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根芩连汤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主要用来治疗湿热所致的腹泻和痢疾。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此方剂被赋予了很多新的适应病症。文章从中医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角度对葛根芩连汤在糖尿病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为传统方剂的现代扩展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 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CD4 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与正常人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149条基因异常表达,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和信号传导;寒热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之间有42条基因异常表达,只有2条与上述149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信号传导;寒热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有49条基因异常表达,与上述42条之间有20条基因重复,也主要涉及功能代谢、信号传导;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个生物学途径。结论:寒热证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73.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武汉地区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仝小林院士在一线抗疫60余日。在此期间,他提出和制定了诸多学术观点和实践方案:1)创“三维定性”之法,并依此而将武汉新冠疫情定性为“寒湿疫”。2)针对“寒湿疫”早期,制宣肺化湿之法,并依此开具寒湿疫方,对疫情进行早期截断。3)创“武昌模式”高效有序推行寒湿疫方,将防控重心下沉前移至社区。4)针对“寒湿疫”重症期,发现“瘀热入营”是转重之关键病机,并制定了系列治法。5)针对“寒湿疫”恢复期,提出从“虚、毒、瘀”去辨治的临床策略,并依此制定了恢复期通治方。6)从“分期—分证”的角度,结合“治未病”理论,将“寒湿疫”分为“四期十六证”,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寒湿疫”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74.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痰瘀互阻是胸痹中较为常见证型,其表现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等。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患者以痰瘀互结为态,是"痰"、"瘀"两种状态的叠加,痰浊内生与血脉淤滞两者相互影响,使病情逐渐加重,并以心血管拘挛堵塞为靶,需治疗上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以调态,在打靶方面,选用理气化瘀药物协助解除脉管痉挛,辅以活血止痛药物缓解症状。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三七、降香、蜈蚣粉为主方进行治疗。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行气袪痰,从阳结、气滞、痰阻3个方面疏导"痰瘀互阻"之态。降香辛散化瘀、理气止痛,以"气络"为靶,贯通气血,循络理气行瘀;三七化瘀生新,活血定痛,以血络为靶,是治疗心绞痛的核心靶药;蜈蚣走窜通达、通经逐邪,畅通经络,气血得行;三药共打气血瘀滞之靶。针对痰瘀互阻心绞痛,态靶辨证模式不仅能宏观调胸痹痰瘀互阻之态,还可以针对冠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改变精准打靶。"态靶因果"理论是基于中医传统辨证思维与现代医学科技成果相结合的思路,调整患者失衡之态,打击核心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之靶,实现中医诊疗的精准化和现代化,临...  相似文献   
75.
抓住疾病之"态",厘清核心病机。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同时选择针对症状、指标等"靶点"的"靶药",是"态靶结合"组方理论的主要内容。仝小林教授将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肺胃热盛证是"热"态的分型之一,病位在肺、胃,临床常用白虎汤治疗。然白虎汤中仅知母有降糖作用,全方降糖力度较弱,故往往加入黄连、桑白皮等降糖"靶药"进一步降糖,二者既能降糖,又可清肺胃之热。  相似文献   
76.
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在改善患者症状、病理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仝小林教授认为浅表性胃炎(胃热型)病因主要是湿以及病程日久,湿郁而化的湿热。治疗时首先要改善胃所处的环境——湿。其次,要针对胃热型浅表性胃炎运用态靶同调的三味小方——蒲公英、薏苡仁、黄连以清热除湿,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蒲公英15~45 g,薏苡仁30~60 g,黄连6~15 g。  相似文献   
77.
肾性血尿是肾内科常见疾病,多见于急慢性肾炎、IgA肾病、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中,这类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最终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仝小林教授认为此类疾病属脏腑风湿病的范畴,其发病往往由于感受风寒湿,邪伏肾络所致,而见血尿者则多兼湿、热、瘀等病理产物,临床常在扶正透邪的基础上,加用仙鹤草、侧柏叶、小蓟三味药针对症靶治疗。仙鹤草收敛止血兼可补虚,侧柏叶祛风止血兼能散瘀,小蓟善清血分热而凉血,三者配伍,恰合肾性血尿的病机特点,能针对性减少尿红细胞数量,临床用量均为15~30 g。  相似文献   
7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20年2月19日印发了最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中医方案与前一版相比,在疾病分期、证型、用药推荐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系统的修订。如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及恢复期,与现代医学疾病分型相统一,并在充分吸收全国各省市、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有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完善了中医证型与用药推荐。为方便临床医师的使用,本文从修订内容及方案释义方面分享对中医治疗部分的理解与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9.
张莉莉  徐坤元  邸莎  赵林华 《吉林中医药》2020,40(10):1360-1363
通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总结出防己具有以下特点:临床应用范围为9~41.4 g。临床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防己剂量,如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浊治疗湿热痹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肾病等,用量为9~15 g;通经活络、行水消肿治疗顽固性水肿、膜性肾病,用量为15~20 g;祛风透邪、利湿止痛治疗中风、急性期痛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用量为20~30 g;利水除湿、祛风止痛治疗肿满喘咳、皮水、支饮,用量为30~41.4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水湿内蕴,气血凝滞常配伍黄芪、土茯苓、白术、红花等;湿热痰浊互结常配伍生石膏、苦参、知母、黄柏等。  相似文献   
80.
随着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重症患者和确诊人数均不断减少,预防疾病复发、促进患者康复、缓解遗留症状便逐渐成为了目前我国医疗工作的重心所在。中医自古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通过对3例不同类型的恢复期患者的验案分析,讨论新冠肺炎恢复期"正气不足,余邪未清,痰瘀阻络"的中医病机特点,强调"扶正、透邪、通络"法在该病恢复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临床遣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