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306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31篇
  2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群的免疫学研究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研究其免疫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目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抗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抗体,但已有报道将部分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并在以猕猴为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由于动物品系及实验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组应用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和APAAP染色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初步建立了我国猕猴淋巴细胞分化抗原、MHC抗原、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和活化抗  相似文献   
132.
以骨密度、骨强度评估参与体育锻炼中老年女性的骨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骨密度是现今诊断骨质疏松及评价骨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从骨密度、骨强度等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运动对中老年妇女骨健康的影响,旨在为全面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3/08在北京妇幼保健院参加常规体检的195名中老年女性,年龄为38~80岁。②分组:根据有无绝经和体育锻炼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体育未绝经组39人,非体育未绝经组(对照组)33人,体育绝经组67人,非体育绝经组(对照组)56人。③方法及评估:应用DPX-IQ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运动功能分析仪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身高、体质量、脂肪含量、腰椎L2~4和股骨颈骨密度、抗骨折能力的测试。结果:①各组受试者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差异:体育未绝经组的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非体育未绝经组(t=4.397,P<0.01);体育绝经组的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非体育绝经组(t=2.732,P<0.01)。体育未绝经组的股骨颈抗骨折能力高于非体育未绝经组(t=2.914,P<0.01);体育绝经组的股骨颈抗骨折能力高于非体育绝经组(t=2.165,P<0.05)。②体育组与对照组受试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体育组中骨量正常人所占百分比比对照组高,而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所占百分比比对照组低。结论:体育锻炼有促进人体骨健康的作用,可以从延缓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等方面达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增高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时其血清胆红素临界值,以及影响临界值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例共167例,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出现异常作为神经损害标志。入院后即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当出现皮肤黄疸后每日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次,直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出现异常,并记录出现异常时对应的血清胆红素值。同时记录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值和血pH值。结果:167例早产儿中引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为(177.41±27.23)μmol/L。对于出生胎龄<32周、~34周、~36+6周的患儿,导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平均值分别为(154.67±28.92)μmol/L、(161.61±16.06)μmol/L和(173.76±19.22)μmol/L。应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研究,提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pH值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有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0.698、0.593和0.512,P值均<0.001。结...  相似文献   
134.
过敏性肉芽肿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  赵宁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85-687
报告4例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主要为表现哮喘、周围血嗜酸细胞增多以及系统性血管炎。X线胸相表现多种多样。病理所见为全血管炎、嗜酸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对其论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所致眼部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鼻内镜手术所致眼部并发症32例,其中失明2例、复视伴视力下降5例、单纯复视不伴视力下降25例。CT未见眶腔内出血22例,行眶内壁骨折修复,直肌嵌夹松解术;眶腔出血10例,2例失明者行开眶减压、引流术、激素及神经营养剂治疗,3例单纯复视伴眶腔内出血和5例视力下降伴眶腔内出血者,保守治疗2周后行眶内壁骨折修复,直肌嵌夹松解术。结果 2例失明者中,1例术后4 d右眼光感(+),术后19 d~3个月视力0.3;另1例无效。30例眶内壁骨折修复,直肌嵌夹松解术后复视消失9例,17例有所缓解,4例无效;其中,8例保守治疗后手术者,5例有所缓解,3例无效。结论应积极、规范治疗鼻内镜手术所致眼部并发症,手术效果与眶壁骨折部位、直肌嵌夹损伤程度及手术时机有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本研究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Ⅲ类磁力Twin-block功能矫形装置(MOA-Ⅲ),通过对青春前期安氏Ⅲ类错的临床治疗,分析其对青春前期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复合体的作用,探讨其临床矫治机制。方法:应用MOA-Ⅲ矫治器对30例(男12例,女18例)青春前期轻度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治疗。另外选取18例(男7例,女11例)未立刻进行治疗并随访半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初始年龄为9岁3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6.6个月。利用SPSS15.0软件包,应用t检验对40项相关头颅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OA-Ⅲ可对上、下颌骨间关系的调整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上颌骨发生前移并伴随一定的顺时针旋转,下颌骨则发生轻度的后下旋转。下颌骨体及下颌支长度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上颌前牙发生一定程度唇倾,而下前牙发生一定程度的舌倾。软组织测量显示,上唇前移而下唇发生一定程度的后移。对照组除一些下颌骨及软组织的测量项目发生变化外,其他项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与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MOA-Ⅲ矫治器对青春前期轻度骨性Ⅲ类错进行治疗是有效的。其矫治结果主要来自上颌骨及上颌牙列的前移及下颌骨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137.
目的观察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步速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每组15例。对照组先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接着给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A组:先头穴电针,再常规康复治疗,最后进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B组:先常规康复治疗,接着进行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最后给予头穴电针,治疗C组:先常规康复治疗,接着给予头穴电针与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同步治疗,临床观察4周。评定治疗前后患者Berg评分、步行速度(步速)、步行频率(步频)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并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各组观察指标均比治疗前增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A组、治疗B组和治疗C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C组的各项观察指标的提高比治疗A组、治疗B组的提高更加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电针配合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8.
赵宁  于虹霞  王岩 《现代保健》2012,(16):33-34
目的 探讨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可行性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硬膜外麻醉,两组病例硬膜外麻醉操作,局麻药浓度及给药程序相同.结果 麻醉效果:观察组Ⅰ级率和优良率分别为83.3% 和100%,对照组Ⅰ级率和优良率仅为23.3% 和73.3%,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牵拉反应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硬膜外腔局麻药用量,减轻术中牵拉反应,可作为一种麻醉方式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39.
赵宁  万超  刘宁宁  才娜  陈蕾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184-2187
目的:分析国际对黄斑水肿的研究热点。方法:对1946/2011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BICOMS)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利用PASW18.0统计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了共词聚类分析并描绘了聚类关系图。结果:共检出黄斑水肿相关文献5871篇,发文量逐年增加。英语语种发表的文献占总文献量的83.87%。美国发文量为2921篇(49.75%)。相关高频主题词共51个,共词聚类分析发现高频主题词聚类为7个类别,依次为糖皮质激素治疗黄斑水肿的不良反应、黄斑水肿诊断、黄斑水肿的病理/生理学、黄斑水肿的外科疗法、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黄斑水肿治疗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白内障摘除及超声乳化手术后黄斑水肿。结论:国际近年对黄斑水肿的关注和发文量逐年增加,欧美国家和作者的科研发文量占主导地位。国际上黄斑水肿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诊断技术、手术、药物治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及白内障摘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及白内障摘出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并与文献报道的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结果比较。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18mmHg(13~25mmHg,1kPa=7.5mmHg),13眼(86.7%)眼压≤21mmHg,另2眼(13.3%)眼压(22mmHg、25mmHg)稍高于正常水平,但较术前(50mmHg、65mmHg)明显下降。末次随访时11眼(73.3%)视力提高,4眼(26.7%)视力不变。所有患眼新生血管消退。与文献报道的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二者手术前后眼压差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及白内障摘出术可较好地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治疗效果与联合小梁切除术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