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时花  杨晓云  周瑞  诸宏伟 《安徽医药》2013,34(5):571-573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腹泻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股泻患儿大便培养阳性分离菌株设为A组,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离菌株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10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149株(14.24%),革兰阴性菌(G-)860株(82.22%),念珠菌37株(3.54%);主要菌株及构成比(%):大肠埃希菌65.68%、肠球菌12.24%、克雷伯杆菌4.78%、肠杆菌3.73%。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A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增加。结论小儿消化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疾病、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9例住院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97例、病毒感染组59例和非感染组23例,比较3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将细菌感染组中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者52例进行危重病例评分(PCIS),观察患儿PCT水平与临床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以0.5 ng/ml为临界值,PCT对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80.41%,特异度为82.93%;以2.0 ng/ml为临界值,PCT对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30.93%,特异度为98.78%。PCIS评分与PCT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CT可以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同时可以预警全身严重感染,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时血糖、血钠、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多器官损害(MODS)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51例重症肺炎患儿器官衰竭、SIRS与血糖、血钠、CRP相互关系与转归情况。结果:33例有SIRS,SIRS患儿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与非SIRS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的血糖、血CRP水平显著高于非SIRS组(P<0.01),血钠水平显著低于非SIRS组(P<0.01)。结论:应用SIRS诊断标准及血糖、血钠、血CRP检测有助于判断肺炎患儿危重程度,对儿科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小儿SIRS动态观察血糖、血钠、CRP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和2009年我院收治的20例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结果 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差、易惊及呕吐,严重意识障碍及典型抽搐少见,部分患儿的循环系统已被累及.大多数患儿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少数患儿血糖水平升高,脑电图检查可协助早期诊断.经积极脱水降颅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改善循环和控制血糖等,所有患儿均达到临床治愈,无一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可有效阻断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降低病死率,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和2013年收治的HFMD患儿122例,其中普通型组57例、重型组52例、危重型组13例,比较三组患儿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概率和病死率。结果危重型组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组和普通型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均无低白蛋白血症发生和死亡病例,危重型组患儿低白蛋白血症发生概率和病死率大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P均0.01)。结论危重型HFMD患儿病死率极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危重型HFMD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及早地动态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HFMD患儿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干预下,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以及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BCG治疗组,每组10只。哮喘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OVA)+氢氧化铝混合液致敏,再用1% OVA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激发制作支气管哮喘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相同的制模方法,但在相应的时间点使用0.9%氯化钠溶液替代致敏剂,进行腹腔注射和超声雾化吸入处理。BCG治疗组大鼠制模方法与哮喘组相同,每天雾化前半小时皮内注射BCG 0.025 mg进行干预治疗。3组大鼠在末次激发24 h后收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HIF-1α含量,采血后处死大鼠并制作气管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气道炎症及气管重塑情况。运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支气管内径周长(Pi)、支气管管壁面积(WAt)、支气管平滑肌总面积(WAm)等指标, 并与Pi比较进行标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肺泡、气管、血管结构均正常;哮喘组大鼠肺泡壁明显增厚,气管腔可见黏液残留,部分可见肺泡腔内出血;BCG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整体结构趋于正常。哮喘组大鼠血清中HIF-1α含量较对照组升高,经BCG干预后,大鼠血清HIF-1α降低(P < 0.01)。HIF-1α和支气管壁厚度(WAt/Pi)之间的相关性呈正相关,和支气管平滑肌厚度(WAm/Pi)之间的相关性呈正相关(P < 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大鼠经过BCG干预治疗,气道重塑减轻,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早产儿早期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减少呼吸机应用、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以(prophylactic nasal CPAP OR early nasal CPAP)AND (preterm infants 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AND(早产儿OR低出生体重儿)为英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12月,并辅以手工检索。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无法进行Meta分析时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 8篇RCT文献进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 NCPAP组未能显著降低早产儿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率(RR=-0.09,95%CI:-0.19~0.02,P=0.09)、RDS发生率(RR=0.81,95%CI:0.59~1.1, P =0.18)和病死率(RR=0.88,95%CI:0.72~1.09,P=0.25);NCPAP组能显著减少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率(RR=0.72,95%CI:0.64~0.80,P﹤0.000 01)。NCPAP组未能显著减少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时间(MD= -1.91 d,95%CI:-6.47~4.45 d,P= 0.72)及氧气应用时间(MD=-0.46 d,95%CI:-6.55~5.63 d,P= 0.88)。NCPAP组除增加气胸的发生率外,并未明显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目前的证据表明早期应用NCPAP可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但增加了气胸的发生率;未能减少早产儿呼吸机应用、RDS发生率和病死率,未增加除气胸外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脑梗死的常见病因与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发病原因中感染17例(57%),外伤8例(27%),烟雾病1例(3%),病因不明4例(13%)。1例(烟雾病)放弃治疗,余经合理治疗后12例痊愈,11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结论小儿脑梗死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外伤最为常见,经合理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2岁3个月,以失语、瘫痪20余天入院。患儿于20余天前食霉变甘蔗2h后出现呕吐,继而出现抽搐、昏迷。在当地医院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未见异常。压力稍高。予以洗胃、导泻、补液、止惊、脱水降颅压及高压氧等治疗,治疗第3天苏醒,出现失语、失明及瘫痪。当地头颅凹检查示轻度脑萎缩。病程中无发热,二便正常。苏醒后纳可,精神差。发病前患儿无发热、腹泻、外伤及疫苗接种等病史。患儿系第二胎,平素体健,发病前会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