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16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6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12.
13.
14.
15.
急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221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急性戊型肝炎患者221例的流行病学资料. 分别比较年龄18岁以下、18-60岁和60岁以上患者组, 单纯急性戊肝组和重叠慢乙型肝炎、酒精肝组以及单项抗-HEV-IgG阳性组与抗-HEV-IgM阳性组病例的病程、生化学指标、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21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18岁以上者188例, 占84.8%; 男女之比3.92∶1; 职业分布特点是外出务工者108例, 占48.8%; 2-5月份发病患者数占当年发病患者数的67.8%, 随患病年龄增加, 表现出住院时间延长, 病死率增加, ALT、ALB水平呈下降趋势, 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重叠乙型肝炎和酒精肝组的重肝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7.8%、1.9%和6.0%、3.0%, 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的2.1%和0.7%. 抗-HEV-IgG阳性与抗-HEV-IgM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各项生化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戊型肝炎成年人多发, 外务工者高发, 有冬春发病高峰.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老年戊型肝炎及在乙型肝炎、酒精肝基础上重叠戊肝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老年男子雄激素缺乏治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年龄增加 ,男性生殖系统功能逐渐降低 ,睾酮生成减少 ,这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Kaufman〔1〕认为老年男性存在性激素逐渐降低 ,75岁时仅为成年男性的 2 / 3。因此 ,激素的替代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并被广泛应用。本文对6 0例老年男子部分雄激素缺乏患者给予安雄和还少丹对比治疗。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正常组 :5 5例健康体检男性 ,年龄 6 1~ 80岁 ;否认心、肝、肾等疾病史 ,自我评分正常。 (2 )治疗组 :6 2~ 81岁 ,6 0例 ;自我评分有体能问题 12例 ,血管舒缩症状 6例 ,精神心理症状 10例 ,性方面症状 36例… 相似文献
17.
表现为咽痛的不典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62岁。因反复发作咽部疼痛1个月入院。疼痛呈刀割样,较剧烈,多局限在咽部,可放射至双下颌角,多于活动、情绪激动时出现,有时静息时也可发生,咀嚼、说话、刷牙可诱发。每次发病时间不等.10分钟至两小时,伴焦虑烦躁.不敢吞咽,但无明显心前区疼痛、胸骨后疼痛及压闷感,发作间期无任何不适。曾就诊于本市多所大医院耳鼻咽喉科及神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单片复方制剂(SPC)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与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治疗24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已使用单药治疗但血压未达标的老年(60~80岁)高血压患者19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98例换用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B组98例换用氨氯地平5mg/缬沙坦80mg,随访24周,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监测血生化指标;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进行尿蛋白检测。结果 181例完成了24周随访研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在用药后第4周开始明显下降[与入组时同组相比,A组收缩压(147.5±9.3)比(159.5±5.6)mmHg、舒张压(83.5±7.7)比(90.6±7.9)mmHg、脉压(62.5±7.6)比(68.3±7.2)mmHg;B组收缩压(145.8±10.1)比(158.7±6.3)mmHg、舒张压(83.7±8.8)比(91.3±6.5)mmHg、脉压(61.7±7.3)比(69.2±8.5)mmHg;均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时期达标率为90.0%,B组时期达标率为91.2%;入组24周与入组时同组相比,两组LVMI、颈动脉IMT及斑块总积分、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指标组内及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血钾有所下降,B组心率有所升高。结论 2种SPC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安全,都可以改善靶器官亚临床病变,各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