhG-CSF 150μg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不给予rhG-CSF.结果 入组60例肿瘤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WBC<4.0 × 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56.67%(P<0.05),Ⅰ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00%,Ⅱ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6.67%,Ⅲ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00%,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0.00%和10.00%,持续时间分别为1.27天和4.04天(P<0.05),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69%和26.92%(P<0.05),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5%和26.92%(P<0.05).结论 化疗前应用rhG-CSF能有效控制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降低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检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外科手术患者血浆中orexin A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研究全麻是否会引起血浆中ORX-A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发生变化。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30例ASAI~I级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1 h、诱导后2 h及拔管后15 min采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中ORX-A、丙泊酚及儿茶酚胺浓度。结果麻醉期间血浆ORX-A无明显变化,拔管后15 min后明显增加。麻醉期间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无明显变化,拔管后15 min后显著增加。与麻醉前比较,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在麻醉期间及麻醉后无显著变化。血浆ORX-A浓度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与血浆中ORX-A浓度也明显相关联(P<0.05),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相关(P<0.01)。BIS值随丙泊酚浓度增加而降低(P<0.01),而随ORX-A浓度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和(P<0.01)。血糖浓度在麻醉前(113±6)mg/dL及拔管后15 min(121±7)mg/dL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中ORX-A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丙泊酚-芬太尼全麻拔管后15 min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0.
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文献,结合我们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查出相关文献100多篇。其中有代表性的15篇。为临床用药开辟新的给药途径的论文4篇,骨髓腔内注射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篇,骨髓腔内骨髓移植2篇,提高异种移植的植活能力1篇,延长大鼠复合组织移植物存活时间1篇,骨髓腔内注射造血干细胞移植促进HSC的归巢1篇,骨髓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4篇。结论骨髓腔内注射临床应用广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