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观察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否与非HIV感染者存在差异,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67例HIV感染者(HIV感染组)及185例非感染者(非感染组)行冠状动脉CTA(CCTA),将存在≥2种高危形态学特征的斑块定义为易损斑块,对比分析2组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类型、位置、发生率,以及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组最常见易损斑块类型均为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多位于前降支近段(S6);HIV组≥1个冠状动脉节段出现易损斑块的发生率较非HIV组增加(34.73% vs 24.32%,P<0.05)。HIV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治疗时间独立相关[OR=1.29,95%CI(1.04,1.59),P=0.02]。结论 HIV感染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较非感染者增加;ART药物治疗可能是HIV感染者出现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208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中男137例,女71例,年龄(35.7±11.3)岁。临床分型为继发性肺结核(102例)、肺外结核(47例)、结核性胸膜炎(36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2例)和原发型肺结核(1例)。对181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其中≤50个/mm3有107例,55例为51~200个/mm3,15例为201~350个/mm3,4例为>350个/mm3。198例接受抗结核治疗,其中157例耐受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结果存活121例,失访53例,死亡34例。结论 HIV/AIDS合并结核病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免疫功能低下是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并联合HAART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今年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足口病住院患者456例,男性285例,女性171例,男女比例为1.7∶1,年龄8个月~21岁,平均为3.5岁,其中<3岁者368例,占80.7%;>14岁者4例。郑州市区134例,占29.4%,农村或市郊322例,占70.6%;4~6月份为发病高峰。本组临床特征为:①EV71感染率高,咽试纸经PCR核酸扩增实验室检测EV71阳性者118例,占25.8%。②并发症多,本组有不同程度并发症者68例,表现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19例;神经源性肺水肿6例,神经系统损伤43例。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年龄<3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空腹血糖升高及热程长是发现重症病例的重要线索。结论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但重症患者救治困难,预后极差,早期发现重症患者,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郑州市HIV/AIDS患者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4-2009年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44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0年6月,比较分析治疗基线及治疗结束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载量变化,统计抗病毒治疗方案、机会性感染的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144例中,死亡12例;存活的132例中,102例HIVRNA〈50copies/ml。132例存活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9例次。目前达到病毒学治疗成功目标的102例中,91例采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结论郑州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绝大部分HIV/AIDS患者采用一线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效果,同时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治疗经验,分析预防性服药与防止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7月-2002年5月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9例AIDS患者中并发PCP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有发热、胸闷、气促,18例有咳嗽或咳痰,16例胸片呈间质样改变。经复方新诺明或氨苯砜治疗和治愈后预防性服药,有效率为75%(15/20),复发率为6.7%(1/15)。结论对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有典型的肺炎临床表现,胸片呈间质性改变,复方新诺明或氨苯砜治疗有效,可以诊断为PCP,并按PCP治疗;预防性服用复方新诺明可以降低AIDS患者PCP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索HIV感染者冠脉易损斑块是否与非HIV感染者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HIV感染者冠脉易损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行CCTA检查的HIV感染者167例及非感染者185例,将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危形态学特征的斑块定义为易损斑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冠脉易损斑块的类型、位置及发生率,并分析HIV感染者冠脉易损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最常见的易损斑块类型均为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多位于前降支近段(S6);HIV感染者≥1个冠脉节段出现易损斑块的发生率较非感染组增加(34.73% VS 24.32%,P<0.05)。HIV感染者冠脉易损斑块与ART药物治疗时间独立相关[OR 1.29,95%CI(1.04,1.59)],P=0.02。结论 HIV感染者冠脉易损斑块的发生率较非感染者增加,ART药物治疗可能是HIV感染者出现冠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益气温阳化痰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艾滋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继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HAART,同时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50 μg·QD-1,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气温阳化痰法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及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对12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与常规保守治疗的比较,了解血液净化治疗在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中的地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124例中,男81例,女43例,年龄26~69岁,平均368岁。其中危重型103例,重型21例。将其随机分为血液净化治疗组和非净化治疗组。净化组共78例,其中危重型68例,重型10例。78例中,发热期病人5例,低血压休克期38例,少尿期34例,多尿期1例。非净化组危重型35型,重型11例。12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净化组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血液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