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通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基础.方法 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脑血管阻力增加的麻醉猫及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了解其抗脑缺血的作用.结果 通脉注射液能明显促进再灌期EEG、电位幅度的恢复,并降低缺血区皮层细胞内钠、钙、水及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物MDA的含量,对麻醉猫正常血压无影响,但可增加其脑血流量,同时降低脑血流阻力.延长小鼠常压缺氧的死亡时间和显著延缓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肌耗氧量后小鼠缺氧的死亡时间.结论 通脉注射液有良好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脑细胞内钠、钙潴留及抗脑水肿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Gensini总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42例,中度病变组47例和重度病变组49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0例,双支病变组49例和三支病变组49组。选取同期该院的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P-PLA2、NEFA水平,并分析血清LP-PLA2、NEF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对随访3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不同病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LP-PLA2、NEFA、伴随糖尿病及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吸烟、喝酒、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9年4月,46例健康体检者未出现心血管事件,138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57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1.3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变程度[OlR=2.546(95% CI:2.001,4.013)]、不同病变支数[OlR=2.453(95% CI:2.000,4.014)]、血清LP-PLA2 [OlR=2.453(95% CI:2.758,5.346)] 和NEFA [OlR=4.034(95% CI:2.014,5.896)]为冠心病患者3年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NEFA高表达,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IP患者(SIP组)5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SIP患者(非SIP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中有吸烟史、饮酒史、发热以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的比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等检查结果。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SIP组相比,SIP组有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发热及颈部/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其他因素如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以及饮酒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发热以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是SI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血液净化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疗法对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以及血液净化相关技术的应用选择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至2005年8月本院接受血液净化(A组)的103例老年ARF的临床及透析资料,并与1975年8月至1990年8月本院未开展血液净化(B组)的112例老年ARF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A组103例中死亡33例,死亡率32.1%;B组112例中死亡91例,死亡率8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净化疗法对老年ARF的疗效确切。血液净化的介入时期、方法选择与疗效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羟嘌呤醇(Oxy)增强缺血后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力的长期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SV120小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MI)对照组、假手术组和Oxy治疗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小鼠缺血后心力衰竭模型.Oxy治疗组口服1 mmol/L Oxy.9-11个月后,对三组小鼠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取右心室束状肌分析其心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变化.应用激光光栅衍射测定肌节长度;应用离子渗透微注射法向样本心肌细胞内注入Fura-2荧光染料,测量心肌细胞质内游离Ca~(2+)浓度([Ca~(2+)]_i);通过应用ryanodine和增加刺激频率的方法使心肌达到强直收缩,即心肌纤维与Ca~(2+)的相互作用处于稳定状态,分析在稳定状态下心肌收缩力-细胞内钙关系;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肌丝蛋白的氧化情况.结果 长期口服Oxy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脏收缩功能,减小室壁厚度;明显改善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有效地增强心肌收缩力,显著提高稳态时心肌细胞钙激活的最大收缩力(F_(max)).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MI对照组心肌肌丝蛋白相比,Oxy治疗组中的肌动蛋白氧化修饰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长期服用Oxy能够有效改善衰竭心肌的工作状态,改善/促进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增强心肌收缩力.这种长期作用的机制是抑制心肌肌丝中肌动蛋白的氧化修饰,从而增强肌丝对钙的敏感性,增加收缩力.Oxy由于对[Ca~(2+)]_i的增加较小,能够减轻细胞内Ca~(2+)负担及其所带来的负作用,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目的:提供通脉注射治疗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益气活血的药效学依据。方法:以NS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进行大鼠、小鼠研究。结果:通脉注射液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减少血小板细胞的粘附性;能显著延长大鼠的出血时间和小鼠的凝血时间,但对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脉注射液有活血通脉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单纯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8月,我院采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单纯性压缩性胸腰骨折24例,26椎,椎体后壁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置入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进行允填。结果24例24h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前骨折椎体前壁的高度为(18.25±3.12)mm,术后椎体高度为(20.53±1.33)mm(t=2.1473,P=0.00);术前骨折中线的高度为(14.39±2.55)mm,术后椎体中线高度为(19.54±1.27)mm(t=3.1865,P=0.00);术前骨折椎体后缘的高度为(23.86±1.88)mm,术后椎体后缘的高度为(24.46±2.02)mm(t=1.2953,P=0.149),均提示伤椎前中部高度恢复明显。后凸畸形纠正范围14°~26°,平均18.7°。术后24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1月,未诉明显疼痛,X线示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单纯性胸腰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影响拔牙后即刻种植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拔牙后立即植入人工牙可缩短治疗等待时间、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并可保存牙龈乳头,利用原有牙齿长轴,获得修复体的美观效果。本文从病例的选择、手术注意事项、术后维护及修复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拔牙后即刻种植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9.
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运用原则,并初步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14例患者共37个牙位在拔牙同时植入了种植体,其中6例共14个牙位即刻种植后又行即刻修复。平均4个月后进行Ⅱ期手术和最终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2个月。结果 除1例2枚种植体于即刻种植并即刻修复后3周松脱外,其余病例自修复完成至最后一次复查,临床效果良好,4年累积存活率达到94.6%。结论在适当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成功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0.
种植体周Ⅰ、Ⅲ型胶原的分布及与骨整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种植体周骨整合形成后在骨质改建过程中胶原的作用.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及偏振光显微镜的观察,考察了天然牙周、种植体周及拔牙窝的颈、中、底不同部位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及与骨整合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种植体周的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具有和天然牙、拔牙窝不同的分布特点.在牙种植体周牙槽窝的中部和底部Ⅰ、Ⅲ型的胶原纤维的数量及其比值高过天然牙和拔牙窝;而在同一牙窝内的分布较均匀.结论提示二者对骨整合具生物学及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