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EfectsofnitricoxideonhepaticdysfunctioninducedbythioacetamindeinratsZhengXiaobin郑晓宾,HanDewu韩德五,MaXuehui马学惠,XuRuiling许瑞龄andZha...  相似文献   
12.
蔗糖在促进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蔗糖在促进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高饱和脂肪酸组(HF组)及高糖(蔗糖)高脂组(HGF组).检测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MDA),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TG);测定血清及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观察肝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细胞中解偶联蛋白2(UCP-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 结果 FFA,ALT,MDA,TG,IRI,TNF-α水平HF组和HGF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GF组均高于HF组.模型组肝组织出现炎细胞浸润.UCP-2表达HF组强于HGF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HGF组强于断组,正常对照组仅微量表达.FBG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结论 高蔗糖能够促进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形成和发展.其中糖毒性、胰岛素抵抗与TNF-α等在肝脏脂肪变及炎性变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晚期腹水形成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探讨肝硬变腹水形成的机理。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硬变对照组(n=12)和肝硬变伴腹水组(n=18)。实验组采用复合因子复制肝硬变动物模型。各组均测定腹主动脉血中TNFα和内毒素水平,肝硬变组还测定了腹水量。结果:随着肝硬变形成,大鼠血中TNFα水平增高,各组含量分别为9083±1071ng/ml和9577±1276ng/ml(肝硬变组和肝硬变伴腹水组)。相关分析表明,肝硬变组腹水量与血中TNFα成正相关(r=086,P<005),内毒素水平增高,并与TNFα的浓度成正相关(r=075,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形成与血中TNFα升高有关,而TNFα的升高则源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巯基氧化剂在急性肝损伤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乳糖胺 /脂多糖 (Galn/LPS)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 ,雄性昆明种小鼠于注射Galn/LPS(每只 4mg/μg)前 1h ,腹腔注射巯基氧化剂二乙基顺丁烯二酸盐 (DEM ) 5mmol/kg ,并分别于Galn/LPS注射 6h后 ,测定血浆ALT活性、TNF α水平和肝脏GSH含量。 结果 DEM预处理可抑制Galn/LPS导致的血浆ALT活性、TNF α水平升高。结论 巯基氧化剂DEM可通过改变肝脏GSH含量的变化 ,影响细胞氧化还原状态 ,抑制LPS导致的TNF α释放 ,从而减轻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长期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IR)及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及甘氨酸对其的保护机制。方法: 模型组大鼠以8%果糖水喂养,干预组给予8%果糖+1%甘氨酸水喂养。每月检测体重及收缩压。8个月后,检测血糖、血脂、糖耐量及血浆内毒素(LPS)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胰岛素、血浆及皮层促炎因子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Western blotting测定皮层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蛋白的表达;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功能。结果: 模型组在第3月~第6月体重增长明显,第3月后收缩压明显升高;甘氨酸在第4月和第6月显著降低模型组体重增长,第4~第6月降低收缩压的升高。甘氨酸部分改善模型组血脂和糖耐量异常,降低血浆LPS、血浆胰岛素、HOMA-IR、血浆和皮层促炎因子水平。此外,甘氨酸还明显改善模型组皮层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的异常表达及认知功能损害。结论: 长期高果糖饮食诱导大鼠发生外周及中枢的IR,同时伴有IETM和轻度炎症;甘氨酸通过减轻IETM改善高果糖饮食诱导的IR和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正>本实验采用小鼠内毒素耐受动物模型,探讨内毒素耐受对半乳糖胺/脂多糖(Galn/LPS)诱发的急性肝损伤发生的影响,以及肝脏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3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信号转导在内毒素耐受发生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应用硫代乙酰胺灌胃复制暴发性肝损伤肝性脑病大鼠模型,检测了实验大鼠大脑、脑干、小脑糖胺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肝性脑病发生时大脑、脑干糖胺多糖含量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而小脑糖胺多糖含量并无变化。说明肝性脑病发生时大脑及脑干部位伴有糖胺多糖的变化,提示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脑内神经细胞外基质成份糖胺多糖等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慢性酒精刺激对结肠壁大肠杆菌脂多糖通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刺激对结肠壁粘膜大肠杆菌脂多糖通透的影响.方法 Lieber 氏酒精饮食喂养6周之实验大鼠(n=10),于横结肠肠腔内注入大肠杆菌脂多糖(20μg/ml).注射脂多糖前及注射后5,10,20,30 min 自同一动物分别取门静脉血0.5ml 测定脂多糖含量.取该段结肠固定,应用单克隆抗脂多糖抗体及异硫氰酸荧素标记二抗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抗脂多糖荧光分布.正常大鼠为对照(n=6).结果慢性酒精刺激大鼠结肠腔内注射脂多糖前其门静脉血液中脂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大鼠(3.56±0.67pg/ml vs2.45±0.15 pg/ml,P<0.01),注射脂多糖后不同时间点其门静脉血脂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注射前水平(173.56±23.45 pg/ml,154.78±20.57 pg/ml,43.89±8.67 pg/ml,45.38±7.89 pg/ml vs 3.56±0.67 pg/ml,P<0.01),且其结肠段粘膜层绝大多数细胞胞浆内呈强烈抗脂多糖荧光显色.正常对照大鼠注射脂多糖后门静脉血液中脂多糖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结肠段粘膜细胞内未见明显抗脂多糖荧光显色.结论慢性酒精刺激可以增加结肠壁粘膜层细胞对肠道细菌脂多糖的通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脏纤维结合蛋白与糖胺金糖、胶原积聚的相互关系.方法取大鼠80只,应用复合致病因子复致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模型,于实验第2、4、6、8W末处死动物,测定肝脏胶原蛋白及糖胺多糖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观察肝脏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正常大鼠为对照.结果肝纤维化组大鼠第2,4,6,8W末肝脏纤维结合蛋白、糖胺多糖及胶原含量均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纤维化形成期(实验第4W末)肝内纤维结合蛋白分布面积与糖胺多糖及胶原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胶原=0899,r糖胺多糖=0913,P<005).结论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内纤维结合蛋合、糖胺多糖及胶原的沉积存在着量的相关性,三者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参与肝纤维间隔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