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手纹 ,全称掌指皮纹 ,是人体表面的皮肤所具有的特定纹理。大量研究表明 ,许多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都会出现一定的皮纹学改变 ,应用皮纹学检查作为这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是通过对高血压病皮纹相关指标的测定 ,探讨该病的特异性皮纹变化规律 ,力求为高血压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预测提供一个有效的辅助指标。实验对象与方法我们在实验中选择的皮纹检测指标包括 :1、各指纹类型出现的比例 :包括弓型纹 ( A)、箕形纹 ( L)和斗型纹 ( W) ;2、手掌 atd角的大小 ;3、嵴纹总数(十指嵴纹数目之和 )。实验中 ,将 2 0 …  相似文献   
42.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在同一位置发生同源片段易位。SCE检测技术具有实验期短、结果稳定的特点,是公认的极为敏感的染色体损伤的检测方法。SCE率反映了染色体断裂的频率,是研究细胞致畸的一个重要指标。故被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目前,有关SCE的临床研究性报道较多,而对SCE的综述性报道很少,因此本文就近些年SCE技术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作一简要概述。SCE在肿瘤科的临床应用报道1.在耳鼻喉肿瘤的应用报道:孙彦等[1]观察37例头颈癌病  相似文献   
43.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HSYA可显著促进T47D细胞增殖,而且此作用被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所拮抗,但对SK-BR-3细胞的增殖情况影响较小。在流式细胞术的检测中,HSYA使T47D细胞S期和G2/M期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HSYA可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推断此作用主要由ER介导。  相似文献   
44.
医学生物学是中医院校的基础课程,是留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门课程,如何提高中医院校留学生的医学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留学生学习兴趣,给其他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教学的关键。结合多年的留学生教学经验,介绍了在留学生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对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加强互动式教学以及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5.
丹参酮ⅡA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利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ic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T47D细胞和ER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对雌激素受体亚型的调节功能。方法以ER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1×10-6mol.L-1和1×10-7mol.L-1丹参酮ⅡA对T47D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T47D细胞ERα和ERβ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T47D细胞增殖,且该作用可被ICI182,780部分拮抗;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其对T47D细胞的作用更为明显。丹参酮ⅡA可使T47D细胞ERα和ERβ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并使ERα/ERβ比值有所上升。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抑制强度与对其ER亚型的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6.
在多年的临证经验中,牛建昭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肾元亏虚为本,涉及肝脾,脾肾阳虚、精亏肝郁是其主要病机特点;治疗以培补肾元为贯穿始终的原则,并根据不同月经分期阴阳消长变化采取中药序贯疗法分期论治本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二仙汤含药血清通过AKT途径介导顺铂所致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及顺铂造模的方法。通过选取22-24 d的SD大鼠提取 原代卵巢颗粒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并建立顺铂致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模型,将成模卵巢颗粒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仙汤组,加入相应药理血清连续培养48 h后,用TUNEL法检测各组颗粒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各组ak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通过TUNEL法对各实验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凋亡情况十分明显。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凋亡情况改善;二仙汤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凋亡情况也得到了缓解。蛋白印迹分析显示:akt、p-akt蛋白表达量总体趋势走向、强度、结果相似。顺铂造模后的各实验组中的akt、p-akt蛋白表达量均减少,模型组akt、p-akt蛋 白表达量最少;和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akt、p-akt蛋白表达量表达增多,其中二仙汤组akt、p-akt蛋白表达量 略低于补佳乐组akt、p-akt蛋白表达量。RT-PCR检测akt基因表达情况,与蛋白表达大体一致。结论二仙汤 能明显减轻顺铂引起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和槲皮素(quercetin,Que)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槲皮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CF-7、T47D和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增殖作用,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金雀异黄素、槲皮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对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Gen和Que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T47D和MCF-7细胞的增殖,而对雌激素受体阴性MDA-MB231细胞未见增殖作用,并将MCF-7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推进,促进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Gen和Que促进MCF-7细胞增殖作用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结论金雀异黄素和槲皮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可能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  相似文献   
49.
补骨脂等5种中药植物雌激素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补骨脂等5种中药的植物雌激素活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正常Wistar雌性大鼠(刚断乳)96只,随机分为12组(溶剂对照组、己烯雌酚组、5个中药组和5个中药 己烯雌酚组)。各组动物给药4d后处死,计算动物子宫系数和体重增幅;取血并分离血清。利用雌激素受体(ER)阳性MCF7细胞,以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药血清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①灌胃补骨脂、川牛膝能明显增加大鼠的子宫系数(P<0.05);灌胃补骨脂、川牛膝、红花可使己烯雌酚引起的大鼠子宫系数的升高受到显著抑制(P<0.05);灌胃川牛膝可使大鼠的体重增幅明显上升(P<0.05);②补骨脂、川牛膝、红花、丹参等中药组含药血清均可使MCF7细胞增殖加速(P<0.01),加入ERβ激动剂DPN可减弱其促增殖效应;在拮抗实验中,中药组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较单独使用己烯雌酚的组别有明显下降,加入DPN可进一步增强其下降效应(P<0.05或P<0.01);③补骨脂、川牛膝、丹参、菟丝子等中药组含药血清均可提高细胞增殖指数;各中药 己烯雌酚组含药血清对己烯雌酚引起的细胞增殖指数的增加均无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补骨脂、川牛膝、红花、丹参、菟丝子等5种中药均具有一定的植物雌激素作用,但其作用强弱及途径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丹参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由TCMSP数据库检索丹参的活性成分,由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的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由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由AutoDock Vina软件完成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计算结合能,最终通过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 筛选出丹参成分的对应靶点114个,疾病靶点2 488个,得到共同靶点67个。富集分析表明共同靶点主要参与RNA转录、基因表达、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过程,包括大分子复合物、细胞核、细胞质等细胞组分,具有酶结合、蛋白质结合、蛋白磷酸酶结合等分子功能,参与癌症通路、前列腺癌、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素、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与关键靶点Akt1、肿瘤抑制基因(TP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