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院自1990年6月~10月,收治2例溃疡病合并幽门梗阻胃石症病人,现报告如下。例1,女,32岁。既往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年,中上腹间歇性隐痛伴反酸、暖气、进食后呕吐2月余。6天前食入0.9kg柿子后,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我们自1991年5月~1993年7月经治的腹膜返折下直肠损伤3例病人,总结了对腹膜返折下直肠损伤的治疗体会。我们认为这类病人关键是一期原位修补。一期修补,可去除污染源,减少并发症。总结适应证:①通过术前检查,确定直肠损伤位置较高,在返折附近;②创口新鲜,创缘挫灭轻;③直肠后壁或侧壁的损伤。其次是术后的双冲洗,即冲洗远端结直肠,冲洗直肠损伤周围。第三为双引流,即骶前经左下腹腹膜外及尾骨与直肠间各放一枚胶管引流。术后连续3天以甲硝唑250ml自腹膜外引流管注冲洗,于尾骨前引流管排出、双冲洗及双引流对防止直肠损伤后并发证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的诊断与手术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小儿较为常见的胆道系统发育异常,然而本病并发穿孔者则少见,仅占该病患儿总数的1.8%~2.8%,现将有关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2000年4月始施行经肛门套叠牵拉式巨结肠根治术71例,对获得完整随访35例进行术后肛门功能评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腹裂采用新术式治疗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用生理盐水袋分期修复术治疗新生儿腹裂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应用生理盐水袋分期修复新生儿腹裂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新生儿腹裂患儿7例存活、生长发育良好; 1例术后创口感染、死于败血症;1例术后放弃治疗.结论应用生理盐水袋分期修复新生儿腹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小儿的消化道出血病情复杂,有时诊断定位十分困难,且往往起病急,在无法承受无创明确病灶的相关检查(如:胃镜、结肠镜、造影X线检查等)时,必须急诊手术方可挽救生命.也有些慢性消化道出血病人,因多个病灶在不同部位等原因造成手术不彻底,术后效果差,再出血等.我们采用腹腔镜探查多例,其中有2例术中腹腔镜又改为肠镜使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例1男,10岁.反复血便2年.血便有时呈板油样、有时为暗红、有时为鲜红,有2次量较大,在300ml左右.患儿2年内做胃镜3次,纤维结肠镜2次,均未发现问题,全消化道钡透,无阳性所见;放射性核素检查亦无阳性发现.临床分析:认为患儿胃镜、肠镜均无阳性所见,提示病变在小肠,因此行腹腔镜探查,探查结果,小肠结肠全长肠壁外观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8.
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新入路。方法 26例巨结肠患儿采用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经肛门根治术,于腹膜返折上方将直肠牵下,环行切断即入腹分别游离近远端,切除病变,远端保留前壁距齿状线2.5cm,后壁距齿状线1.0cm,近远端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20ml。随访5月~2年,25例排便正常,1例排便轻度失禁,经处理恢复正常。结论 经腹膜返折上方入路的方法直观、确切,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一种新生儿腹壁缺损双重减张缝合的方法。方法 距创缘1.0cm和2.0cm处分别套胶管U字缝合2—3针,即形成内外两层,外侧比内侧稍紧,5d后拆除外侧缝合线,10d后拆除内侧缝合线。结果 3例患儿刀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此方法减少了皮肤压迫坏死的机会,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肛门改良 Swenson 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们确诊并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HD患儿54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随访信息进行评估,均经直肠肛管测压、肛门指诊等评价患儿术后情况。结果541例患儿中,387例(71.5%)获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出血量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发生并发症20例(20/387,5.17%),其中污粪4例(1.03%),失禁1例(0.26%),吻合口狭窄2例(0.52%),小肠结肠炎7例(1.81%),便秘复发6例(1.55%)。结论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设计符合生理,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