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ECG电流调控模式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ECG电流调控模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图像质量和病人的辐射剂量。方法对62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成像,B组采用ECG电流调控模式成像,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包括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A组及B组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为(14.41±1.05)和(15.07±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2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12.03±0.98)和(12.64±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0.77±0.96)mSv和(8.59±2.5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ECG电流调控模式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20.2%,病变检出的准确率达95.7%。  相似文献   
72.
摘 要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液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Medline,EMbase,CENTRAL,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标准并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使用葛根素注射液的对照组相比,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81,95%CI(1.50,5.24),P=0.001]。亚组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亚组,剂量≥400 mg·d-1亚组、疗程≥14 d亚组中,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剂量<400 mg·d-1亚组、疗程<14 d亚组、脑梗死亚组、其他疾病亚组中,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且使用剂量≥400 mg·d-1、疗程≥14 d时,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用药安全性,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3.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贫血的情况相当多见,发生率可达到17%。国内老年男、女诊断贫血标准:红细胞计数低于3.5×1012/1,(350万),血红蛋白低于105g/1(10.5g%)为贫血。  相似文献   
74.
降尿酸药物筛选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尿酸药物的筛选方法分为体内和体外筛选两种。体内筛选方法是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体外筛选方法是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和体外筛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目前体内动物模型筛选方法研究比较成熟,已有诸多文献报道,体外酶抑制剂和细胞水平筛选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总结降尿酸药物体内外筛选方法,为新药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LASIK术后远期的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及对日常生活中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7例(134眼)接受非球面切削程序引导的LASIK的患者随访4a。收集术前及术后6个月、4a患者的视力、角膜地形图、球差和彗差资料,并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患者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结果 术后4a随访中无一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和4a的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分别达1.08±0.16、1.11±0.17和1.12±0.16、1.13±0.14。不管是术后6个月还是4a的角膜球差和彗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但术后两个时间点间角膜像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大部分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视觉功能感到满意或很满意(94.3%、92.4%)。术后4a随访中有7.4%患者诉夜间开车困难。进一步分析视觉功能评分与角膜像差的关系,发现夜间开车困难与角膜球差呈负相关(术后6个月:r=-0.66,P=0.040;术后4a:r=-0.69,P=0.039),而且并没有随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结论 近视患者LASIK术后有远期稳定的角膜像差和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功能感受。  相似文献   
76.
目的:鉴定并分析不同基原八爪金龙药材中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HF-MS/MS).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C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0.3 mL/min,自动进样器温度为4℃,进样量为2...  相似文献   
77.
目的:总结结节病临床特点,提高对结节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结节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8例结节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1.44,平均年龄为(49.69±11.84)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肺部浸润表现以小结节居多,其次是斑片状阴影。63.33%的患者出现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升高。病理检查以纵隔镜、胸腔镜和皮损处活检确诊率最高。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SACE 升高较常见,纵隔镜、胸腔镜和皮损处活检是病理确诊结节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总体影响.方法 使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得分(SGA)、人体测量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等方法对33例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观察高通量透析前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 (1)SG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A级,但营养状态同为A级的患者,有更多的题目选择“A”选项,且选择“明显改善”选项的患者数增多;(2)人体测量指标: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TSF、MAC测量值显著上升(P<0.05),体重、BMI、MAM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分级发生变化,有更多的以体重为衡量指标的中度营养不良患者转变为轻度营养不良;(3)生化检测指标:高通量透析3个月后,血清CHOL和LDL显著下降(P<0.05),血清PA、ALB、TG和HDL无显著性变化;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与高通量透析治疗前相比,血清ALB、HDL显著上升,血清CHOL、LDL显著下降(P<0.05),PA、T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艾灸对银屑病小鼠皮损改善作用和对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组采用背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7 d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造模同时,艾灸组予背部皮损悬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西药组予1 mg/kg甲氨蝶呤片溶液灌胃给药,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干预7 d。观察各组小鼠每日皮损变化情况,并评定其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HE染色法观察小鼠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阳性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17A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损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背部鳞屑增多、肥厚,皮肤干燥,表皮红肿,浸润明显,PASI各项评分与总分均高于正常组(P<0.01);艾灸组小鼠PASI鳞屑、浸润评分和总分低于模型组(P<0.01),西药组小鼠PASI浸润评分和总分低于模型组(...  相似文献   
80.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和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囊作为一种以多功能的囊材为基础,对小分子药物、多肽、蛋白或细胞进行包裹、封装的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引入微囊技术可有效防止内容物的降解,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可以起到缓释、控释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各类囊材的特性以及微囊的各类制备方法,针对近几年口服药物制剂中微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展望新的微囊材料和制备工艺的发展,为今后的此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