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9篇
肿瘤学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40例直、结肠息肉患者在纤维结肠镜下进行了套圈电凝电切术,多数病例息肉摘除在半~1小时内完成,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对过长蒂息肉可在同时施行分次切割术。为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提出了一些注意点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2.
我院自1979年10月至1980年12月应用纤维结肠镜下配合应用高频透热供电仪,并带有对息肉摘除的殊制钢丝套圈器对结、直肠息肉进行套圈电凝电切术40例。  相似文献   
23.
5,495例患者纤镜检查,确诊为食管、贲门癌者176例,占3. 21%。X 线钡餐检查本病的阳性率为28. 42%;可疑为43. 03%。纤镜结合活检,细胞刷片对本病的诊断阳性率为96. 57%。讨论了有关纤镜诊断本病时的漏诊与误诊问题。对纤镜诊断本病而活检为阴性者,应作短期复查。  相似文献   
2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亚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的差异,以及抗Hp治疗后各型FD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以此探讨Hp与FD各型的关系。方法 725例FD并因诊断有Hp感染,给予一个疗程的抗菌治疗.问卷询问患者治疗前及停药后1个月和6个月后的症状及其变化,并评价其症状改善程度(程度分为:明显改善,一般改善,无变化,复发)。^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Hp感染状况。结果 FD四型之间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抗HP治疗后1个月Hp根除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一般改善均显著多于Hp未根除者,反流样型也有类似表现,但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后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这三型症状改善的Hp根除者大多数症状继续得到改善,只有7.1%、15.2%和10.8%的患者出现症状复发,而反流样型症状复发率达32.0%,它们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Hp可能是FD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尤其与溃疡样型、动力障碍型、混合型关系密切。抗Hp感染是治疗Hp阳性FD(反流样型除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5.
结肠慢传输运动小鼠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26.
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改善胃动力及抗焦虑药对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的效果。方法:HP阳性的FD160例随机的分为3个治疗组:胶体次枸橼酸铋(B)合并呋喃唑酮(F)及羟氨苄青霉素(A)三联疗法(BFA方案,60例)、西沙必利(CIS,60例)和多虑平(DXP,40例),对其疗效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CIS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FA(P<0.05),DXP总有效率介于两者之间。临床类型中,CIS对运动障碍型FD疗效优于BFA(P<0.01);而对溃疡型FD,BFA比CIS效果更佳(P<0.05);伴有焦虑、多疑、多梦及严重失眠的女性FD,DXP常常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优于BFA或CIS(P<0.05)。不同年龄、性别及病程对疗效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HP阳性FD没有必要常规行根除HP治疗,但对溃疡型FD尤其病程较长者,根除HP治疗对改善FD症状有较好的效果。改善胃动力更适合于运动障碍型、年龄较小及病程较短的FD患者。上述治疗无效,尤其病程较长且同时伴有神经衰弱征候群的女性FD患者,推荐给予抗焦虑药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神经降压素(NT)及酪神经肽(NPY)的含量,旨在探讨胃肠激素在IB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无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无近期用药史;IBS组40例(男20例,女20例),近期未服用影响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药物;结肠镜下活检取乙状结肠粘膜,同时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同批测定血浆和粘膜中的VIP、S P、SS、CCK、NT和NPY的含量.结果 1.血浆中,IBS组与对照组相比,IBS组CCK的含量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NPY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VIP、SS、NT、SP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乙状结肠粘膜中,IBS组CCK、SS、N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VIP、S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NPY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 IBS患者CCK-33分泌增加,可促进肠平滑肌痉挛、收缩,引起腹痛、腹泻等.2.乙状结肠粘膜中VIP含量增高,推测与IBS腹泻发生有关.粘膜中SP含量明显增高,可能与IBS腹泻腹痛有关.3. IBS组粘膜和血浆中NPY明显降低,很可能是导致IBS 腹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慢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对66例临床确诊的慢性便秘患者,用美国SANDHILL公司提供的Orion P C/4EMG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系统,根据肌电变化情况为患者选择适当的生物反馈课程,首先指导患者识别自己的异常和正常肌电信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训练.每周到我院胃肠动力中心训练3~4次,每次45~60min,一疗程做10~15次,同时每天在家中进行同步练习 ,练习次数因人而异.1.训练前宣教,指导反馈训练.2.全程心理治疗(1)对符合应征的患者进行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生物反馈的原理、与传统药物治疗的不同之处及其优点, 鼓励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2)对年轻的接受能力强的患者,训练较易掌握,起效快,症状很快改善,部分患者在排便暂时正常后,由于种种原因而间断训练,影响远期疗效,对此, 我们电话随访和指导,督促其坚持治疗和家庭训练;(3)老年患者病程长以及多脏器生理变化等因素,肌肉力量较弱,接受能力差,起效较慢,给训练增加难度,我们采取耐心加信心 ,一步一步地纠正患者错误动作,循序渐进地选择训练课程,在治疗中不断告知患者的进步 ,加以鼓励,增加信心,在训练间隙,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进一步获取有关社会心理资料,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增强疗效.结果 66例患者中,36人训练10次以内,停用泻药,能基本正常排便;21人治疗10~15次后,基本停用泻药而正常排便;9人经治疗15~20次以上,虽然不能摆脱泻药和/或便秘无明显改善(原因尚待研究),但所有患者均能很好配合治疗,遵医行为良好.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便秘疗效确切,开辟了便秘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9.
30.
幽门螺杆菌和端粒酶在胃癌发生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特别是胃癌发生中HP与端粒酶的相关性。方法:将病例分为胃癌、癌前病变和慢性浅表性胃炎3组,用快速尿素酶法、W-S染色法检测HP,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gA-HP IgG浓度,以判断CagA的有无;分别对胃癌取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用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HP、CagA-HP感染率在3组间有差异(P<0.05),胃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CagA-HP感染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癌前病变组与胃癌组间HP、CagA-HP感染率无差异(P>0.05)。胃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1)。有HP感染的胃癌与无HP感染者比较,端粒酶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CagA-HP感染的胃癌其端粒酶阳性率与CagA阴性HP感染者比,也无差异(P>0.05)。结论:HP、CagA-HP和胃癌的发生有关,可能在胃癌发生的起始阶段起作用,活化的端粒酶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胃癌发生过程中,HP、CagA-HP感染对端粒酶激活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