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耳廓畸形是一个高难度的手术,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高超技艺,还取决于患者的心理及术后的精心护理,如果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正确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建立起平常心,正确地面对手术,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则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对13例小耳畸形患者的护理我们发现,术前的心理调节、术后的健康指导及出院指导是巩固手术疗效、促进疾病康复的关键,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9~36岁,均为小耳畸形,其中单耳缺损右侧Ⅱ度8例,Ⅲ度5例:左耳5例,用自体肋软骨11例,人工支架2例。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由于患者长期的耳缺损,甚…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正颌外科治疗的术前与术后正畸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病例35例,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前正畸治疗必须完成个别牙齿错位的调整,纠正牙弓形态与宽度的不调和牙齿代偿的去除;术后正畸的主要目的是牙弓内残留间隙的关闭和咬合关系的进一步精细调整。结论:只有完善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与正颌外科手术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4.
陈侠  谢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2):260-263
目前临床有许多有效的治疗青光眼的药物,但是由于传统给药系统的限制,导致了较低的生物利用度、较差的患者依从性以及一些毒副作用.药物缓释系统通过局部滴眼、眼内或结膜下注射、手术植入等手段可实现在病灶局部缓慢释药.聚乳酸-乙醇酸、脂质体、壳聚糖等具有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的缓释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可能成为治疗青光眼药物不可取代的载体.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大鼠的正常眼压值,了解其分布规律及昼夜波动现象,建立正常参数标准,为进一步建立青光眼模型和对疾病的治疗及视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实验于2004-10-20/2005-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105只,体质量150~350g,雌雄不拘,统计眼内压值的大小及其分布;另选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75~225g,用于眼内压昼夜波动的测量统计。所有实验大鼠在10g/L戊巴比妥纳5mL/kg腹腔注射全身麻醉状态下用Tono-PenXL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所有眼内压的测量,均在大鼠麻醉后相同时点测量。正常眼压值在6:00~20:00测量并记录2次;眼压波动统计分别于6:00~7:00,11:00~12:00,15:00~16:00,19:00~20:004个时段测量记录2次,连续4d。结果:正常眼压统计105只大鼠,其中5只大鼠因麻醉过量而死亡,剔除数据,获得400个眼内压值;眼压昼夜波动实验20只大鼠全部完成,所有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SD大鼠6:00~20:00正常眼压,进行描述性统计,K-S分布拟合检验,结果提示大鼠眼压统计呈高斯分布,其均值(18.09±3.87)mmHg(1mmHg=0.133kPa),95%置信区间的均值波动范围是17.71~18.45mmHg(K-S值为1.20,P=0.112);6:00~20:00大鼠95%眼压正常范围是11.99~24.15mmHg。②4个时段眼压测量数据的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各时段眼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22.36,P值接近0);多重比较结果:6:00~7:00眼压均值均低于11:00~12:00,15:00~16:00,19:00~20:00眼压均值[(16.17±2.74)mmHg,(17.51±3.41)mmHg,(18.24±2.45)mmHg,(19.65±3.24)mmHg,P均<0.05];19:00~20:00眼压均值最高,平均值相差近3.5mmHg。结论:大鼠眼内压的正常范围呈高斯分布,具有同人类一样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上午眼内压较低,然后逐渐升高,晚间眼内压明显高于白天,随后回落至基础眼压。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ox—LDL作用下丘脑垂体后条件培养液对内皮细胞MDA代谢和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下丘脑血管中枢对AS形成的影响。方法:按下丘脑(H组)、下丘脑+垂体(HP组)、ox—LDL作用下丘脑(ox—H组)、ox—LDL作用下丘脑+垂体(ox—HP组)和对照组5组分别收集条件培养液,培养正常及受损内皮细胞。收集上清液检测MDA含量,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CAM—1表达。结果:MDA和ICAM—1的变化:4个实验组的条件培养基对正常内皮细胞MDA的代谢和ICAM—1的表达部有下调作用(P<0.05);而对受损内皮细胞MDA的代谢和ICAM—1的表达有所不同,ox—H组和ox—HP组与H组和HP组相比,两者的下调作用明显减弱(P<0.01);与同组的正常内皮细胞相比,有明显加重脂质过氧化作用(P<0.01)。结论:ox—LDL作用下丘脑垂体后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内皮细胞起抗损伤作用,对受损内皮细胞的抗损伤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7.
28.
20 0 2年 5月 2 8日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乔善乡乔本村拉伦屯发生一起原因不明引起群体性中毒事件 ,给当地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事件发生后 ,各级政府都很重视 ,为查明原因 ,县卫生局立即组织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等有关技术人员赶到事件发生地点进行调查和处理 ,公安部门也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最后事件发生的原因已基本查明。1 基本情况  乔善乡乔本村拉伦屯位于乔善乡东部 ,距乡政府所在地约 2 .5公里 ,共有 72户 ,人口 2 83人。其中外出人口 2 8人 ,该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无工业生产及矿产开采 ,既往无…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组织来源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探讨不同组织来源对细胞培养的影响。方法分别取正常人、青光眼患者及翼状胬肉患者Tenon囊组织,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成纤维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拍照记录,分别取传代第3、4、5代的成纤维细胞,于接种后第3天行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青光眼组、翼状胬肉组较正常人组Tenon囊成纤维细胞离体培养细胞生长无明显差异,培养细胞2 d至6 d处于对数生长期。结论青光眼、翼状胬肉患者Tenon囊组织离体培养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增殖特性较正常人无明显差异,提示对相关疾病的研究及药物治疗的评价应以体内实验为主要参考,才能准确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on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 Thirty hemiplegic patients meeting the eligible criter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treatment group (n = 13 ) and a control group ( n = 17).All subjects accept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after physical training, while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ysical training only.Motor 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percentages of changes in maximum loading on affected lower limb (PL%), Barthel index (BI), 5m maximum back and forth walking speed (5m MBFWS), Berg balance scale ( BBS),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 lower limb) (FMA-L)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 and at the end of sixweek training.Results In both groups, all measurements at the end of training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compared to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After the whole training course, PL% and 5m MBFWS (m/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compared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 and the other measurem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Motor imagery therapy had positive effect on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of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