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文拉法辛为苯乙胺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生脉超微粉中3 种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x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5 min,19%A;35~55 min,19%~29% A;55~70 min,29%A;70~100 min,29%~40%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线性范围分别为0.083~0.834 μg、0.086~0.863 μg、0.091~0.911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7%、100.5%、100.5%。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适 合于生脉超微粉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3.
HPLC同时测定茵栀黄颗粒中4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茵栀黄颗粒中栀子苷、山栀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和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4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05%三氟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5%~6%A;15~23 min,6%~10%A;23~35 min,10%~22%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结果: 栀子苷、山栀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和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进样量分别在0.334~3.344,0.041 5~0.415,0.046 6~0.466,0.093 1~0.931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99.6%,97.6%,99.2%,RSD分别为1.6%,2.7%,2.3%,2.2%。结论: 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完善茵栀黄颗粒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提高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4.
一测多评法测定五味子中4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五味子中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一测多评方法学考察模式,验证该方法在五味子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采用HPLC以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建立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与五味子醇甲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3批五味子药材中4个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外标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测定准确可行,此方法可以用于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定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5.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酒石酸托特罗定中的8种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吡啶和甲苯的残留量.以DMSO为溶剂,正丙醇为内标,采用程序升温.各溶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01.1%、100.6%、100.3%、100.9%、101.0%、99.6%和101.2%,RSD小于1.0%.  相似文献   
26.
甘肃产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04%,0.01%.两部位共鉴定出95个化合物,其中从根和茎中分别鉴定出52,72个.共有化合物29个,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61.29%,53.54%.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正己醛(17.00%)、2-戊基呋喃(8.10%)、棕榈酸(6.71%)、5-异丙基-2-甲苯酚(6.65%)、百里香酚(5.23%)、正庚醛(4.64%)等;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10.79%)、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香芹酚(6.19%)、正己醛(6.09%)、2-戊基呋喃(4.42%)等.结论: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为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板蓝根药材中尿苷、腺苷、鸟苷和表告依春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时间采收的板蓝根中上述各成分的含量情况.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双波长切换时间序列采样:0~ 30 min为254 nm,30 ~ 45 min为245 nm;柱温25℃.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尿苷、腺苷、鸟苷和表告依春分别在14.80~1184 ng(r=0.999 9),14.55~1164ng(r =0.999 9),13.75 ~1100 ng(r =0.999 9),12.25 ~980 ng(r =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尿苷99.5% (RSD 1.2%),腺苷98.3% (RSD 1.4%),鸟苷98.1% (RSD 1.2%),表告依春99.0% (RSD 0.9%).不同时间采收板蓝根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是动态变化的.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8.
医源性脑脊液漏的预防及处理((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脑脊液漏的预防及处理((附15例报告)赵志全侯书广我科自1985年以来共处理15例脑脊液漏患者,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24~65岁,平均44.5岁。术前原发病:颈椎管狭窄症4例,胸椎管内神经鞘瘤2例,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屏障功能改变,并探讨化滞柔肝颗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化滞柔肝组(1.1 g·kg-1·d-1)、中剂量化滞柔肝组(2.2 g·kg-1·d-1)和大剂量化滞柔肝组(4.4 g·kg-1·d-1)。给予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56%红星二锅头灌胃,1次/d,连续5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别检测肠道细菌移位率(BT)和肠黏膜通透性[以乳果糖(L)/甘露醇(M)排出率(L/M%)表示]。同时观察血生化、肝脏和末段回肠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在实验5 w 末,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呈中度脂肪变和炎症改变,其 BT、L/M 比值、碱性磷酸酶(ALP)和肝质量指数分别为70.0%、(0.38±0.18)%、(427.1±126.6)IU/L 和(4.3±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23±0.07)%、(306.4±67.1)IU/L 和(3.6±0.4)%,P〈0.05)];与模型组比,各剂量化滞柔肝颗粒处理动物肝组织小叶内炎症减轻,小剂量组 L/M 和肝质量指数分别为(0.27±0.06)%和(3.8±0.3)%,均低于模型组(P〈0.05),肠道 BT 和血生化指标较模型组也有改善;中剂量和大剂量组 L/M 分别为(0.22±0.16)%和(0.18±0.07)%,肝质量指数分别为(3.7±0.3)%和(3.6±0.2)%,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肠道 BT 为10.0%和22.2%,ALT 为(39.8±5.0)U/L 和(40.8±5.6)U/L,AST 为(113.4±38.3) U/L 和(111.2±28.9) U/L,ALP 为(334.4±47.6) IU/L 和(350.2±112.2) IU/L,也均低于模型组[分别为70.0%、(54.1±17.2)U/L、(163.2±67.5) U/L、(427.1±126.1)IU/L,P〈0.05)]。结论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伴有肠道屏障功能减弱,化滞柔肝颗粒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屏障功能及肝脏功能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58例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和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