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11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59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镜像疗法已广泛运用于脑卒中后的肢体康复, 但传统的镜像设备存在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不断有新型的镜像疗法设备问世, 在改进治疗技术的同时, 扩大了其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罗列出不同的镜像视觉反馈治疗设备, 并阐述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与不足, 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验证双侧肢体协调活动在镜像环境下的合理性,以及该治疗范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例接受数字化镜像疗法双上肢协同任务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积木障碍盒测试(BBT)、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和5次坐立测试(FTSST)进行评定。对参与试验的治疗师和患者进行主观问卷调查。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治疗后,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提高(|Z| > 2.527, P < 0.05)。治疗师和患者均认为该疗法适合脑卒中患者使用。 结论 基于左右制衡理论的镜像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安全、可行,可进一步临床验证疗效。  相似文献   
34.
35.
唑啉头孢霉素(Cefazolin)是一种新型先锋霉素、对固紫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抗菌作用,并比其它先锋霉素有更高的血清浓度。作者观察了唑啉头孢霉素对40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疗效、男25女15,年龄19~84岁,平均52岁。病情16例严重,24例一般。共计16例膀胱炎,24例肾盂肾炎;5例并发败血症,13例病人分别伴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处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电针刺激大椎、百会两穴,30min/d,共5d。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大鼠缺血前、缺血期间(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40、80、120、160、200、240min)的脑细胞外液,以测定Glu和GABA的浓度变化。大鼠再灌注24h后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分完毕后立即处死并取脑做TTC染色。结果 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细胞外液Glu和GABA浓度在缺血期间(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40、120、160、200min)均增加(P<0.01);电针预处理组Glu水平在缺血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120、160min低于缺血组(P<0.05或P<0.01)。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GABA浓度在缺血期间和再灌注期间均增加(P<0.01)。电针预处理组GABA浓度在缺血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160、200min与缺血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4h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组(P<0.01)。结论 电针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有脑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缺血区纹状体细胞外液Glu浓度和上调GAB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L5/S1双侧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62例,男46例,年龄26~86(52.8±10.4)岁,所有患者腰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腰椎CT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完整。根据是否伴有滑脱及Meyerding分度将患者分为无滑脱组(28例)、Ⅰ度滑脱组(46例)和Ⅱ度滑脱组(34例)。在腰椎轴位MRI的L5下终板层面测量椎体横截面积(V CSA)、竖脊肌横截面积(ES CSA)、多裂肌横截面积(MF CSA)以及关节突关节角度(FJA),并计算平均关节突关节角度(mFJA)、多裂肌相对横截面积(MF rCSA)、竖脊肌相对横截面积(ES rCSA)、多裂肌脂肪浸润率(MF FIR)及竖脊肌脂肪浸润率(ES FIR)。比较三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V CSA、mFJA、MF CSA、ES CSA、MF rCSA、ES rCSA、MF FIR以及ES FIR之间的差异,并使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病程、BMI、mFJA、MF rCSA、ES rCSA、MF FIR、ES FIR等参数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BMI、V CSA、mFJA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滑脱组女性患者(29%)占比显著低于Ⅰ度滑脱组(61%)和Ⅱ度滑脱组(76%)(P<0.05);无滑脱组的身高(1.68±0.06m)相较于Ⅰ度滑脱组(1.64±0.75m)和Ⅱ度滑脱组(1.63±0.54m)更高(P<0.05),病程相较于Ⅰ度滑脱组和Ⅱ度滑脱组更短(P<0.05)。三组间MF CSA、MF rCSA以及ES F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滑脱组的ES CSA和ES rCSA(3183.2±1196.38mm2和2.14±1.11)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2579.28±896.56mm2和1.65±0.65)及无滑脱组(2401.40±742.98mm2和1.56±0.58)(P<0.05);Ⅱ度滑脱组的MF FIR(40.70±14.05)%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30.39±12.98)%及无滑脱组(26.69±9.96)%(P<0.05);Ⅰ度滑脱组与无滑脱组间ES CSA、ES rCSA和MF F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81,95%CI:1.120~7.062,P=0.028)及MF FIR增加(OR=1.044,95%CI:1.003~1.088,P=0.034)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滑脱程度较重的双侧峡部裂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更严重,并且出现了竖脊肌的肥大,女性及MF FIR增加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杨青  贾杰 《中国医刊》2021,(1):22-2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以进展性认知损害为核心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据2008—2009年一项覆盖我国30个主要城市和45个主要乡镇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的发病率为5.14%(95% CI 4.71~ 5.57),其中 AD 发病率为 3.21...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揿针、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揿针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及肛门直肠动力、肛门直肠感觉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治疗后,2组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直肠顺应性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以上3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担心焦虑、满意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聚乙二醇4000散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可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肛门直肠动力、肛门直肠感觉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估血必净能否有效地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心肌损伤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心肌保护和炎性抑制作用,改善患儿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行NEC剖腹探查新生儿80例,出生胎龄足月患者,出生体重3050~5100 g;日龄3~27 d;5 min Apgar评分大于8分。入选患儿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NS组,40例,泵注生理盐水5 mL/kg泵注,40例)、血比净组(XBJ组,40例,给予血比净5 mL/kg泵注),分别在术前1 h、术毕即刻、术后12 h、24 h采取患儿静脉血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IL-17、TNF-α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水平,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同时记录患儿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SpO_(2)、多巴胺用量、乳酸值、术后住院时间及28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率、28天死亡率、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多巴胺用量,乳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RP、IL-17、TNF-α和肌钙蛋白(cTnI)、BNP的表达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能降低NEC患儿血清IL-17、TNF-α、cTnI及BNP的表达,缩短住院时间,推测与降低炎症反应、保护心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