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诱导性SD大鼠肝癌生长,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联合应用二乙基亚硝胺和N-亚硝基吗啉建立诱导性SD大鼠肝癌模型.实验第16周,将12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5 mg·kg-1·d-1、雷帕霉素4.5 mg·kg-1·d-1、环孢素A 25 mg·kg-1·d-1、及等量0.9%等渗盐水.用药4周后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测肝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F-1α mRNA及VEGF mRNA水平.根据资料不同分别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雷帕霉素常规剂量组(1.5 mg·kg-1·d-1、)及高剂量组(4.5 mg·kg-1·d-1、)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平均肝质量(5.58%±0.42%及5.69%±0.74%对比10.42%±1.86%),平均肝、肺表面结节数[(5.12±0.68)个、(5.67±1.12)个,(0.43±0.11)个、(0.45±0.83),个对比(12.36±3.45)个、(1.81±0.37)个]及肺转移率(17.2%,14.8%对比50.0%)降低,P值均<0.05或<0.01;微血管密度值(每高倍视野微血管数1.02±0.23、1.13±0.42对比3.08±0.67)减少,P<0.01;血清VEGF减少,HIF-1α及VEGF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均显著下调.而环饱素A组所测指标与雷帕霉素组相比呈相反趋势. 结论雷帕霉素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明显相关;抑制HIF-1α及VEGF促血管形成因子的转录、表达是其主要的作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2.
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肝硬化无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以及血浆NO、ET水平与门静脉直径(PVD)、食管静脉直径(EVD)和食管黏膜红色征("R-C"征)的关系,探讨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例肝硬化出血患者,15例肝硬化无出血患者,并选择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用比色法分别测取血浆NO水平,用放免法测取血浆ET水平,并对3组人员用彩色多普勒测取PVD,用胃镜测量两组肝硬化患者EVD并观察记录食管黏膜"R-C"征,比较各组间血浆NO、ET水平的变化,分析 NO、ET水平和PVD、EVD、"R-C"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SPSS V 10.0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血浆NO、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出血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无出血组(P<0.01); PVD>1.3 cm组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PVD≤1.3 cm组(P<0.01);EVD>5 mm组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EVD≤5 mm组(P<0.01),"R-C"征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无"R-C"征组.结论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价值的二项指标.  相似文献   
53.
背景:在恶性肿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与肿瘤干细胞有密切联系. 目的:分析肝癌干细胞标志物 CD133和 CD34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建立肝癌细胞 HCC97H、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 L02三维培养体系,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分别利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 CD133和 CD34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三维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 HCC97H 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肝癌细胞 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 HCC97H 中 CD133、CD34在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上均高于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 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 L02(P <0.05).表明高侵袭性肝癌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而低侵袭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不能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肝癌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过程中与表达肝癌干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54.
背景:在恶性肿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与肿瘤干细胞有密切联系。目的:分析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34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肝癌细胞HCC97H、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体系,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分别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D133和CD34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三维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HCC97H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肝癌细胞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HCC97H中CD133、CD34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均高于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P<0.05)。表明高侵袭性肝癌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而低侵袭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不能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肝癌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过程中与表达肝癌干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活化形式--磷酸化STAT3(p-STAT3)和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临床肝癌标本及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p-STAT3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HIF-2)在肝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中HIF-2对于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具有完整病例及随访资料的90例患者肝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IF-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术前血清中HIF-2的表达,探讨HIF-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比较HIF-2和血清AFP值单独以及联合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90例肝癌组织中69例显示出HIF-2阳性表达(7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1/90,12.2%),且HIF-2高表达的与血管浸润、肿瘤包膜不完整、TNM分期晚以及病理Edmondson分级高密切相关。肝癌患者术前血清中HIF-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其表达与血管浸润、肿瘤包膜、肿瘤TNM分期、病理Edmondson分级以及肝硬化程度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HIF-2联合AFP较HIF-2或AFP拥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结论 人肝癌组织中HIF-2高表达,其表达与血管浸润、肿瘤包膜、TNM分期以及病理分级相关;联合血清HIF-2和AFP检测可提高肝癌检出率;HIF-2可能作为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直径≤3 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3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消融组),以及同期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腔镜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与腔镜组比较,消融组手术时间(53.89 min vs.128.57 min)、术中出血量(7.29 mL vs.115.33 mL)、术后住院时间(1.86 d vs.5.50 d)、住院费用(1.73万元vs.2.23万元)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消融组与腔镜组的手术根治率(97.1%vs.100.0%)、3年复发率(51.4%vs.40.0%)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74.3%vs.76.7%、62.9%vs.66.7%、37.1%vs.40.0%)与总生存率(85.7%vs.86.7%、82.9%vs.83.3%、77.1%vs.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相似。射频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8.
【编者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至今已有12个年头,在基金的管理和支付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摸索到了一定的规律。2009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达到了12亿多,而沉淀的基金也超过千亿元。但是,目前实施的各种医保均采用的后付制,这种付费方式不仅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作为新型影像诊断技术,能显著提高对肝脏局灶病变的诊断能力及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癌的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估。本文重点介绍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诊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
过去数十年中,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及外科技术的进步,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术切除通常被认为是肝门部胆管癌获得长期生存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率[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