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联合组采用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疗程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6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两组药物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好,药物剂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家庭疗法治疗青少年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别采用舍曲林治疗20例(对照组),舍曲林联合家庭治疗20例(家庭组)。治疗前后予以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测定,治疗4周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及家庭组治疗前后HAMA、LSR均有非常显著差异(t=12.46,9.70,-5.14,-9.18;P0.01)。治疗结束两组药物剂量有显著差异(t=2.200,P=0.03);治疗结束LSR评分家庭组优于对照组(t=-2.39,P0.05);药物不良反应思睡、口干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0.02、0.03)。结论:舍曲林联合家庭疗法以及单独采用舍曲林疗法对青少年焦虑治疗均有效。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3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使用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6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观察两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症状改善明显,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因子分比较有显著差异(t=14.55,13.60,9.57,8.74;P<0.01),不良反应轻。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心理科首诊患者的就诊现状,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的就诊误区。方法依据CCMD-3诊断标准,对79例心理科首诊患者的就诊次数、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统计。结果首诊心理科者:①发病年龄与其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F=10.13,P0.01);受教育程度与第3次及以上就诊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F=5.51,P0.01);②睡眠问题,胸闷、胃肠道、心慌症状等躯体症状占(63.29%~32.91%)。结论应加大精神疾病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强综合医院非心理科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牛鼻子引流治疗下肢骨折并发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8例下肢骨折并发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给予牛鼻子引流术治疗和精心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8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Morel-Lavallée损伤均治愈,愈合时间(16.50±3.46)d,顺利完成骨折手术治疗,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牛鼻子引流治疗下肢骨折并发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效果较好,可降低感染概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一所重点高中随机抽取3个年级6个班级的244名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结果:男女生SCL-90量表结果比较:躯体化因子、恐怖因子均分有非常显著差异(t=2.905,3.186;P0.01),焦虑因子均分有显著差异(t=1.992,P0.05);躯体化因子阳性人数(χ2=5.844,P0.05)有显著差异,焦虑因子阳性人数(χ2=8.479,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全体学生SCL-90量表异常为111人(45.49%)。心理异常与学生消极的应对方式、父母亲消极的教养方式成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成正相关。结论:改变学生的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志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催眠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门诊就诊强迫症20例患者,在自愿选择方案的情况下分成2组,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组(11例)及帕罗西汀联合催眠疗法组(9例),治疗4周。在治疗前、1周末、4周末予以强迫量表(Y-BOC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Y-BOCS及HAMA评分均有非常显著差异(t=4.92,7.10,8.31,8.80;P0.01)。治疗第1周及4周末HAMA:催眠组较丁螺环酮组改善显著(t=2.47,2.55,P0.05)。治疗4周末Y-BOCS:催眠组较丁螺环酮组改善显著(t=2.24,P0.05);药物不良反应:丁螺环酮组头昏7例,催眠组1例,(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8),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催眠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少,临床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