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4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关测量指标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在腰椎间盘病变的应用,并对扩散梯度方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来我院的腰腿疼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6.9±16.2)岁,全部患者进行常规MRI及矢状位DTI腰椎间盘扫描,DTI扩散梯度方向分别为6、12、20。按扩散梯度方向将腰椎间盘分为DD6、DD12、DD20组;按Pfirrmann(Pm)分级将椎间盘分为Ⅱ、Ⅲ、Ⅳ及Ⅴ组,测量并比较不同扩散梯度方向组间、不同Pm分级组间椎间盘髓核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项异向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纵向弥散系数(λ1)。结果不同扩散梯度方向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A值、λ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m分级组间,扩散梯度方向为6时,FA值在Ⅳ与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梯度方向为12和20时,FA值在Ⅱ与其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Ⅳ、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梯度方向为6、12、20时,ADC值在Ⅱ、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扩散梯度方向为6、12、20时,各组λ_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应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定量分析,扩散梯度方向为6时,可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及测量数据,并可应用FA值对不同Pm分级椎间盘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2.
成人腹股沟区CT影像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DCT)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显示正常成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7~12月期间于我院行腹股沟区CT薄层扫描检查腹股沟区结构正常的成年受检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并使用MPR获得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观察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影像对腹股沟区主要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 各平面均可显示所有受检者的双侧腹壁下动脉(100/100,100%)、双侧精索(60/60,100%)及双侧子宫圆韧带(40/40,100%).冠状位图像上可显示所有受检者双侧的"影像学股三角"(100/100,100%).双侧腹股沟韧带在所有受检者(100/100,100%)的冠状位图像及34例受检者(68/100,68%)的矢状位图像上显示,但轴位图像上仅3例男性受检者(6/100,6%)可显示.双侧腹股沟管及腹股沟深环可在所有受检者(100/100,100%)的冠状位及46例受检者(92/100,92%)的矢状位图像上显示.冠状位腹股沟管宽度: 男性左侧(0.97±0.35) cm,右侧(0.89±0.23) cm;女性左侧(0.62±0.11) cm,右侧(0.71±0.11) cm,双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P=0.059,女P=0.067),但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7,右侧P=0.009).腹股沟深环横径: 男性左侧(1.32±0.31) cm,右侧(1.31±0.36) cm;女性左侧(1.07±0.35) cm,右侧(1.07±0.30) cm,双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P=0.344,女P=0.63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1,右侧P=0.002).结论 MDCT可以清楚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其中冠状位重建图像对解剖结构的显示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23.
南海口岸从美国明尼苏达州进口的盐渍白尾鹿皮集装箱柜中截获一种输入性蜱类,经形态学特征鉴定为白纹革蜱。根据截获标本详细描述该蜱的形态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介绍该蜱的分类学、生物学及传播疾病情况,以供口岸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4.
25.
周振安  靳春来  赵爽 《山东医药》2003,43(29):33-34
1994年1月~2002年1月,我院采用左胸、颈两切口、胃经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治疗中上段食管癌56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利用IgG promoter-HepG2细胞对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致敏原的生产节点进行研究。方法:构建IgG启动子调控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转染入HepG2细胞,与常见致敏性物质(葛根素,卵白蛋白,LPS和伤寒菌疫苗)、复方苦参注射剂中使用到的辅料(NaOH,醋酸,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即吐温80和乙醇)和生产过程中关键节点样品(S1~S8)进行孵育,30 m in后拍照,图像分析软件统计细胞荧光强度变化。结果:IgG promoter-HepG2细胞对常见致敏性物质呈阳性反应。注射剂辅料中醋酸和吐温80有致敏性,生产过程8个样品中,2个样品有显著致敏性。结论:IgG promoter-HepG2细胞对常见致敏原反应敏感,特异性高,适用于中药注射剂中致敏原快速筛选,可实现对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致敏原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27.
赵爽  黄春球  杨耀文  周敏  钱子刚  李明静 《中草药》2012,43(10):2036-2039
目的 建立黄花白及的SCAR标记,为黄花白及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筛选,获得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以获得序列特征化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结果 利用50对随机引物筛选得到黄花白及的一条896 bp的特异片段,可以区别于小白及、独叶白芨和白及.该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后,经过多次重复试验,该RAPD标记的特异片段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 建立的SCAR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可作为黄花白及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以通为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运用“通法”来治疗六腑病症。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预后不良,其主要病因为邪实壅盛、正气亏虚、肝气郁结,基本病机以正虚为本,瘀血、湿热、气滞等邪实为标,虚实夹杂。基于“以通为用”理论,可归纳本病治则为:活血化瘀、通经散结,清热祛湿、通利肠腑,扶正固本、以补为通,疏通肝郁、通调情志。灵活运用“通法”治疗大肠癌可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转IgG启动子调控GFP基因表达HepG2细胞激活过程中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评价葛根素和LPS后诱导IgG启动子转基因细胞分泌IL-1β,IL-8,TNF-α和MCP-1蛋白量,qPCR法评价炎性相关因子和固有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转录表达量.结果 和HepG2细胞相比,IgG启动子转基因细胞不增加炎性因子分泌和基因表达量,不激活固有免疫.葛根素不增加转基因细胞炎性因子分泌和基因表达量,不激活固有免疫系统.LPS激活固有免疫系统,显著升高IL-8,TNF-α和MCP-1分泌量.结论 IgG启动子转基因HepG2细胞可以作为评价Ⅱ型变态反应的特异性细胞模型,提示葛根素可以作为特异性激活IgG启动子的阳性对照品.  相似文献   
30.
赵爽  刘荣波  周莹  周海鹰 《华西医学》2010,(9):1670-1672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在腹股沟区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12月96例经临床证实为腹股沟区疝患者的CT图像资料。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评价不同平面图像在腹股沟区疝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3例斜疝患者(66疝)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经腹股沟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囊位于精索或圆韧带前侧(43/66,65.2%)或前内侧(15/66,22.7%);30例直疝患者(37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位于精索内侧(27/37,73.0%);斜疝及直疝疝囊均走行于腹股沟韧带前上方;3例股疝患者(3疝)疝囊位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冠状位"影像学股三角"内。结论 MDCT对腹股沟区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手术前评估及手术中操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