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CRP浓度。98例患者被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n=3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6)和急性心肌梗死组(n=20);又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n=56)及多支血管病变组(n=42);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浆CRP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组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在冠心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CRP浓度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而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浓度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多支血管病变组CRP含量更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血浆CRP浓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后应用两种血管穿刺闭合器在股动脉径路止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结果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对照。 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6-03/2007-08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36例,男246例,女 190例,年龄44~75岁,平均(62.4±12.5)岁。所有患者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分为人工压迫止血组160例,Boomerang封堵器组140例,Perclose缝合器组136例。②实验仪器: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由美国Cardiva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610070521A, 型号: B610),Perclose缝合装置由美国Abott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54145-6H, 型号: 12673)。③实验方法:a:压迫止血法:冠状动脉造影后立即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送回病房,4 h后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达65 s以下时拔除鞘管,局部压迫止血。b:Boomerang封堵器法:严格按操作规范置入血管封堵器,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依术中肝素量不同而不同。c:Perclose缝合器法:严格按操作规范缝合穿刺点血管。④实验评估:记录止血时间,指从拔除动脉鞘管到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制动时间,指从手术结束到患者下地活动时间;观察有无血管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直径 > 5 cm)、穿刺口渗血、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动静脉瘘、血管迷走反射等;计算止血成功率。 结果:共纳入观察患者43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结果发现 Boomerang封堵器组止血成功率96.4%,Perclose缝合器组止血成功率90.5%;不论单纯冠状动脉造影还是介入治疗,两组患者与人工压迫法比较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 < 0.05,P < 0.01);介入治疗中,Perclose缝合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2%,Boomerang封堵器为5.7%,均较人工压迫组(14.7%)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erclose缝合器与Boomerang封堵器用于股动脉穿刺后止血迅速、有效、安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人工压迫法止血,且不存在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43.
1 资料 总结本院1979~1999年陆续开展的如下15项介入诊疗项目:(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心脏电生理学检查;(3)血流动力学监测;(4)心内膜心肌活检;(5)右心导管检查;(6)选择性肾动脉造影;(7)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VFCA)和支架置入术;(8)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9)永久起搏器置入术;(10)经静脉临时起搏器安置术;(11)经皮球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 1 991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1 2 6例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随访研究 ,随访时间 1 0~ 1 0 8个月 ,平均 (2 9 37± 2 0 47)个月。病例通过预约门诊问卷调查 ,其中部分病人进行了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以及冠脉造影复查。比较出院前和随访获得临床资料 ,判断PCI后的远期效果。结果 胸痛发作的平均积分是 0 71 1 1± 0 7689,气急气短的平均积分是 0 2 4 4 4± 0 4841 ,心悸发生的平均积分是 0 8667± 0 9677,心脏事件发生的平均积分是 0 71 1 1± 1 0 791 ,总体疗效平均积分是 2 1 333± 0 660 6 ,其中 84%的病人主观感觉疗效满意和比较满意。结论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脉络宁、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对比疗效。方法随机将784例恢复期脑梗死病例分成脉络宁治疗组265例、川芎嗪治疗组258例和对照组261例。脉络宁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川芎嗪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滴,1次/d。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随访时均按照欧洲卒中评分标准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按此标准判定1年时的临床治疗结果,同时观察患侧肢体肿胀及消肿情况。采用χ2作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两个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脉络宁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川芎嗪治疗组(P<0.01)。结论(1)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实施积极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2)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相似文献   
46.
男性 ,5 8岁 ,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心功能NYHA 级 ,LVEF2 7%~ 35 % ,阵发性心房纤颤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1 5 0~ 1 60 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76mm,E、A峰融合 ,二尖瓣轻度返流 ,经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估后植入右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 ( ela公司 Talent TM MSP 31 3)。穿刺左锁骨下静脉 ,经冠状静脉窦电极导引 ,通过左心室引导导管行冠状窦 ( CS)造影后 ,选择左心静脉分支(左室后侧枝 )植入左心室起搏电极 ( ela公司UC2 8D单极电极 ) ,测定起搏参数符合要求后 ,再分别植入右心室 ( Medtronic Capsure SP40 2 4…  相似文献   
47.
A36 years oldfemalehadheartpalpitationandchestpressforfiveyearsandthesymptomshadbeenworseningforhalfayear Shewasdiagnosedwithpatentductusarteriosuswithmoderatepulmonaryhypertensioninalocalhospital 5yearsbeforebutwasnotoperated Physicalexaminationshowed :…  相似文献   
48.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通常是指肺、消化系统、肝、肾、心、中枢神经及血液系统同时发生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损害)。呼吸衰竭伴有多系统脏器功能损害主要由缺氧所致。缺氧能反射性刺激末梢化学感受器并直接作用于血管,使各脏器血流量发生变化,冠状动脉和脑血流量显著增加,肾血流量  相似文献   
49.
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男40例,女2例,平均年龄(58.3±4.6)岁。均于心绞痛发作前、发作中、发作终止及缓解后3天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和P物质(SP)浓度。正常对照组20名,男12名,女8名,平均年龄(43.8±3.1)岁。42例患者,平时血浆ET较正常对照组为高(P<0.05),心绞痛发作时ET升高至(90.85±8.84)mmol/L(P<0.01);心绞痛发作时CGRP下降,终止后升高(P<0.01);NPY…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连续起搏标测法指导右室流出道(RVOT)室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且适合导管消融治疗的连续27例RVOT室速病例进入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断起搏标测组和连续起搏标测组.结果间断起搏标测组11例标测成功,另3例需改用连续起搏标测,无操作并发症,随访2.1±0.7年无室速复发.连续起搏标测组11例标测成功,另2例在连续起搏下移动导管时多次诱发短阵尖端扭转性室速,改用间断起搏标测法消融成功,无操作并发症,随访1.9±0.8年无室速复发.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间断起搏标测法的重要补充用于RVOT室速病人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