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5 毫秒
31.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01~2008-12住院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早期多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癫、意识障碍,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3)影像学表现为非动脉分布区多发性脑梗死,有的伴有出血。(4)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5)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CVS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症状、体征的病人,应考虑到CVST,及时行头颅CT、MRI、MRV或DS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依据病因抗凝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42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CWI)的分析探讨。方法给予扩容,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活血化瘀。结果单侧分水岭梗死36例,双侧6例,皮层前型23例,皮层后型9例,皮层下型10例。结论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CWI是不可忽视的脑梗死类型,及时发现和治疗CW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56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128例同期入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临床特点、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复发类型;复发的时间多在初次病后的一两年内,其次在5年后;与初发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几率,提高对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积极干预,对于预防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4.
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是指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急性肺水肿 ,多呈暴发性起病 ,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可形成 ,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期内致命。 1999~ 2 0 0 3年 ,我院重症脑卒中病房收治 NPE2 6例 ,现对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5 2 .8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18例 ,冠心病史者 6例 ,脑卒中病史者 11例。 7例在住院期间发病 ,余 19例来院时距发病时间最短 15分钟 ,最长 2小时。2 6例均经头颅 CT确诊 ,其中脑叶出血 4例 ,基底节出血 12例 (出血量 30~ 5 0 ml) ,丘脑…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总结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PE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组病死率为71.4%.肺水肿的程度和原发病的轻重密切相关.易合并中枢性高热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和下丘脑功能受损有关.结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须进行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的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本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0例PD相关的NMS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10例患者均有肌强直、高热、肌酶增高、意识障碍。抗PD药撤药相关NMS预后好,抗精神药、抗抑郁药等相关NMS预后差。结论 NMS以肌强直、高热、肌酶增高、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对PD合并高血压、精神症状、抑郁症患者要慎重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继续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HICH患者53例,根据头颅CT所示血肿体积是否继续扩大分为继续出血组和非继续出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CH存在继续出血情况,其发生率为32.6%。血肿增大者均发生在24h内。发病时的舒张压升高、血肿体积大小、GCS、NIH评分、血肿形态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影响继续出血患者的因素:(1)舒张压增高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2)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体积大于20ml以上及内囊出血易发生血肿扩大。(3)入院时昏迷越重,越易发生继续出血。早期患者症状加重,早期死亡与继续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3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国内外均有报道,据统计约占脑梗死的7.6%。我院自1997~2003年收治并确诊TOBS 15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9.
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的抗血小板作用及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抗血小板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半月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藻酸双酯钠(PSS)、阿司匹林(ASA)与噻氯匹啶(TP)等3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清脂质的改变,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1)PSS对ADP与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g T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ASA对AA诱导的PAgT作用更显著,TP主要抑制ADP诱导的PAgT。(2)PSS延长aPTT,对PT仅3d时有延长.对TT与Fbg作用不大。ASA、TP对以上指标均无影响。(3)PSS有明显降脂效果,而ASA、TP无此作用。(4)PSS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于ASA与TP组。结论PSS具有降脂、抗凝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作用,能在多个环节上发挥抗血栓作用,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丁苯酞和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死可以促进患者缺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