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46岁。主因"右颌下肿物半月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1 d",于2010年9月1日—10月15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住院。2010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颌下肿物,曾在北京口腔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外科就诊,考虑为"淋巴结炎?右侧颌下不明肿物"。行头部MRI检查,示右侧颌下腺、腮腺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右侧咽旁间隙软组织肿胀,可见大面积长  相似文献   
12.
向颖  李军  贾茜  阳宏  李孝生 《中国临床康复》2012,(40):7533-7538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阻抑p38MARK信号通路、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等多途径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一般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促进纤维化发生最重要的细胞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下游效应介质,siRNA靶向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目的:观察川芎嗪及化学合成的siRNA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从3条siRNA转化生长因子β1中筛选一条有效的基因沉默片段,然后利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共同转染培养24h的细胞作为转染组,并设计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川芎嗪组、联合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下调(P〈0.05)。在转染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含量均降低(P〈0.05)。结果表明,siRNA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能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川芎嗪也能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但对Ⅰ、Ⅲ型胶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提示川芎嗪抗肝纤维化可能是多种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严重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影响因素,为严重DILI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上报DILI案例,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民族、既往史、用药品种数、药品类别、给药途径、潜伏期、原患疾病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ILI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从5 530例上报案例中筛选出符合DILI诊断标准的5 066例,其中严重的667例,一般的4 39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原患疾病等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患者的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对存在严重DILI影响因素的患者开展重点监护和防控,保障其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MTT法测定三种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MTT法测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rhTNF α)等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 :分别培养NFS 6 0、L92 9、TF 1细胞 ,用MTT进行染色后 ,用 45 0型酶标读数仪在 5 70mm处测定OD值。结果 :确定了不同细胞株对MTT的最佳染色浓度、染色时间和回归关系及线性范围 ,找出了用MTT法测定rhG CSF、rhGM CSF、rhTNF α等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的灵敏度范围及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为将 (k ,k)法用于MTT法测定基因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设计一种基于CT数据的肺部影像二维可视化与三维重建系统,首先对DICOM图像进行解析,分割和标记出肺结节的位置;然后利用CT序列的重采样、面绘制的三维重建、形态学处理等技术,实现肺实质和结节的多视角、多分辨率三维显示;最后设计交互界面,包括图像增强、肺部二维可视化、结节勾勒、肺实质和结节三维重建、旋转、缩放切换视角等功能。实验表明,本系统对于二维图像的可视化和病灶区域勾勒位置清晰、准确,并使三维图像呈现的结节完整且光滑。本系统相较于已有的类似医学处理软件,大幅度提高重建和可视化效率,使医生能够更加快速、精确地观察三维图像,辅助疾病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模拟高海拔缺氧大鼠视网膜自由基代谢及病理学形态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取60只健康不伴有眼疾的SD大鼠,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干预组)与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每组大鼠中,随机各选取6只于放入模拟舱前分别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5mL/kg)与生理盐水(15mL/kg)。注射完30min之后放入5 000m的模拟舱,分别生存2、6、8、12、24h。出舱后立即处死并摘除眼球,用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形态的改变,比色法测定视网膜SOD和MDA含量。

结果:HE染色示2h时两组视网膜均无形态学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视网膜各层水肿逐渐加剧,但干预组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随高海拔缺氧时间的延长,两组SOD活性均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MDA的含量均逐渐升高,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OD活性在同时间点进行比较,除2h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间点两组MDA含量进行比较,除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改善高海拔缺氧环境下大鼠视网膜病变的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增强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居世界首位的致残性疾病,并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等.据统计,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24%~53.4% [1-2],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第2位常见的痴呆病因.已有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发生2周后, 52.38%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3个月后35.55%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且34.15...  相似文献   
18.
探索综合医院多学科诊疗(MDT)管理模式,采用"以肿瘤为主,逐步扩展"的发展模式开展MDT.通过MDT团队自愿申请,院级"自上而下"资源支持的方式保证MDT良性运行.开通"一站式"诊疗服务,建立随访机制,保证诊疗连续性.利用MDT教学及多媒体多渠道宣传,转变医生诊疗思维,提高患者知晓率.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开展远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Wernicke脑病的病因,诊断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确诊Wernicke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2例,记忆力下降8例,眼肌瘫痪25例,共济失调20例.27例行头MRI检查,16例表现为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长T1长T2信号,5例无异常.经及时补充维生素B1明显好转20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 部分临床诊断Wernicke脑病的患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头MRI可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帮助.及时补充维生素B1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由于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糖尿病能够增加卒中风险2~5倍。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合称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异常或中间型高血糖,也增加卒中风险。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紊乱,凝血和纤溶异常,慢性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是可能机制。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10年指南中,"糖尿病高危"代替了"糖尿病前期"的概念,并涵盖了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_1c)在5.7%~6.4%之间的患者。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对糖尿病高危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同时有研究表明治疗IGT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和高血压的发病,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应该对卒中患者进行筛检,发现糖尿病高危患者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