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成人阴茎离断伤自体再植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2011年10月临床共收治12例成人阴茎离断伤病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双侧阴茎背动脉、背深静脉及伴行神经行,连续缝合尿道海绵体及阴茎海绵体行阴茎再植手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损伤时间1~11h,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25min),显微外科技术缝合时间50~110min(平均79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7天,住院时间7~12天。1例阴茎坏死于术后第8天切除外,余11例取得了阴茎外形、排尿及勃起功能等均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再植治疗阴茎离断伤,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S100A4基因mRNA表达与肾癌细胞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 提取31对肾癌及正常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S100A4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肾癌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9例标本肿瘤组织中S100A4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其中低分化肿瘤组病人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7.94vs5.06,P〈0.001);发生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9.61vs5.53,P〈0.001);低年龄组病人(≤50岁)阳性表达率与高年龄组(〉50岁)差异无显著性(6.31vs6.66,P〉0.05);肾颗粒细胞癌组与透明细胞癌组差异无显著性(6.98vs6.02,P〉0.05);肿瘤直径≤5cm组与〉5cm组差异无显著性(5.95vs6.93,P〉0.05)。结论 S100A4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分化有关,癌组织S100A4mRNA测定有助于判定肿瘤的预后;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肾细胞癌转移明显相关,肾癌组织中S100A4基因mRNA可望作为肾细胞癌的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43.
同种异体阴茎移植1例初步临床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异体阴茎移植治疗阴茎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筛选1例44岁男性外伤性阴茎缺损病人,经组织配型后确定一名23岁男性的脑死亡供者。供体阴茎原位灌注后整块切取,用4℃肾脏保存液灌注保存。移植手术包括吻合尿道海绵体、阴茎海绵体、阴茎背浅静脉、阴茎背深静脉、阴茎背动脉、阴茎背神经、白膜、Buck筋膜及皮肤。术后常规应用抗感染、抗凝、解痉药物,联合应用抗免疫排斥药物(赛尼哌、骁悉、环孢素、甲泼尼龙)。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移植阴茎血循环及药物血浓度。结果术后移植阴茎血液循环良好,颜色红润,皮肤温度正常,未见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早期阴茎皮肤肿胀,予局部皮肤切开减压,术后第5天测血中环孢素浓度为Co160.5ng/ml,10d拔除气囊导尿管,患者能站立排尿且排尿通畅。第14天患者因严重心理问题,将移植阴茎切除。病理证实移植阴茎无排斥反应。结论配型好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防止异体阴茎移植的超急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异体阴茎移植是治疗阴茎缺损的可供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20例女性IC/PBS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使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灌注12周,B组使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灌注12周,8周后同时口服索利那新,每天5 mg,连续4个月.评估患者治疗前、膀胱灌注第8周、第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疼痛评分各项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P <0.05.两组膀胱灌注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各项评价指标与膀胱灌注8周相比较,均P<0.05.A组内膀胱灌注12周与治疗后6个月时各项评价指标相比较,均P <0.05,B组内膀胱灌注12周(口服索利那新4周)时的各项评价指标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较,均P >0.05.A组膀胱灌注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各项评价指标与B组膀胱灌注12周(口服索利那新)及治疗后6个月相比较,除疼痛程度评分外,其余各项指标均P<0.05.结论 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缓解女性IC/PBS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膀胱灌注8周后联合使用索利那新比单独膀胱灌注能更好地缓解除膀胱区疼痛症状以外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5.
目的总结双极电凝在尿道下裂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先天性尿道下裂280例,其中冠状沟型26例,阴茎体型142例,阴茎阴囊型80例,会阴型32例。年龄1~8岁,平均4岁。分为A、B两组:A组140例,术中不采用双极电凝,采用压迫法、结扎法止血;B组140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或横形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比较其止血纱布使用的块数,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敷料血痂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术中未使用双极电凝组与使用双极电凝组其术中所用止血纱布块数为(7.67±0.96)块和(2.12±0.63)块,手术时间为(112.52±3.88)min和(95.83±2.25)min,术后敷料血痂数为3.65±0.70和0.91±0.37,两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较后者增加。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手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CT影像与相关生化指标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9例肾上腺良性
肿瘤CT 表现与皮质醇节律、高血压卧立位试验及24 h尿甲氧基两项等数据,对比分析各良性肿瘤CT影像与生化指标之间的
关系。结果53例皮质醇腺瘤、65例醛固酮腺瘤、45例无功能腺瘤及46例嗜铬细胞瘤的平扫CT值分别为17.25±1.81,14.52±
1.57,12.20±2.05,42.42±0.97 HU;增强CT值(动脉期)分别为47.82±3.07,39.23±2.37,45.35±6.46,104.93±5.84 HU;差值(增强
CT值-平扫CT值)分别为30.58±2.29,24.71±1.55,33.15±5.18,62.51±5.73 HU;皮质醇腺瘤组患者自变量平扫CT值分别与16
点、24点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增强CT值分别与16点、24点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嗜铬细胞瘤组患者,自变量增强CT值及差值
与24 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之间均呈相关。其余各组常见良性肿瘤CT值和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未发现统计学意
义。结论CT值在肾上腺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结合生化指标能减少嗜铬细胞瘤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47.
异搏定与黄体酮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4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斌  周冬源  杨建光  贺桦 《广东医学》2005,26(10):1426-1427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联合药物排石治疗的效果。方法联合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和孕激素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436例。结果427例患者肾绞痛全部缓解,401例结石排出,16例结石位置明显下移,19例结石位置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94.8%。结论联合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和孕激素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穿孔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268例中25例并发输尿管穿孔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1例;结石单发者21例,多发者4例;上段结石18例,下段结石7例;结石直径1.2~3.2em,平均(1.8±0.5)cm,25例均合并输尿管息肉及中、重度肾盂积水。术后常规放置双J管4—8周。结果25例输尿管镜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40.4±18.3)min。11例一次性碎石成功,6例术中改开放取石治疗,8例结石上移至肾盂内,1周后予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论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致输尿管穿孔的主要原因之一,术中轻巧操作是预防出现输尿管穿孔的关键,早期及时开放手术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6个月内)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和改善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2月施行433例尸体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9例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病因包括感染7例,占36.8%;急性心力衰竭4例,占21.1%;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3例,占15.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占10.5%;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动脉栓塞1例,各占5.3%。除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于术后118天死亡外,其余均在术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与术后免疫抑制过度、营养不良及术后并发症等有关,其中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最重要;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另一重要因素,尤其是高龄和糖尿病患者;肾移植早期死亡与肾功能延迟恢复(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有密切关系,积极合理的治疗对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我院自1994年7月~1999年10月采用引导式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末节指骨骨折11例,其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