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优选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结合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效应曲面法,考察乙醇浓度、溶剂量、水浴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确定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0%,乙醇体积为35 m L,水浴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1 h。在此条件下提取总环烯醚萜苷含量为16. 42%。结论:Box-Behnken效应曲面法用于提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的优化筛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43.
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生化指标及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盾叶薯蓣药材的品质.方法:对诱导获得的盾叶薯蓣四倍体株系进行了试管苗生化指标及薯蓣皂苷元含量分析.结果:大部分四倍体株系APX、SOD和POD的活力高于或相近于二倍体株系,可溶性蛋白电泳谱带也表明,四倍体株系与对照株系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经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对照株系相比薯蓣皂苷元含量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四倍体株系薯蓣皂苷元含量都超过了二倍体株系.结论:经诱导获得的四倍体株系在生理生化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与二倍体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多倍体诱导可以作为盾叶薯蓣优良品种选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测得85-5,北京1号,白状元,沁怀,白选,沁怀郑共6个品种108份怀地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结合高效液相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的样品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含量,并利用TQ软件将光谱信息与测得含量相关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4 67,0.934 96,0.951 54,校正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0.016 6,0.015 9,0.022 8,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017 00,0.007 86,0.012 50,交叉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分别为0.032 13,0.030 36,0.069 22,以及性能指数(performance index,PI)分别为92.5,82.7,83.1;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NIR模型预测值与HPLC测得参考值的P分别为0.422,0.549,0.131,均0.05,表明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绿色,可用于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5.
目的克隆地黄中介体亚基基因Rg Med6,分析其编码的蛋白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特性。方法利用地黄转录组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获得拟南芥Med6的同源基因片段,通过序列拼接获得RgM ed6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在NCBI上进行BLASTp获得RgM ed6的同源蛋白,用MAFFT进行多序列联配,应用MEGA 6.0构建系统进化树,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g Med6在地黄不同组织以及逆境胁迫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获得1条924 bp的c DNA序列,包含1个771bp的完整ORF,编码256个氨基酸,具有Med6蛋白的典型结构域和1个潜在的核定位信号序列。Rg Med6在检测的5个地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地黄叶片里表达强度最大,其次为花蕾,在茎中表达量最低。在连作地黄块根中RgM ed6的表达量降低,Na Cl胁迫处理下Rg Med6的表达量升高。结论首次克隆了地黄中介体亚基基因Rg Med6,为阐明其在地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分子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适于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遗传转化的激素质量浓度和潮霉素质量浓度。方法以地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转化,分析了潮霉素和乙酰丁香酮(AS)对抗性愈伤诱导率和再生芽分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潮霉素的质量浓度对抗性愈伤和抗性芽的产生影响很大,影响抗性愈伤诱导的临界质量浓度为9 mg/L,影响抗性芽分化的临界质量浓度为6 mg/L,适宜于进行地黄遗传转化的质量浓度为12 mg/L。侵染培养基和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的AS可以极显著提高转化效率。PCR扩增和β-葡萄糖苷酶(GUS)染色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成功整合到地黄基因组中。结论建立了有效的怀地黄稳定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为地黄的分子生药学研究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遮阴对地黄块根性状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测序阐明遮阴抑制地黄块根膨大的分子机制。方法对地黄进行全光照、60%遮阴、90%遮阴处理,测块根性状及光合特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90%遮阴处理和自然光照的地黄块根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遮阴后块根长度、直径和单株块根产量均显著降低,90%遮阴处理块根几乎不膨大。地黄块根中薄壁细胞层数减少,导管比例升高。随遮阴程度增加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能力下降。转录组分析共获得3 34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 396个下调,1 952个上调;通过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将遮阴后差异表达的1 668个基因(53.4%)富集到11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17个代谢通路富集达到显著水平。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通路最先得到富集,其次是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苯乙醇苷生物合成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也得到了显著富集。在激素信号通路中,多数基因上调表达。遮阴后差异表达的16个扩展蛋白基因中11个下调表达,仅有5个上调表达,与淀粉降解有关的2个β-淀粉酶基因(Bmy)基因均上调表达,而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下调表达,参与木质素合成的多数基因下调表达,纤维素合成基因多数上调表达。结论遮阴后地黄光合能力下降,光合产物减少,地黄通过一系列激素通路基因的差异表达对遮阴作出响应调控,使块根膨大受阻。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KMA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2:4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3.0nm,柱温为30℃。结果:薯蓣皂苷在0.40-4.0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7(n=7)。平均回收率为101.65%,RSD为2.2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以作为盾叶著蓣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知母中知母皂苷B Ⅱ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实现知母皂苷B Ⅱ含量的快速、简便、高效测定。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知母皂苷B Ⅱ的含量作为实测值,并采集知母样品 的近红外光谱图,运用TQ Analyst 8.0数据分析软件中的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预处理、波段范围及主成分数的选择,将实测值与近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关联,建立知母皂苷B Ⅱ的最佳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所建立的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验证均方差(RMSEP)、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以及性能指数(PI)分别为0.975 15、0.094 2、0.080 0、0.369 20、91.0。结论:运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HPLC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能够实现知母中知母皂苷B Ⅱ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0.
目的:测定栀子不同部位(皮、仁、须)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对其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比较栀子不同部位成分含量及组成差异,为栀子皮、仁药效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探究栀子须的开发利用价值,避免栀子药用资源浪费。方法: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总环烯迷萜苷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栀子不同部位3个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采集栀子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分别建立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栀子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采用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栀子不同部位指纹图谱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河南、福建、江西栀子皮、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相同,栀子苷含量为福建河南江西,福建栀子皮中3种成分含量远远高于河南、江西。西红花苷Ⅰ和总环烯迷萜苷含量为福建江西河南,福建、江西总环烯迷萜苷含量远远高于河南。不同产地的栀子须中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比较,栀子苷、西红花苷I含量为福建江西、河南;总环烯迷萜苷含量为福建江西河南。同一部位,栀子皮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除了S13~S15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在0.9以上;栀子仁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除了S22~S30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在0.9以上;栀子须指纹图谱共标定16个共有峰,除了S7~S9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在0.9以上。不同部位,栀子须与皮、仁指纹图谱差别较大,须部位峰数减少,峰2,3,5的峰高须皮仁;仁部无峰X,峰高须皮;除峰17外,仁部位图谱各峰的峰高均高于皮部位。结论:栀子皮、仁部位指标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栀子须中总苷含量较高,可用于提取总环烯醚萜苷。所建指纹图谱可以反映栀子不同部位成分含量差异及种类分布,为栀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临床上栀皮、栀仁分开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