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4篇
  免费   901篇
  国内免费   899篇
耳鼻咽喉   346篇
儿科学   182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830篇
口腔科学   281篇
临床医学   2299篇
内科学   1902篇
皮肤病学   211篇
神经病学   607篇
特种医学   10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2274篇
综合类   6158篇
预防医学   3167篇
眼科学   435篇
药学   2422篇
  22篇
中国医学   2807篇
肿瘤学   669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708篇
  2013年   738篇
  2012年   875篇
  2011年   1014篇
  2010年   1231篇
  2009年   1192篇
  2008年   1271篇
  2007年   1177篇
  2006年   1080篇
  2005年   1100篇
  2004年   1151篇
  2003年   1059篇
  2002年   948篇
  2001年   870篇
  2000年   881篇
  1999年   748篇
  1998年   693篇
  1997年   689篇
  1996年   682篇
  1995年   642篇
  1994年   604篇
  1993年   468篇
  1992年   423篇
  1991年   405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360篇
  1988年   263篇
  1987年   253篇
  1986年   206篇
  1985年   180篇
  1984年   179篇
  1983年   151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142篇
  1980年   95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28篇
  1964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晨僵、全身小关节疼痛、肿胀、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等,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湘西南地区民间用七叶莲治疗风湿痹痛的经验,以七叶莲制成酒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亚临床资料1.五一股资料本组共选择101例患者,均为煤矿井下工人(男性)。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0岁;病程在1年以下的22例,1~10年的50例,11~20年的29例。单纯近测指关节受累的25例,合并腕、肘、膝、脊柱等其他关节同时受累的76例;其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的63例。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  相似文献   
22.
重度昏迷患者吞咽动作减弱或消失,如果按正常方法操作放置胃管常常不能成功.我科对重度昏迷患者利用气管导管放置胃管,成功率10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布加氏综合征护士长:今天我们查房的主题是结合病例讨论布加氏综合征。现请责任护士介绍病情。责任护士:患者男,44岁。因右下肢红肿10天,腹胀、黄疸4天于1993年5月入院。体格检查:T36.1℃,P110次/分,R21次/分,BP14/7kpa。全身皮...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中学生应对方式特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市区和4个县抽取在校初高中学生11691人,使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学生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和问题解决。不同性别(t=-10.47,2.10;P0.05)、不同城乡类型(t=5.31,4.66;P0.05)中学生指向问题和指向情绪两种应对得分不同;初中和高中学生在指向问题的应对上无差别,在指向情绪的应对上有差异(t=-11.94,P0.05);是否独生子女和父母离异也对中学生的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相关分析显示,除问题解决和积极的合理化解释与父亲教养方式中的偏爱无相关外,其他应对方式的各因子与父母的各种教养方式均有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整体上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结论:河南省中学生应对方式具有性别、城乡、学段类型等差异,应对方式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我科自1981年1月~1983年底共进行了400人次临床血液伤寒杆菌培养,应用新鲜猪胆汁葡萄糖肉汤(简称胆葡肉汤)和PABA 肉汤同时进行,结果两者阳性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胆葡肉汤阳性率高,阳性59/400例,阳性率14.75%,PABA 肉汤阳性46/400例,阳性率11.5%。除此胆葡肉汤尚有以下优点,简介如下:1.血量少,仅需1.0~2.0ml。2.生长迅速,阳性结果易于观察。血液伤寒杆菌胆葡内汤培养如阳性,则通常24小时即见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26.
目的:参附注射液是传统中药红参与附子的复方制剂,临床主适应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等。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导向,采用系统生物学和实验研究方法,对参附注射液调节生物学网络的分子机制做一阐释。方法:以参附注射液的28个成分出发,分别从TCMGene DIT数据库系统和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系统中挖掘参附注射液中成分作用的蛋白质数据,并辅助以Pharmmapper反向对接靶标,构建参附注射液多成分-蛋白网络,在Genecards,BIND,Bio GRID,Int Act,Mint等数据库中挖掘蛋白之间关联,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提取显著性差异蛋白子网络一个,并对其中通路以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方法加以验证。结果:参附注射液成分与55个蛋白有连接,构成53个无孤立结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应用Cluster One模块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富集分析,提取显著性差异P0.05的子网络1个,子网络中含有关键蛋白15个,经Biocart信号通路映射,涉及NF-κB信号通路,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采取Western blot方法对富集指数P值最小的NF-κB信号通路进行验证,发现参附注射液在缺血1 h再灌注24 h的MCAO模型上对NF-κB p65和IκB-α的磷酸化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结论:采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和实验验证方式初步阐释了参附注射液主要化合物防治疾病的分子机制,并以分子生物学实验方式对所预测的信号通路进行验证,为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王倩  金卫  生慧 《吉林中医药》2015,35(1):9-12
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作为数据挖掘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使得中医药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得以有效的利用,推动了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关联规则算法中的Apriori算法和FP-growth算法在中医药治疗方面一直备受关注,两种算法在不同的中医、疾病、方剂、治法等方面所挖掘出的不同关联规则揭示了中医药治疗的潜在规律,为传承和发展中医中药知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两种算法在算法本身和算法应用方面进行简单比较,为进一步探索关联规则在中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模拟分析丹红注射液中丹参与红花配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Gene DIT和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ALS)结合搜索方式,挖掘丹参、红花各自作用的蛋白,在BIND,Bio GRID等数据库中查询蛋白间关联,分别构建丹参、红花及丹红注射液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应用Merge程序中的difference和intersection功能比较网络间异同。结果:采用intersection分析得丹参和红花共有的高连接区蛋白网络含934个蛋白,经cluster ONE方法提取出P0.05的高连接区蛋白子网络4个,Bi NGO插件的基因本位论聚类分析表明,其主要与RNA代谢,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级联反应,脂质代谢,Rho蛋白及小GTP酶调节4类生物学途径相关。将丹红注射液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与丹参、红花共有高连接区蛋白网络进行difference分析,得由1 431个蛋白构成的差异网络,其主要影响细胞增殖、迁移和自噬等。结论:本研究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模拟丹参和红花的配伍机制,其可能主要在RNA代谢,NF-κB级联反应以及细胞增殖、迁移和自噬等生物学途径上协同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下丘脑在内分泌学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下丘脑性疾病已被关注.目前已认识到许多内分泌功能障碍疾病,原因在于下丘脑病变或功能失调.过去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实验检测手段较少,能明确诊断的病例还不多,尤其在儿科领域更少有报道.现将我院近年来所遇比较典型经特殊检查或尸检证实的17例简要分析如下,并对其诊断重点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6例,以男性为多.年龄<7岁3例,最小年龄3个月,7~12岁14例,以大年龄组为多.发病情况:从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4年,多数于发病6个月以后入院,平均为18个月、皆属明显缓慢起病.以肥胖为首发症状.其次为嗜睡、发热(长热)、血压不稳、多饮、多尿、精神变态等.  相似文献   
30.
<正>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形态特征为扩大的供血动脉和增粗的引流静脉,中间为集簇错综迂曲的畸形血管团。国内资料显示脑AVM的发病率与颅内动脉瘤相比为1:1,远较欧、美、日1:6.5~10为高。病变85~90%位于幕上。11~40岁的青壮年发病占80%。脑AVM的主要危害是畸形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和畸形血管的动静脉血流短路引起的脑神经功能障碍。一、诊断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内血肿的青壮年,特别伴有偏瘫、癫痫发作症状者,应首先考虑脑AVM。畸形血管破裂出血,其发生率约占38~70%,多为首发症状。可因体力活动、用力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无任何诱因。发病后,病人突感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