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观察针刺中渚、太溪穴治疗脑梗塞后感觉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刺组方,治疗组在组方基础上加中渚、太溪两穴。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渚、太溪穴对感觉性失语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2.
临床资料 例1女性,58岁,以“四肢麻木伴走路不稳,视物成双5d”于2010年4月15日入院。发病前无明显感染史。体检:双眼外展受限,内收及上、下视可,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四肢肌力Ⅴ级。共济检查未见异常。有心慌症状。例2女性,61岁,以“头晕伴四肢末端麻木3d”于2010年8月1日入院。发病前有感冒史。体检:左眼外展受限,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四肢肌力Ⅳ级。双手及双足痛觉减退,双下肢共济欠稳准。无自主神经受损症状。例3男性,29岁,以“头晕,视物成双伴走路不稳2d”于2010年8月17日人院。发病前有腹泻、发热史。体检:双眼外展受限,内收及上、下视稍差,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四肢肌力Ⅳ级。双下肢共济欠稳准。无自主神经受损症状。  相似文献   
33.
扩散张量成像是在扩散加权成像基础上改进和发展来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它利用水分子扩散运动存在各向异性的原理,从多个方向对其进行量化,从而反应活体组织细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更为客观的发现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有助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并可对其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进行客观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肯定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definite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DALS)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uron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F波改变特点,以及病情和病程对MCV和F波的影响。方法 对46例肯定型AL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MCV和F波进行测定。结果 患者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深神经的末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明显延长。F波的出现率、近端段/中枢潜伏期和左右往返脊髓的近端段/中枢潜伏期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患者重度组4条神经的DML显著延长,MCV明显减慢和波幅明显降低,重度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DML、MCV和波幅与轻度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随访患者组3年,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检查结果经配对方差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MCV和F波可作为ALS电生理诊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检查,其异常程度与病情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头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低频rTMS治疗20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以及治疗后1、2、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评分[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TWSTRS)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结果 20例患者经rTMS治疗后1、2个月的TWSTRS评分[(17.6±14.3)、(18.5±14.2)分]与治疗前[(23.5±14.0)分]相比明显下降(t=2.632、2.149,均P<0.05),但治疗后2个月时的评分较治疗后1个月有所回升.2个月内总有效率为60%(12/20),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治疗前(46.5%±7.3%、40.2%±5.9%)相比,患者治疗后的静息阈值(49.9%±9.2%,t=-3.235,P<0.05)、易化阈值(43.9%±8.8%,t=-2.339,P<0.05)升高,皮质静止期显著延长[分别为(96.1±24.5)、(121.6±27.7)ms,t=-7.223,P=0.000].结论 低频rTMS有助于缓解头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短期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6.
刘深龙  谢炳玓 《山东医药》2009,49(12):67-69
选择健康志愿者31名,于两个温度水平(47℃、51℃)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刺激右上肢前臂掌侧及下肢内踝上皮肤。记录刺激后受试者刺激疼痛分级、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发现两个主要波形成分Cz/N和Cz/P可以被诱发接收,47℃和51℃两温度下刺激前臂掌侧皮肤的疼痛强度评分分别为(6.4±O.7)分和(8.0±0.7)分,刺激下肢内踝上方皮肤为(6.3±0.8)分和(7.9±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P的潜伏期和上下肢长度呈正相关。认为CHEP在上、下肢部位刺激时能够在所有正常人稳定、可靠的引出,结合目前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能够更好地评估伤害性传导路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标准,并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进行痛温觉传导通路功能评价,评价CHEP在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的MS患者36例和健康人40名,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Medoc,Israel),在2个强度水平(47、51℃)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选择右上肢前臂掌侧前1/3处、右下肢内踝上皮肤和腰部.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健康对照组予以47℃和51℃分别刺激上下肢,CHEP的引出率为100%;MS组上肢4例,下肢5例未引出肯定CHEP波形.我们通过对下肢和腰部刺激计算得出A8纤维传导速度为(18.1±7.3)m/s.MS患者存在痛温觉减退症状的上肢21例,下肢29例,其反应性疼痛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6.1±0.9,下肢5.6±1.3]较对照组(上肢8.0±0.7,下肢7.9±0.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9、-5.272,P<0.01).存在痛温觉障碍且能够诱发出CHEP波形(上肢17例,下肢24例)的上下肢N波潜伏期[上肢(387.3±34.2)ms,下肢(489.9±70.2)ms]较对照组[上肢(346.0±25.5)ms,下肢(400.8±24.4)ms]明显延长(t=4.790、4.798,P<0.01)、N-P波幅[上肢(30.5±12.8)μV,下肢(28.2±16.2)μV]较对照组[上肢(49.3±16.0)μV,下肢(42.2±16.7)μV]明显减低(t=-4.612、-3.144,P<0.01).MS患者下肢CHEP检测的异常率(26/36,72.2%)高于上肢(16/36,44.4%,P=0.031)和体感诱发电位(19/36,52.8%,χ~2=4.261,P=0.039).上肢未存在痛温觉障碍的15例MS患者中,有3例CHEP异常,下肢7例中有2例CHEP异常.结论 CHEP提供了一种临床实用的、非侵入性的客观检查方法,它与侧重于结构异常的MRI不同,重点检测伤害性通路的功能改变,所以结合MRI和其他诱发电位能够更有效的辅助诊断MS,评价伤害性通路的情况,揭示亚临床病灶的存在.  相似文献   
38.
痛觉诱发电位是通过激光产生放射性热选择性兴奋Aδ和C伤害性感受器,经脊髓丘脑束上行传导,于大脑皮层记录,能提供传统体感诱发电位所得不到的重要信息,在周围神经病、脊髓和脑干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随着痛温觉和触觉在皮层的分区研究越来越明确,痛觉诱发电位在检测丘脑-皮层水平损伤的应用也将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在慢性疼痛和偏头痛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探测临床可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潜在肿瘤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可疑PNS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对所有患者行随访病理检查或临床最终诊断,并将结果与PET/CT显像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中PET/CT显像发现可疑恶性病变或既往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9例,阴性11例.9例阳性者中3例为假阳性.PET/CT显像对PNS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8.57%(11/14),85.00%(17/20),6/9和100.00%(11/11).6例真阳性中4例治疗方案得以修正,经抗肿瘤和免疫疗法后神经异常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可疑PNS中的应用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发现恶性肿瘤,也能对肿瘤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探测临床可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患者潜在肿瘤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可疑PNS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对所有患者行随访病理检查或临床最终诊断,并将结果与PET/CT显像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中PET/CT显像发现可疑恶性病变或既往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9例,阴性11例.9例阳性者中3例为假阳性.PET/CT显像对PNS恶性肿瘤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8.57%(11/14),85.00%(17/20),6/9和100.00%(11/11).6例真阳性中4例治疗方案得以修正,经抗肿瘤和免疫疗法后神经异常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可疑PNS中的应用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发现恶性肿瘤,也能对肿瘤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