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在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应用垂体后叶素,了解其致肝细胞凋亡,肝纤维化情况。方法垂体后叶素12U治疗21例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监测治疗前,用药30min时及用药结束时的谷丙转氨酶。以高于谷丙转氨酶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为较严重肝损害。结果21例患者用药30min时及用药结束时,谷丙转氨酶升高均无超过未用药前的两倍以上者。结论垂体后叶素用药近期无较严重致肝细胞凋亡、肝纤维化的作用。垂体后叶素致肝细胞凋亡及肝纤维化的作用,仍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从热毒论治中风先兆17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饮食结构的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风)的发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风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对作为中风先期阶段的中风先兆的防治已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重点。我们从热毒角度研究中风先兆,自拟愈风胶囊用于治疗该病,并与维脑络通作对照,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全部观察对象均符合1993年全国脑病协作组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及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首诊时伴血清AFP升高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医学院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胃镜活检首诊为胃腺癌的931例患者,以血清AFP≥20 ng/mL为标准筛选病例。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特殊染色明确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期。结果:931例胃腺癌中有36例(3.9%)首诊时出现血清AFP升高(20.7~6 558.0 ng/mL)。患者无特异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现,36例患者中17例有远处转移,以肝转移最多见(13例),其余19例患者无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的病例其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03)。病理分析显示,36例患者中16例为肝样腺癌,11例为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腺癌,9例为普通腺癌。上述胃癌亚型均表达原始分化的标志物SALL4、GPC3、AFP。随访显示,无远处转移的19例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有远处转移的17例患者(P=0.002)。无远处转移的19例患者有16例进行了胃癌根治手术,其与经手术根治的AFP正常的314例普通胃癌相比,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及与炎性指标间的关系,以期发现新的炎性指标,并为该疾病的诊治与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住院确诊的93例肺炎患者为肺炎组,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应用丁酰硫代胆碱法分别测定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分析血清胆碱酯酶与肺炎常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留取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鉴定。结果 93例肺炎患者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45.31%;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3,-0.451,-0.534,P<0.05)。结论 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参与炎症反应有关,在临床实践中血清胆碱酯酶可作为病情监测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该病的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AMI患者103例(AMI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34例、2支病变36例和3支病变33例;同时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心血管事件31例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72例;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2±0.06)g/L vs(0.28±0.06)g/L,P<0.05];对照组无前白蛋白异常,AMI组为33.01%(P<0.05);随病变支数增加,单支病变、2支病变和3支病变患者前白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4±0.06)g/L vs(0.22±0.06)g/L vs(0.19±0.05)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前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206,P<0.05)。结论 AMI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病变越严重前白蛋白水平越低,其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其预后有关,可作为AMI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对老年胆囊穿孔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某院收治的老年胆囊穿孔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手术模式对胆囊穿孔患者进行常规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对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6.13±10.35)min,对照组为(64.28±13.17)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14±10.25)ml,对照组为(68.87±13.14)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胆囊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不仅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及与其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病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武警总医院住院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35例为对照组,应用乳酸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老年肺部感染组、对照组血乳酸水平。结果肺部感染组老年人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68±1.43) vs (1.59±0.30)mmol/L,P<0.05];老年肺部感染组血乳酸异常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5.53% vs 5.70%,P<0.05);根据年龄将肺部感染患者分为60~70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两者血乳酸水平比较,>7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60~70岁年龄组[(4.64±2.05) vs (3.06±0.87)mmol/L,P<0.05];根据预后将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5.31±0.88) vs (3.01±1.02)mmol/L,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血乳酸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其程度可能与其预后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8.
从文化安全角度探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际文化环境、文化力状况、文化安全战略是影响和决定文化安全态势的三个重要变量.通过对中医药文化安全形势的评估,认为中医药文化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强化中医药文化安全意识,提升中医药文化创新力和传播力,并优化中医药国际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9.
胃印戒细胞癌的细胞起源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生与胃腺增殖区的关系,探讨其细胞起源和癌前病变.方法:以42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为研究对象,观测其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标记癌灶内分化标志物MUC5AC和MUC6的表达情况,检测癌灶不同区域Ki-67以及胃肠道干/祖细胞标志物musashi-1的表达差异,并与癌旁胃腺进行对比.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分层结构.该结构分为两层,浅表层为典型的印戒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基底层为原始的癌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在形态和解剖定位上,基底层癌细胞与癌旁胃腺增殖区细胞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MUC5AC、MUC6表达均为阴性,或仅微弱表达MUC5AC,而Ki-67、musashi-1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层印戒细胞(t=31.0和22.8,P<0.01);基底层癌细胞可向浅表层印戒细胞分化过渡,这与增殖区细胞向胃小凹上皮分化的过程相似;癌旁可见胃腺增殖区细胞异型增生,其表型与分层结构基底层癌细胞一致.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可能起源于增殖区MUC5AC-/low MUC6-的胃小凹前体细胞,同时增殖区的异型增生是此类胃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10.
王艳  赵海滨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42-43,46
目的:评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不同眼压状态下前房角的形态改变以及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和前驱期患者105例135眼,应用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在不同眼压下发病眼的前房角的改变,根据其形态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及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等手术方式。术后常规应用激素和抗生素药物治疗。观察6~24个月。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前房角为关闭状态,周边虹膜形态为S,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为AC(Spaeth房角分级法)。药物治疗后部分病例前房角开放。术后本组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提高,眼压控制稳定为20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前房角宽度大于术前。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6~24个月,眼压持续稳定,术后1周的前房角形态与术后6个月的前房角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根据不同眼压状态下前房角的形态变化,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取得稳定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