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消化不良的自身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北京8家医院消化科门诊的180例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治疗2周症状积分下降<30%的消化不良患者,根据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基础疾病分成胃肠疾病相关的消化不良(A组)和胆系疾病相关的消化不良(B组),使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2片/次,3次/d)2周,观察治疗前、后上腹胀、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积分变化,计算有效率,同时观察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腹胀、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积分及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1),各单项症状及总症状有效率均在84.9%和92.5%以上.1例患者于复方阿嗪米特治疗14 d时出现皮疹伴有瘙痒,3 d后皮疹消退,未遗留其他不适及检验异常.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可以有效缓解多潘立酮治疗无效的消化不良患者的上腹胀、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2.
随着结肠肿瘤等肠道疾患的增加,肠道手术及结肠镜检查数量与日俱增。目前国内术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多为结肠镜检查前2~3d进流质或低残渣饮食,再加泻药及镜检前灌肠,而在日本及欧、美各国则早已普遍采用口服肠道清洗剂取代传统的肠道清洗方法作为结肠镜检查及肠道手术前的预处置手段。我们通过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比观察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恒康正清)用于结肠镜前清洁肠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患者,男,6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9年,加重1周."于2003年3月18日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瘙痒,伴食欲不振、消瘦,无腹痛、发热.查ALT 44IU/L,AST 53IU/L,ALP 168IU/L,GGT 179IU/L,TBIL 64.98μmol/L,DBIL 45.02μmol/L,B超、CT均提示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占位.疑诊胆管癌,行手术探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管、胆总管、肝管均硬韧,呈索条状,胆总管壁厚约0.2cm,肝脏未见结节及肿物.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56岁。间断上腹痛30年,加重1d入院。腹痛多为空腹、夜间痛,伴反酸、烧心。5个月前症状加重伴呕吐。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后降段后壁直径1cm溃疡,幽门水肿;腹部B超见胃潴留;保守治疗后缓解。1d前突发持续上腹痛,向腰背放射,并扩散到右下腹,伴呕吐。体检:T38℃,P100次/分,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对正常人群中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者率及排便习惯进行研究 方法对828名医院职工进行肠功能紊乱症状的问卷调查,以罗马标准作为IBS的检出标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7.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vi,HP)关系密切,因而成为近年胃肠病学家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我们自1986年建立了稳定的研究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以后,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地研究,包括HP在上胃肠疾病中的检出率、透射和扫描电镜检查所见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诊断和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等。研究证实了HP在上胃肠疾病中有很高的检出率:十二指肠溃疡病86.5%;胃溃疡病72.7%;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28.
2.112 针刺足三里和内关穴对猫食管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往曾有报道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改善食管蠕动和降低LES的压力,改善贲门器质性梗阻和机能性梗阻(achalasia)病人所致的吞咽困难.我们意图通过针灸对猫(动物)实验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针刺对食管动力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应用6只健康猫(2.5~3.5kg),LES压力和食管体运动经荷兰M MS压力检测系统和7导测压管检测.观察静息状态(10min)针刺中(3min捻转)滞针期(10min) 停针后(10min),并重复3次,比较针刺足三里穴位(双侧)和内关穴(双侧)对食管动力的作用 .结果 18次针刺足三里穴时有67%(12/18)LES压力增加,6只猫针刺反应率为3 3%~100%,增幅为17.5~90.8%,针刺后LES变化率平均为88.8%.针刺内关穴18次中,仅 6次LES有轻微增高,变化率为20.8%,针刺足三里穴与针刺内关穴相比差异显著(P<0 .05).针刺上述2个不同穴位时,食管体蠕动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LES压力有明显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阻断后针刺足三里穴位(双侧)时食管动力的变化,探讨针灸对食管作用的途径.方法我们研究了11只健康猫(2.5~3.5kg)在禁食8h,麻醉后平卧安置实验台上.应用荷兰MMS测压系统,7导测压管检测LES和食管体压力,比较针刺前、针刺时、滞针时和停针后的食管压力变化.6只猫给以阿托品0.2mg/kg,后应用上述方法观察,5只猫在行颈部迷走神经主干切断术前后做同样实验.结果给予阿托品后4只猫LES压力明显下降,1只压力消失,另1只无变化, 食管体蠕动波幅给药前后无变化,但用药后蠕动波收缩时限明显延长;迷走神经主干切断术组,3只猫LES压力消失,2只猫LES压力明显下降(变化率大于50%),3只猫食管体蠕动完全消失,2只猫仅残留很低的蠕动压力.迷走神经切断后LPS和食管体对针刺足三里穴完全无反应 .结论迷走神经阻断及迷走神经主干切断后,猫的食管动力可发生明显变化 ,且在阻断或迷走后LES对针灸刺激无反应,揭示迷走神经是针灸对食管动力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0.
腹水鉴别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腔内出现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腹水。正常人腹腔内可有少量液体约〈100ml,对腹腔内脏器官,特别是胃肠道等起润滑作用。病理状态下,腹腔内则积聚过量的游离(多见)或限局(相对少见)液体量超过100ml,可达数百甚至上万毫升。疾病一旦并发腹水,常提示疾病的严重性。导致腹水的病因甚为复杂,目前由于超声等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确定腹水的存在,甚至较为精确的进行腹水定量已非难事。但医生要对一个腹水患者尽早作出正确的病因诊断,必须掌握熟练的腹水诊断程序和正确的诊断基本思路。其程序和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