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调查本院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现状,并探讨产酶与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院内感染PA菌株112株,进行药敏、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MBL)和头孢菌素酶(Amp C)的检测。构建PA产β-内酰胺酶与耐药之间的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评价产酶预期概率(PRE)与多重耐药(MDR)在筛查PA产酶菌株中的价值。结果我院PA菌株对阿米卡星、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都70%,ESBLs、MBL和持续高产Amp C酶的阳性率分别为3.6%、8%和16.1%。PRE筛查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达100%和93%,分别高于MDR的96.2%和74.4%。结论临床应加强对PA产β-内酰胺酶的监测,以Logistic回归PRE值为指标筛查产β-内酰胺酶菌株,要优于以MDR为指标。 相似文献
52.
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Junior尿十项分析仪具有测定项目多.性能比较稳定、操作迅速、结果重复性好的特点。但其报告方式与手工法有所不同,其结果与手工法相比较,也存在着差别,易给临床判断引起混淆,据此.我室通过大量标本检测和对照,有以下几点体会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53.
54.
55.
目的 用Folin-Cioealteu法测定不同产地石榴皮总多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Folin-Ciocaheu法(λ=760 nm),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测定不同产地的石榴皮总多酚含量.结果 石榴皮总多酚的含量在0.024 5~0.245 0 mg/ml范围内峰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γ=0.9991,n=6),样品平均回收率(n=9)为103.3%,RSD为1.08%,精密度RSD为0.31%(n=6),重复性RSD为0.51%(n=6),供试品溶液稳定性RSD为0.65%(4 d内).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是检测石榴皮总多酚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6.
57.
白背叶提取物WF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背叶提取物WF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接种2215细胞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提取物WF培养8 d,以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为指标评价WF对2215细胞的毒性.收集最大无毒浓度下的培养液,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 在最大无毒浓度下,WF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WF抑制HBsAg的半数有效量(IC_(50))为8.61 μg/ml;抑制HBeAg的IC_(50)为20.87 μg/ml.结论 WF可明显抑制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具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对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进行分型,为以 展肌上缘动脉弓为蒂逆行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81例足动脉铸型标本和2只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观察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走形与分布。 结果 根据 展肌上缘动脉弓的形成将其分为3型:Ⅰ型.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主要由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占22.9%(19例)。Ⅱ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主要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形成,占3.6%(3例)。Ⅲ型.混合型: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与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及其分支相互吻合形成。根据吻合形式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两个亚型,Ⅲ1型.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直接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吻合形成,占48.2%(40例);Ⅲ2型.间接吻合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发出后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其分支相互吻合成环形,占24.1%(20例)。 结论 根据 展肌上缘动脉弓形成的不同分为内踝前动脉与跗内侧动脉型、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又分为直接吻合型和间接吻合型两种亚型。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链皮瓣带蒂转位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新鲜男尸正常上肢标本12侧:10侧乳胶灌注显微解剖,2侧制作铸型标本研究桡动脉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肌间隙发出皮支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以桡骨茎突至外上髁连线中点为分界划分前臂远、近两段。结果 (1)桡动脉发出肌间隙皮支9.1支,其中前臂远段发出皮支6.8支,直径(0.45±0.14)mm,蒂长(1.2±0.48)cm;前臂近段发出皮支2.3支,直径(0.68±0.12)mm,蒂长(1.9±0.53)cm。桡动脉在前臂远、近两段发出的肌间隙皮支的参数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桡骨茎突近端(3.0±0.67)cm和肱骨外上髁远端(9.01±1.74)cm,分别有直径(0.59±0.08)mm,蒂长(1.41±0.26)cm和直径(0.67±0.09)mm,蒂长(1.87±0.62)cm恒定粗大皮支从肌间隙穿出;(3)相邻皮支穿深筋膜后,其终末支间形成与肌间隙长轴平行的血管链。结论以桡动脉肌间隙远、近段皮支设计带蒂转位皮支链皮瓣可用于修复腕部及肘部小范围软组织损伤,避免了其主干动脉的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