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抗精神病药物代谢通路上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影响其疗效.本文主要总结了与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相关的转运体和受体MDR1、DRD2、DRD3、5-HT2AR及5-HT2CR基因的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关联性研究的进展,并简要分析了出现不一致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
1 概述 双相障碍,是指抑郁和躁狂表现在一个患者先后交替发作或同时存在抑郁和躁狂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 ~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次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73.
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迫症中学生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倾向问卷(CAOT)、D型人格量表(Ds)及家庭环境量表(H强)对119例中学生强迫症和10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认知倾向、D型人格和家庭环境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并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强迫症学生各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1.强迫症组认知倾向两因子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D型人格两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成功型、知识性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矛盾性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2.强迫症组初中学生乐观因子得分高于高中学生(P〈0.05);D型人格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得分低于高中学生(P〈O.01,0.05);家庭环境中知识性、道德观得分高于高中学生得分(P〈0.01)。3.相关分析发现,乐观因子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一0.71。0.50P均〈0.01);与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r=-0.29P〈0.01),与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36,0.31,0.38P均〈0.01)。消极情感与社会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1);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36P〈0.01);与矛盾性呈正相关(r=0.25P〈0.01)。结论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因素相互影响,认知倾向可能作为中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治疗强迫症(OC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所有关于rTMS治疗OCD患者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CMA 2.0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共有强迫症患者5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rTMS组相比,rTMS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合并的Hedge's g值为0.65,(95%CI=0.34~0.96,Z=4.12,P0.001),总体有效率54.6%,合并的OR值为3.28(95%CI=1.79~6.00,Z=3.85,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TMS组较安慰剂rTMS组显示在高频(Hedge's g=0.54,95%CI=0.23~0.84,Z=3.39,P=0.001)、低频(Hedge's g=0.80,95%CI=0.25~1.35,Z=2.86,P=0.004)、刺激部位为背外侧前额叶(DLPFC)(Hedge's g=0.60,95%CI=0.31~0.89,Z=3.99,P0.001)均更能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rTMS组与安慰剂rTMS组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数据提示高频、低频刺激部位为DLPFC区rTMS治疗强迫症有效。  相似文献   
75.
帕利哌酮缓释片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根据1994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达780万,患病率6.55‰.大约2/3的患者长期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损害明显,功能残疾率高[1].  相似文献   
76.
莫名的情绪低落、说不出原因的身体疼痛、时不时会出现的心理焦虑……对此,很多人都会发出“我到底是怎么了?”的疑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患者对睡眠后主观评估的特点。方法:2000-10/2003-09对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和30名健康成人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和睡眠自评量表主客观评估。结果:失眠症患者不但有睡眠量的减少,同时存在有睡眠时间的判断错误,其中对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总觉醒时间及快速动眼睡眠时间这4个睡眠参数主客观评价分别为(67.43±29.32,37.83±13.73);(155.19±40.70,295.54±59.71);(208.84±56.67,110.86±20.77);(52.27±16.84,37.81±12.26)min,与对照组比较和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女性在各项指标主观评估上明显差于男性,女性和男性对4个参数的评估分别为(83.31±22.05,50.61±12.70);(136.47±36.95,184.89±25.65);(273.84±63.88,135.50±24.29);(78.68±22.00,26.28±6.34)min(P<0.01)。结论:慢性失眠症有着过分夸张症状的特征,女性比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78.
全身性癫癎伴高热惊厥附加症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定位全身性癫癎伴高热惊厥附加症的致病基因。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扫描的连锁分析方法对全身性癫癎伴高热惊厥附加症4个家系进行研究。结果 在染色体5q34多点连锁分析显示最大LOD值为3. 815。染色体单体型分析将连锁范围缩小至D5S820至D5S1476之间4. 0厘摩(cM)的区域。结论 全身性癫癎伴高热惊厥附加症致病基因定位在染色体5q34。  相似文献   
79.
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22例老年期焦虑症和 2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共病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 PSQI总分明显高于抑郁组(F值分别18.23,14.56,16.33,P<0.00);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焦虑组(F= 2.127,P<0.05)。比较共病组病期、SDS、SAS与PSQI各成分间的相关性发现,病期与入睡时间、总分呈 负相关关系(P<0.05),SAS与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 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更突出,其焦虑情绪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 情况更为密切,提示在老年期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改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80.
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SIA)检测 5 8例抑郁症和 3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游离T3、T4、TSH、IL 2、sIL 2R、IL 10、IL 12水平。结果 抑郁症患者组和对照组间血清T3、T4、TSH、IL 2、sIL 2R、IL 10、IL 12水平无明显差异 (P>0 .0 5 ) ;分型比较发现 ,双相组血清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3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 .0 5 ) ;单相组IL 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2水平与T3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单、双相抑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存在免疫或内分泌方面的异质性 ,双相抑郁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 ,单相抑郁存在由IL 2介导的免疫激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